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应钦到底有什么才能(何应钦缘何苍凉落幕)(1)

何应钦1954年在纪念黄埔军校建校30周年与周至柔(左)黄杰(右)

在台湾心甘情愿安居“冷衙门”

1950年,从内地逃往台湾的国民党军政人员,是在惊魂不定的紧张情绪中度过的。6月,解放军渡海攻台的危机刚刚解除,岛上便已悄悄开始了新的权力再分配。国民党各派之间,已是刀光剑影。此时,一个曾权倾一时的人物在台湾却异常平静,他就是担任过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的何应钦。

这个国民党军事方面的第二号人物历来是威风耍足,现在为何一反常态自甘沉默呢?

何应钦不是等闲人物。他1890年出生于贵州省兴义县,两次留学日本学习军事,参与辛亥革命、护国战争。从1924年去广州担任黄埔军校总教官,与蒋介石相处几十年,他深知蒋介石的为人。

蒋介石虽然于1949年2月宣布下野,实际上仍然左右民国政局,操纵国民党的领导大权。现在败退台岛,蒋介石重新复职。何应钦十分清楚,长期以来,由蒋介石一手扶植的蒋经国“太子派”已成气候,振翼待飞,必然要取元老派而代之。

何应钦知道,蒋介石对反对过他的人,只要一遇时机,必然要进行报复。何应钦检点平生,几十年来,确有与蒋介石产生芥蒂的时候。因此,何应钦只能小心谨慎,如履薄冰,稍不小心,将会导致杀身之祸。

何应钦很长一段时间自称“闭门思过”,深居简出,不闻政事。在家里,何应钦除了看书、写文章外,还迷上了高尔夫球。蒋介石被其表面现象所迷惑,再加上蒋介石也念及多年来与何应钦的交情,考虑到他对蒋家政权多少有所贡献。另外,何应钦年已60,且抽身自退,不能构成对蒋经国的威胁。

这样,蒋介石虽在新政权的人事安排中将何应钦排除在外,还是给了他一个荣誉性的职务,让他担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随后,又给他一个“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委员”的虚职。这两个部门,都是蒋介石安抚国民党元老的“冷衙门”。然而,何应钦对此安排十分感激,因蒋介石毕竟没有拿他开刀。

为了表示他对蒋介石的感激之情,何应钦不仅心甘情愿地安居“冷衙门”,而且还要抖擞精神,继续替蒋氏政权卖命。他不断地在台湾发表文章、演说和谈话,吹捧蒋介石。

晚年怀念夫人思念家乡

何应钦早年服务于黔军,护国战争时期,在昆明受伤,王文湘昼夜守护,精心照看,使他得以痊愈。

何应钦伤好后,得知这个救命恩人是贵州省长王伯群与贵州陆军第一师师长王文华的妹妹,便深深爱上了这个善良娴淑的千金小姐。

1920年,何应钦与王文湘结婚,从此,他们比翼双飞。

1952年,王文湘患了乳腺癌,何应钦尽其所能,积极为之医治。王文湘的病一直延续到1978年4月23日,终于离何而逝。虽然夫人也享年82岁,但何应钦内心的悲痛却是难以抑制的,常常禁不注老泪潸然。

除了怀念夫人外,何应钦常常流露出对往日的留念和对家乡的向往之情。自从大陆实行开放政策后,何应钦总是拜托一些回贵州的亲友及部属,让他们去打听家乡的近况。

当他听说何家老屋经当地政府维护,依然保持旧貌,何家亲人都盼望他回老家兴义探亲,内心十分高兴。但他口头上却顽固地坚持所谓“三不”政策,在他人生的最后年代,对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中国,仍然充满恐惧与敌意。虽然如此,他思乡与怀旧之情却是与日俱增。尽管精神矍铄,但何应钦毕竟是高龄之人。

1987年10月21日,何应钦终因心肺衰竭而结束了他的生命,终年98岁,离百岁大寿还差2年。

何应钦逝世后,正在病中已不能行走的蒋经国发布了“总统令”,要求“饰终之典,务从隆厚,以似崇褒”,并颁赠“轸悼耆勋”的挽额。

按照蒋经国的命令,台北各界举行了隆重的公祭活动。丧礼后,何应钦的灵柩在各要人的护送下,安葬在台北县汐止五指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