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是演出的基础,是戏曲艺术创作的第一步,中国戏曲美学思想的特征首先体现在剧本创作中。中国戏曲美学和西方戏剧美学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戏剧美学体系,西方正统的戏剧美学思想的核心是“模仿说”,由此导出了戏剧艺术创作的一系列法则,形成了完整的“写实”戏剧艺术体系;中国戏曲美学思想的核心是“虚拟说”,由此导出了戏曲艺术创作的一系列法则,形成了完整的写意戏剧艺术体系。这是东、西方戏剧艺术的根本区别。

戏曲发展原因有哪些(戏曲创作中什么是情节)(1)

中国戏曲艺术是“写意”的戏剧艺术,它不认为戏剧艺术来自对生活的模仿,而认为是艺术家言志、抒情之作,这是有来历的。《乐记·乐象篇》说:“诗, 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这似乎是说艺术只是心灵的产物,与客观世界无关。其实不是这个意思。《乐记·乐本篇》中对这个问题说得很清楚: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明确指出了艺术和客观世界的密切关系。

戏曲发展原因有哪些(戏曲创作中什么是情节)(2)

但是,这并不等于说艺术来自对生活的模仿,因为在艺术作品和被描写的客观事物之间还存在着一个中间环节,那就是艺术家的心,也就是经过多年社会生活锻炼出来的艺术家的思想品质和审美趣味,还包括着艺术家在某种处境下的心理。因此,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才特别重视创作者在文艺创作中所抒发的情感和愿望,重视“意”在创作中的作用。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指出:“《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就说明了这一点。

戏曲发展原因有哪些(戏曲创作中什么是情节)(3)

戏曲艺术家们在剧本创作中也继承了这一“写意”的传统,我们要从戏曲剧本创作的实际出发,对戏曲剧本的创作思想、情节结构、形象塑造、语言运用等各个方面进行剖析,以探讨戏曲美学思想在戏曲剧本创作中的具体体现。戏曲剧本的情节情节、人物形象和语言是构成剧本的三大要素,它们是紧密结合不可分割的,其中,特别是人物形象和情节更为重要,没有人就没有事,没有事也不能表现人。可是为了叙述上的方便,我们不得不把它们分开来探讨,因此,叙述上的先后顺序并不表示它们的重要性有主有次。

戏曲发展原因有哪些(戏曲创作中什么是情节)(4)

这一点我们必须强调一下,以免引起误解。什么叫情节?简单地说,情节就是戏里的事儿。情是情况(事实),也包括寓于其中的感情节是段。情节就是一段一段充满感情的事儿,是通过戏里角色的活动,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关系产生出来的事儿。诗人写的诗,画家画的画,音乐家作的曲有没有情节都可以,情节对它们没有决定性的重要意义。对剧本来说就不是这样,情节是必需的,一定要有的。其所以如此,是由戏剧艺术本身的特殊性决定的。戏剧艺术是由演员在舞台上扮演角色,通过角色来表现一定的故事内容,这当然就要有情节,没有情节也就无所谓故事了。

戏曲发展原因有哪些(戏曲创作中什么是情节)(5)

换句话说,舞台上由角色的行动构成的,反映了一定思想、感情,揭示了一定主题的进展着的事件就叫戏剧情节。剧本中没有一定的情节,就不可能构成戏。比如《赤壁鏖兵》,它写的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大战役,参战的有曹操、孙权、刘备三个军事集团,动员的兵力在百万以上,这是一个人物多、场面大、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的戏剧情节。再比如《林冲夜奔》是一出小戏,按昆曲的演法只有林冲一个角色,他为了逃避官兵的追捕,星夜奔往梁山,一路上风声鹤唳,百感交集,最后是“一宵儿奔走荒郊,穷性命挣得一条”

戏曲发展原因有哪些(戏曲创作中什么是情节)(6)

这是一个人物少、场面小、矛盾比较简单的戏剧情节。对戏剧艺术来说,只有情节复杂和情节简单两种选择,完全没有情节的戏是不存在的,没有情节就等于说这个戏没有故事,没有反映一定思想内容和展示一定主题的角色的行动。这当然是不能设想的。按照一般的说法,戏剧情节是和戏剧冲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戏剧冲突就没有戏剧情节。我们没有强调这一点,没有把戏剧冲突作为构成戏剧情节的唯一基础。

戏曲发展原因有哪些(戏曲创作中什么是情节)(7)

这是因为,就中国戏曲艺术的实践来看,虽然绝大多数剧目的情节都建立在戏剧冲突的基础。上,但也不能说没有戏剧冲突就没有戏剧情节。例如《小放牛》、《花子拾金》之类的小戏就没有什么戏剧冲突,它只展示了一个抒情的场面或描绘了一个在特定情境下的人物肖像,观众也同样承认它们是戏。这是由民间歌舞脱胎而来的中国戏曲艺术中常见的现象,它们显示了中国戏曲情节的一种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