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躺赚”是代理商留给外界的最深刻印象,但对于身在婴配粉行业的代理商来说,这个壁垒分明又变化迭起的行业,并不如业外所想象的那般赚钱,反而充满了未知和风险。近日,奶粉圈新媒体采访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位奶粉代理商,他们不少人的共同感受是——市场真是越来越难做,前两年稍微用力一点就能达到目标,但今年八匹马开足马力都很悬。

厂家货源的优势是以下哪几点(面对八匹马都追不上的厂家指标)(1)

不过细聊下来,代理商们的认知也各有差异。有的人觉得自己劳心劳力,还不是给厂家做“嫁衣”,成了完不成任务就砍掉的小炮灰;有的人却认为越是重的压力越是在打磨自己,何不趁势做英雄!

人口寒冬,残酷的市场竞争

“寒冬”是今年奶粉行业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随着我国结婚率下跌、人口出生减少、奶粉新政红利的褪去,这些因素对市场的影响逐步体现,奶粉产能过剩的局面将更加突出。行业加速进化的同时,母婴门店的日子也不好过,大批仍处于粗放模式的传统实体店面临巨大考验,因经营不善,亏损巨大,一夜倒闭的母婴连锁不在少数。

在渠道承受着莫大痛苦时,我们在乳企的年度目标里却看到截然不同的气象。2018年君乐宝奶粉销量销售额过50亿,今年目标是80亿的销售额,增幅高达60%;澳优2018年60亿,今年冲击80亿元销售目标,增幅达33%;飞鹤2018达成百亿目标,今年剑指150亿,增幅高达50%;伊利2018年婴幼儿奶粉和成人粉规模超过80亿,2019年期望过百亿规模,目标上调20亿......乳企们能保持甚至跨越式的发展和大幅度上调销售目标的背后,少不了大小代理商开拓市场、攻城拔寨。门店的信任度、消费者的教育,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代理商们担负着开拓市场的巨额成本与风险,都花费了这些代理商们大量的金钱与精力。

哪家销售指标不涨?

各地代理商谈及厂家业绩考核时无不唏嘘不已,他们告诉奶粉圈,基本上今年手里的产品指标都要比去年高许多。保定市缘龙商贸总经理李卫军经营了澳优能立多,淳璀有机,珀淳、贝智康等品牌,他告诉笔者:“今年厂家给的销售目标都在涨,增幅大概20~30%,但是实际达成效果不太好。”今年6月份算年中进度的时候,有arla代理商表示厂家给他的指标不断递增,这让他压力很大,“去年签800万,今年就变成1400万,明显是做不完的。按计划,我们上半年再怎么撑也只完成80%,压力很大!”为了完成增长后的指标,代理商只能往里面砸钱。

厂家货源的优势是以下哪几点(面对八匹马都追不上的厂家指标)(2)

此外,笔者还了解到,其他品牌像圣元圣特拉慕、贝因美育婴博士、麦蔻,蜜儿乐儿,爱达力、纽菲特、美庐优培和优能等等销售目标都在一路高歌猛进,有的增幅超30%-60%,有的更甚加了两三倍。并且有的厂家还告诉他们,完成了有奖励,完不成就依据合同流程走清退处理。所以基本个个手里都有压货,有的甚至还在卖2018年8月的产品。

无压力不英雄,谁愿意做炮灰?

行业行情式微,今年品牌无论大小的厂家,很多都是在拼命的加高合同任务,未来越来越“狠”的目标也许就是常态,很多代理商感觉紧迫地无法呼吸。不过有的代理商不止看到眼前的任务大山,心态和眼界也在逐步调整。“要说不难是不可能的,我晚上做梦都想爬起来去找品牌方理论理论,但是”话锋一转,这位代理商又讲到:“如果厂家不给我提要求加砝码,会让我感觉这个品牌做不长久。现在市场已经这样,还没逼自己拼命的厂家那不是送死吗?何必拉上我们这些代理商去陪着!”确实,正是像飞鹤、伊利、君乐宝、澳优、合生元、蓝河这些乳企都不敢松懈,拼命狂奔,而这种洋流效应让品牌增长跑出“加速度” ,也让一路跟随的代理商在营收上大涨。能做叱咤市场的英雄,没人愿意做品牌博弈下的小炮灰,如何看待给你不断施压的品牌方,也是代理商需要审视的。

厂家货源的优势是以下哪几点(面对八匹马都追不上的厂家指标)(3)

乳企“高大尚”的年度目标,体现的也是品牌的宏伟蓝图,这个行业需要企业仰望星空,不过,更需要帮助代理商把目标脚踏实地地落实。厂家在施加压力的同时也不能压货完事,应该本着长远双赢的目标,合理给代理商调整目标、补贴投入、多做适合市场的活动方案及增加顾客品牌粘合度的支持,有强压更要有帮助代理商解压的后续支持和帮助,实现真正的动销才是渠道良性运转的根本。某商贸公司总经理告诉奶粉圈:“品牌想要上去涨任务是很正常的,但好多厂家不管代理商死活硬拔任务强压任务肯定是不对的,我们去年新引进的雅培喜康力品牌就是因为业务强压任务,导致我们产品爆仓,七八十万的库存周转不畅,效期陈旧,面临报损风险,厂家又新找代理商又再次压死,进入一个死循环。”

可见销售指标是如今激励市场的一把双刃剑,这个选择权在厂家和代理商手里。厂家和代理商都能用好了,那市场说不定就能回馈大惊喜。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去更好的消化执行好目标任务,而不是被数字所捆绑,所打趴,所遏制。要是厂家自己安于一隅没有斗志,或是瞎定指标折腾坏了代理商,对产品失去了信力完不成,还玩啥?行业越是经历风霜,越是应该抱团取暖,是做个竞争下的小炮灰还是能聚成燎原之势的火星?笔者认为大家心里应该有所选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