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因为疫情原因,很多学校无法正常开学(本人仅以深圳为例),孩子大多数只能被关在家里,或是只允许在楼下或是小区活动。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学校无法开学,家长也需要工作,所以只能在家或是附近,而家里和楼下附近场地有限,器械有限,甚至运动(玩耍的游戏)都有限。

为什么呢?

一,家长没有时间和精力陪孩子运动和游戏;二,家长就算有时间和精力,也不知道该和孩子做什么运动玩什么;三,如何做到玩得开心又能达到一定的效果,比如锻炼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一岁的宝宝能在家里玩什么运动(在家孩子都能干点啥)(1)

当然大的孩子和小的孩子做的运动和玩的游戏都是不一样的。文章以6岁为界,既以幼儿园和中小学为区分。

“小的孩子”代指幼儿园孩童(下面统称),“大的孩子”代指中小学孩子(下面统称)。

小的孩子主要的工作并不是学习技能技巧,主要的是游戏和玩乐(玩中学,学中玩,运动中学习),希望孩子在游戏和玩中间学习到一些运动的技能技巧,当然能引导和培养孩子的兴趣为最好,如果能发现孩子拥有某种天赋,那就是最最好的。

我们中国家长需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希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或是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

但现在幼儿园都在努力去小学化,可文化课程没有了,体育类的课程又开始了。要求孩子学习和掌握各种体育项目的动作,技能与技巧,而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大小,身体发育不尽相同,特别是对动作和技巧类,实在太过勉强。

同样,老师的不专业,和缺乏相应的判断能力,也是对孩子体育活动是一种伤害。

我们很喜欢讲成绩,为了成绩竟然投机取巧,或是突击什么训练一下。这个对于需要成绩的大孩子或者运动员有意义,但对于一个孩子而言,这是极度不负责的。孩子需要的是长期的运动,是正确的引导,是让他能养成运动的爱好与习惯。要做什么的时候抓一下没有任何意义。

孩子就应该让他去多跑,多运动,多尝试,多探索,多挑战自己……

跑得多了,运动得多了,基本上所有的所谓体育测试都是能顺利通过的,所以刻意地去抓动作,什么技巧以及成绩是没有意义的。(运动员需要出成绩去更好的训练方式,纠正动作,那是专业人士)只要孩子本身不是特别严重的动作问题,一味的用专业来教幼儿园的孩子,简直就是一种变相的体罚。而且往往是孩子学不会,老师教不了……而且所谓的标注动作又是什么?又为了什么?(仅仅针对幼儿哈)

举一个例子,立正跳远,什么样的才算标准,对一个小孩子而言,就算孩子模仿兔子,把手放到耳朵旁装兔子耳朵,如果能完成就也是一样的。而假如让他按标准动作来做,3-4岁的孩子基本全部做不到。

而很多的老师自身也不知道什么是标准,怎么做,怎么教都不会。

好的老师(教练)都不应该总是以所谓专业和标准来要求孩子(学员)这样只能让动作固化,思维固化,并不能给孩子带来多少好处,特别是小的孩子。

小的孩子更多的是去带领孩子玩耍,游戏和运动,而在运动中去发现孩子,引导孩子,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做到老师要求的动作,如果的确不理想,问题很大,那么再进行一些纠正。

以上也是家长需要做的工作,并不需要自己要多专业,或者需要孩子要做得多大,动作多标准。问一个问题,所谓标准动作,家长自己有多少人知道呢?多少人能做到呢?既然自己做不到,自己几十年了,又是否对自己造成某种影响了?

家长要做的是,更多的是陪同孩子去游戏和运动,用尽量正确的动作去和孩子玩,让孩子模仿,但不需要特意地去要求动作的标准。

不当的要求反而适得其反,还会让孩子觉得游戏和运动不好玩,太难了,没意思……

运动是一个长期的,需要孩子喜欢才是最重要,小孩子主要的是多运动,并能在运动中引导孩子学习动作,而不是强制学习动作。运动的意义在于运动,而不是为了动作而运动。

一岁的宝宝能在家里玩什么运动(在家孩子都能干点啥)(2)

以上为小孩子的部分。

大孩子的部分就和小孩子不一样。大孩子的运动和游戏是分开的,运动是运动,游戏是游戏,运动更多的是需要专业指导和动作规范,运动就需要按照运动的规则和要求来做。

大孩子其实更多的是纠正其动作,尽量以标准来衡量,以提高其体育成绩。

大孩子的我就不说了,因为孩子在身体和理解力上都能接受专业性,标准性的要求,所以并不需要其它更多的赘述。

下一节要说的还是小的孩子的运动问题,因为小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家长去发现,引导和陪伴教学(游戏)。所以还有很多可以讲述的地方。

下一篇想聊的是,怎么去让孩子对运动有更多兴趣,引导孩子喜欢运动,以及怎么去发现和判断孩子的好爱及天赋问题。另外还想聊下,孩子的挑战精神

后续还会有孩子的五项——走跑跳钻爬的各项运动的游戏分享,包含孩子的,亲子互动的,以及一些音乐游戏的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