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个成语叫“矫枉过正”,与“过犹不及”是近义词,意思是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是一样的,都是不合适的实际上,事情做过了头,比没有做危害更大,尤其是有关国家大政方针的事,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矫枉过正以身试法?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矫枉过正以身试法(也说矫枉过正)

矫枉过正以身试法

中国有个成语叫“矫枉过正”,与“过犹不及”是近义词,意思是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是一样的,都是不合适的。实际上,事情做过了头,比没有做危害更大,尤其是有关国家大政方针的事。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过矫枉过正的例子。比如,有人把先秦的“春秋无义战”与战国纷争,归罪于“分国土、建诸侯”上,秦国建立后,就实行了郡县制。汉朝取代秦朝后,刘邦认为秦之所以完蛋,是因为秦帝只搞郡县制,没给自家兄弟封王,结果江山危急时,没有同姓兄弟出来搭手帮忙,所以本朝就封了一大堆刘姓兄弟当王,后果是中央与诸候之间的争夺不断,比如“七国之乱”。

从开元盛世到宋朝建立的二百二十年间,中国都是在打打杀杀中度过的:先是生灵涂炭的安史之乱,然后是动荡不安的藩镇割据,后来又是乱成一团麻的五代十国。

在那个武人当道的时期,不但老百姓流离失所,连当皇帝也成了高危的职业。梁太祖朱温、闽主王延钧、赵王王容,义武节度使王处直等人都是死于儿子(或养子)之手。兄弟相残更是司空见惯:梁太祖的儿子们互相残杀,到梁朝灭亡时,八个儿子(养子)一个不剩。五代十四帝中,除唐庄宗、周世宗留了几个子嗣外,其余十二位皇帝的子嗣,都被人斩草除根。

因此,宋代政治设计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对武力的全方位防范。开国不久,赵匡胤就通过“杯酒释兵权”,戏剧性地解除了几位最有实力的将军的军权。接着他又在制度上奉行强干弱枝,以文节武的策略,结果导致国防虚弱,最后被外族入侵,大宋王朝也就走到了尽头。

这些都是矫枉过正的教训,历史事实告诉人们:做事时,要尽量把握好度,做事不要做过了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