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小说里主人公堂吉诃德的幻想,真的重新回到骑士时代,他也不会成为一个非常成功的骑士,因为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不单单是表面上的荒唐可笑,还背负着更多的必然性的悲剧意蕴。这种必然性和悲剧性,源自作者塞万提斯自己惨痛的人生经历和在作品里的自我映像。


如何评价堂吉诃德这本书,从喜剧到悲剧再到自我映像(1)

位于瑞典的诺贝尔文学院曾经在世界范围内举办过一次民意测验,结果显示,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在17世纪初出版的《堂吉诃德》被推选为最优秀的文学作品。长期以来,由于文学翻译,传播和接受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他地区的很多读者都把这部小说的内容视为是一个可笑得有些荒唐的骑士故事。

如果真是这样,这部作品就不会成为文学经典流传至今,读者如果停留在这个层面,也难免有些肤浅。结合作者和创作的时代背景,《堂吉诃德》在文本内涵方面,至少蕴含着三层含义。

如何评价堂吉诃德这本书,从喜剧到悲剧再到自我映像(2)

第一层,作者用骑士小说反抗当时流行的骑士文学,这是表层含义。具体内容就是绝大部分读者从作品里看到的那样,一个不合时宜的人,坚持做一件非常不合时宜的事。

他要去做个游侠骑士,披上盔甲,拿起兵器,骑马漫游世界,到各处去猎奇冒险,把书里那些游侠骑士的行事一一照办:他要消灭一切暴行,承当种种艰险,将来功成业就,就可以名传千古。他觉得一方面为自己扬名,一方面为国家效劳,这是美事,也是非做不可的事。

生活在乡村里的一个破落绅士阿隆索·吉哈诺,沉醉在当时极为盛行的骑士小说里,最后走火入魔,要立志成为小说里行侠仗义的骑士,改名为堂吉诃德,用家传的破盔甲和长矛把自己装扮成骑士的模样,骑着一匹不堪重负的瘦马,开始了自己的骑士之旅,开始追寻自己幻想中的骑士生活,实际上不过是一段荒唐的真实演出

堂吉诃德在小说里有三次出行做游侠的经历,第一次外出,他在暮色苍茫中把要借宿的客店当作城堡,把守在客店的失足女看作是闺秀,把客人吹芦苇当作是城堡里的主人在奏乐欢迎他。完全过时的话语和行为,把堂吉诃德衬托成一个来自另一个时代的人,成为大家的笑柄。最后自封为一名正式的骑士,把一个商队看作是一个作恶的军队,要为民除恶,结果被打成了重伤。

如何评价堂吉诃德这本书,从喜剧到悲剧再到自我映像(3)

第二次出行带上了一个同样是整天幻想着骑士梦的农夫桑丘,成为自己的助手。这次的经历更惨,把风车看作是大得出奇的巨人,把别人的羊群看作是敌人。

他侍从桑丘大喊说,他前去冲杀的明明是风车,不是巨人;他满不理会,横着念头那是巨人,既没听见桑丘叫喊,跑近了也没看清是什么东西,只顾往前冲,嘴里嚷道:“你们这伙没胆量的下流东西!不要跑!前来跟你们厮杀的只是个单枪匹马的骑士!”

一路上胡乱的妄想和行为,不是在行侠仗义而是在搞破坏了。最后被同村的人装进笼子里才带回了家。

第三次出去的时候,被一个公爵看穿了他们的心思,就戏耍他们,邀请他们到城堡里做客,担任官职,堂吉诃德不明就里,稀里糊涂被这个公爵耍得团团转,差点儿丢了性命。最后被邻居连哄带骗才带回家。至此堂吉诃德才幡然悔悟。

第二层是隐藏在这个荒唐故事背后的悲剧。小说里的堂吉诃德效仿骑士的一系列行为,是谁造成的?在小说的开始部分,作者提到,堂吉诃德平时无所事事,为了消遣和打发无聊的时光,只好看骑士小说,看小说本身是没有错的。如果因此把打猎,管理家产的事都给忘记了,就出问题了。

如何评价堂吉诃德这本书,从喜剧到悲剧再到自我映像(4)

而堂吉诃德正是这样,不仅如此,他还为了买骑士小说书籍,把家里的田地都卖出去了。再结合之后的行为,堂吉诃德只是一个可怜的受害者而已,他最后的悔悟就是例证。

我从前是疯子,现在头脑灵清了;从前是堂吉诃德·台·拉·曼却,现在我已经说过,我是善人阿隆索·吉哈诺。但愿各位瞧我忏悔真诚,还象从前那样看重我。

这是堂吉诃德离世之前发自肺腑的感受,从这段话很容易判断,这根本不是一个疯子,而是一个受害者,罪魁祸首就是骑士小说。塞万提斯用这样的逻辑,把骑士文学抨击得一无是处,这正是他创作的目的。

个50多岁的人,还天天沉迷在小说里,放在任何时代都是有问题的。可是这样一个人不但痴迷骑士小说,还身体力行要去效仿,和精卫填海的不可能有异曲同工之妙,是一种令人难受的可怜和可悲,在最后的笑声里,一定会溢出泪来。

看骑士小说没有错,专注入迷到无法自拔的地步也不能说完全不对,最后的行为从小说的角度理解也没有错,那么堂吉诃德的一系列荒唐行为,用一生去证明一件事的错误,到底是愚蠢,还是执着?

如何评价堂吉诃德这本书,从喜剧到悲剧再到自我映像(5)

第三层是作者自己的映射,是深层含义,也是深藏在故事里的意义。这层含义单纯从小说里是看不出来的,需要了解塞万提斯惨痛的人生经历。

塞万提斯在海战中失去了一条胳膊,归国途中被海盗劫持,做了5年的苦役,回到西班牙之后,先后三次被陷害入狱。他渴望生活的自由,却处处碰壁,一生所经受的,除了一直难以摆脱的贫困,还有无法容忍的嘲笑和各种屈辱。

他在海战中的英勇,说明他是一个内心充满了巨大能量的人,可是走进生活,却始终被压抑着,被以教会为代表的黑暗现实排挤到生活的边缘。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到,“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塞万提斯把自己对生活和理想的渴望,连同自己被压制的热情,全部塞进小说里,用这种看似疯狂的骑士小说模式,让堂吉诃德成为自己感受的代言人。


如何评价堂吉诃德这本书,从喜剧到悲剧再到自我映像(6)

本名为阿隆索·吉哈诺的堂吉诃德,模仿骑士做游侠的目的,是为了帮助那些被侮辱和被压迫的人们。这和骑士精神有些相似,又是当时西班牙生活处境的反面写照,是一种揭露,揭露当时教会对人性自由的压制。

这部小说可以理解为一个为梦想而执着的人,坚持逐梦的故事,只不过在小说里,梦想和现实的距离已经虚无缥缈,遥不可及,最后梦想变成了一出生活的悲剧。

总结:这部小说把滑稽可笑的喜剧和因为荒唐的执着造成的悲剧融合在一起,具有典型的文学创作二重性,塞万提斯创作《堂吉诃德》的初衷是为了消除骑士文学的影响,结果到了小说里,主人公又成为塞万提斯自己的一个影子。塞万提斯是在用喜剧诉说自己在生活里,内心那份别人无法承受和难以理解的痛苦。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不失为一部笑中带泪,处处渗透着悲剧的经典小说。

参考文献:

(西)塞万提斯著,杨绛译:《堂吉诃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