#真知新坐标#卡瑞尔公式:“绝处”一定“逢生”

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越是逢“绝处”,其实越能“生”,就像卡瑞尔公式一样。

墨菲定律第二章有感(墨菲定律第一章)(1)

什么是卡瑞尔公式呢?

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卡瑞尔的年轻技术工人,因为他在修理机器上遇到了难题,所以每晚都辗转难眠,睡不安稳,唯恐自己因为处理不了问题而丢失饭碗。

后来他左思右想,觉得焦虑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会增加自己的心理负担,于是他索性告诉自己,做最坏的打算,接受最坏的结果。

没有了心理负担之后,他整个人反而轻松了起来。他直面问题,冷静地修理机器。在一次又一次地尝试之后,他面前的机器开始正常运转了起来,他的努力也换来了自己的成功。

在生活中其实也是一样,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第一时间去选择逃避,而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敢于直视困难。面对困难,你越是无惧,其实就越轻松;你越是恐慌,你的心理压力就越大。

卡瑞尔公式可以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举例来说,某同学要参加高考,但考前却非常紧张。众所周知,高考算是人生比较重要的转折点,所以紧张也是能够理解的。但过分紧张或许会影响考试的正常发挥,所以这个时候如果运用卡瑞尔公式,或许于的人己有用。

那么,考前考生应该怎样做呢?

首先,做最坏的打算。最坏的打算无非就是与自己心仪的院校失之交臂。

其次,就是必须接受这个最坏的打算。

其实考试成绩无非三种:考得好、考得一般、考得很差,也就是发挥超常、发挥正常、发挥失常。退一万步来说,,一没有发挥正常,那么短时间的难过是可以理解的,但决不能长时期地 Lul

颓废。

因为学校的好与不好并不能决定你的前途,有些人在重点大学浪费时间,不好好学习,出了校门也仅仅是混到了一张文凭而已;若在一般的大学,你能好好把握时间,吸收更多的知识,那么走出校门,走上岗位后,你的能力也会弥补学历的不足。

最后,当你接受了最坏的打算之后,你反而能平静地对待高考了,在考场上不会因为紧张而忘记平时会做的题目,也就不存在发挥失常这一说了。

我有位朋友在考试这件事上就做得非常好,他似乎非常清楚卡瑞尔这一公式。因为他每次考试都像“考神”附体一样,经常超常发挥。问及原因,他的回答跟卡瑞尔公式的原理一样,每次考前都不会紧张,白由发挥。没有紧绷的弦,心里自然畅快,而一畅快脑子里平时记住的东西都能轻松地流到笔尖上为他所用了。

说白了,你越计较得失,“得”就未必能属于你;相反,你把它看淡一点、看开一点,它反而会“赖”上你

前阵子大家的朋友圈被一篇文章刷屏了,文章里的小伙子刚过30岁生日不久,却被检查出胃癌。当家人都一副垂头丧气的状态时,他却表现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他留下一封信就奔赴远方了。信里说,他这些年工作太累了现在好不容易歇一歇,还真是要感谢这场病。他不想在医院里面对着那些冰冷的器械,有这些时间还不如去远方看看世界

从他踏出家门的那一刻开始,他感觉到的全是生命的美好还有从未有过的舒适。在路途上,他结交了很多新的朋友,别人也看不出他是一个“将死之人”。他与大自然交往,以天为幕,以地为席,丝毫不去考虑死亡的事情。

他告别了过去,反而获得了“重生”,这正是因为他用了卡瑞尔公式的小窍门。他告诉自己,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是死亡既然是死亡,那不如让自己坦然地接受。

接受死亡以后,那就不如痛快地去改善现在的状态,让自己尽量开心地活,结果反而越活越好。

所以面对困难,最好的方法就是直视、摆平、解决。

生而为人,总会遇到难题,难题并不可怕,因为只要是题,就一定会有答案。

我记得以前销售部门的一位同事接了上司交代的一个任务,上司对他说,如果这一季度完不成指定的销售业绩,他就要卷铺盖走人,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同事一开始听了心里还有点不舒服,因为不想让自己有心理负担,后来他调整了对策,一遍遍地告诉自己,就算完不成也没关系,重新换一家公司,从头再来,没什么大不了的。

卸去这一心理负担之后,他反而能轻松地“上阵杀敌”了。他表现得比平时更出色。那次他的业绩不只达标了,还超额完成,最后,他被提拔做了小组的组长。

有什么大不了的呢?不管困唯有多大,都做最坏的打算。最坏的结果你都能承担了,还有什么好怕的?

所以卡瑞尔公式告诉你,“绝处”一定可以“逢生”,下次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大可以试试看。

绝处逢生的例子不在少数,其实我也是卡瑞尔公式的受益者大学毕业之后,我像很多应届毕业生那样走出校门找工作。拿着打印的精美简历却屡屡碰壁,一连两个月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那阵子我每天都处在焦虑之中,生怕自己一直这么下去会废掉。后来无意间看到了一篇文章,内容引用了卡瑞尔的故事,才让我茅塞顿开。我重新调整心态,再次迎接挑战。那会儿我想了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接下来的日子可能会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最后卷铺盖回老家,把梦想丢弃在这里。

我想了很久,当自己也能接受这个最坏的打算之后,感觉好了很多。因为以前不敢考虑的后果都提前想到了,所以反而能调整心态“迎敌”了。我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最佳模式,每次面试都精神饱满。没出一个星期,我就被自己向往很久的公司录取了。

所以桩桩件件的事情都能证明,没有绝对的“死”,而且有“死”就一定有“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