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深圳富源学校“高考移民”问题有了调查结果。据媒体报道,深圳家长还发现,富源学校还存在代培模式,即招录广东户籍的学生,送到衡水中学上课,但仍在深圳参加高考,将学籍挂靠在富源学校。而这一模式,按广东的高考政策是允许的。

而且,这一模式,还不只富源学校一家,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衡水中学在国内10个省份开设至少18所分校,都采取和富源中学类似的合作办学模式,基本操作是,高一高二年级在户籍地学习,高三到衡水中学进行考前冲刺,部分学校还会组织高三年级的教师到衡水中学培训。

衡水高考封闭式训练营(衡水上学深圳高考)(1)

合作办学代培模式和高考移民是不同性质的两个问题。高考移民是违规办理户籍、学籍,侵占本地户籍考生的高考权利,是国家和各地都明确要治理的。合作办学、“代培”则符合政策要求。现在这一模式被质疑,表明各地的家长已经开始意识到恶性高考竞争,对于地方教育生态的危害。有这种意识,是可喜的进步。以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教改为名,实则追求高考升学率的做法,逐渐行不通了。地方教育部门需要反思以升学率为导向的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教改的模式。

按照广东省的高考政策,有广东户籍的学生,学籍在外省,是可以回到广东省参加高考的,只要有完整的高中学籍即可。这一政策,本意是为有本省户籍,但随父母在外省学习、生活的学生创造便利,但是,却被一些学校利用。

从学校办学角度来说,合作办学、代培模式本来也是积极的教改探索,这犹如大学间的合作办学、交换生模式,可以给学生跨校学习体验,让更多学生共享教育资源。但是,发生在中学间的跨省合作办学、代培方式,却变为强化的高考训练,其目的不是让学生获得更完整的教育体验,而是获得应试高分。

衡水高考封闭式训练营(衡水上学深圳高考)(2)

这种合作办学方式,在过去10多年来,受到了一些追捧和支持,衡水中学(衡水一中)能在各地办多家分校,就得到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和家长的支持。教育部门的理由是引进优质资源,而家长则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进更好的大学。从媒体报道的信息分析,只有很少省市,如浙江,曾反对这一模式,而舆论还曾嘲讽这是浙江的学校怕竞争。

引入这种办学模式的地方,以及当地家长,并没有从长远思考这种办学模式会对当地教育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此次深圳富源学校的“高考移民”事件,充分暴露了合作办学、“代培”模式的问题,让大家看清这种办学模式的实质就是应试训练,以高考分数“碾压”其他学校、学生,进而把所有学校都裹挟进升学竞赛。

有人还会强调这种模式的合理性,别人能提高分数,这属于别人的本事,怪只能怪自己考不过别人。但是,围着分数来办学本来就是错误的,纵容这种模式发展,就会让基础教育办学,全部向唯分数论倒退,让步履艰难的素质教育改革更加艰难。

衡水高考封闭式训练营(衡水上学深圳高考)(3)

对于刺激恶性升学竞争的合作办学、“代培”模式,各地教育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有人可能会提出,要调整高考政策,对有本省户籍的考生也提出连续学籍要求,让“学籍空挂”违规行为不能参加高考。但这样一来,也会给考生因客观条件所限而在外地求学带来不便,还会影响真正追求提高教育质量的合作办学。

从根本上治理这一问题,需要所有地区,都要认识到围绕高考成绩来培养考生的办学模式是扭曲的。在本地固守这一模式,会让本省教育生态因恶性高考竞争而难以重建,再想把这一模式输出到其他省市,那会是对整个基础教育生态的破坏。不少人希望我国实行全国一张卷、一条分数线录取,认为这最公平,将不再有高考移民,但如果理性的分析,会发现这会把全国变为一个大考场,会催生全国超级中学、更严重的择校和更畸形的升学竞争。

只有破除唯分数论,每所学校重视给学生完整的教育,才是教育改革正确的方向。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