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文人理想(宋代隐士为何能成为独立阶层)(1)

隐士,何为隐士?蒋星煜先生曾说:“士不见于世。”

高敏先生在《隐士传·序言》提到:隐士即为具有为官作吏条件而不愿意为官作吏的士人即为隐士。

由此可见,隐士就是隐居的士人,隐士亦是士人当中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宋代文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它使得这个隐逸文化进入一个新纪元。

在中国史上有两次大的隐逸之风,一是战乱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二是则积贫羸弱的宋代。而隐逸之风盛行主要与国家战乱,社会动荡相关,但是宋朝却反其道而行之,宋代社会相对安定,但隐逸之风却前所未有之大发展。

宋朝文人理想(宋代隐士为何能成为独立阶层)(2)

隐士的类别

隐士分为天性恬淡、与世无争、无意功名利禄、真心寄情山水的真隐士,屡次科举不中或国家遇难的无可奈何隐士和以终南为捷径,想投机取巧获得功名的假隐士三种。

第一类隐士是少之又少的,由此可见,宋代的隐逸之风多是由后面两种所带动的。虽然宋代科举名额有所增加,但是宋代人口也在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加,仕途失意的人数不胜数,他们在多次与科举无缘之后最终选择隐居,做起了隐士。

宋代文风盛行,很多人更是因为国家对清静无为精神的提倡,世人对隐士的称颂于是便做起了沽名钓誉的假隐士,这样自然就扩大了宋代隐士阶级。

宋朝文人理想(宋代隐士为何能成为独立阶层)(3)

社会环境造就的隐士

社会环境会塑造出对应性格的朝代特征,社会繁荣自然造就的是雍容华贵;社会贫困造就孤僻内敛。中国上下五千年,历经多个朝代,每个朝代有每个朝代的特点,宋代是中国史上不可或缺的朝代,是中国近古文化的定型时期,亦是中国历史的分水岭。

史尧弼《策问》里有这样一段话:“惟吾宋二百余年,文物之盛跨绝百代。”陈寅恪先生曾这样评价宋代经济文化:“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两宋。”

由此可见在宋代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为隐士提供了经济基础,国家正统思想更是为其提供思想基础,而宋代统治者更是对文人隐士实行各种政策,对国人文化的重视,这些社会环境都是隐士阶层壮大的重要条件。

宋朝文人理想(宋代隐士为何能成为独立阶层)(4)

1、国家及统治者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众所周知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武将出生,靠武力夺得天下,但是他并没有因此重武轻文,相反他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这个政策使得文人阶级的壮大国家在教育方面,重视教育,兴办学校,使得国家主持建立的学校可以说遍布全国

以前推崇女子无才便是德,但是宋代有诗云“妇女多能诗”,在《宋诗纪事》里面的女诗人就多达百人。

由于国家对于文化教育的重视,除了官学之外,私学也达到鼎盛,最具代表性的书院逐渐成为教育机构,开设书院解惑与进书院听讲在宋代形成了一种时尚,宋代有四大书院尤为出名,一曰嵩阳书院,二为岳麓书院,三是睢阳书院,最后一个是白鹿洞书院。

宋朝文人理想(宋代隐士为何能成为独立阶层)(5)

书院制度的逐渐形成使得人们对于功利性极强的科举制度转到发展书院。让人们功利心减弱,更加淡泊名利。人们不再一味地追求功名利禄,而是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居生活,远离喧嚣红尘。

2、统治者实行的各种优厚政策

宋代他们对出仕的隐士赐予封号,给予优厚的待遇,文臣级别高于武将,《二十二史札记》中记载“俸禄之制,京朝官宰相枢密使月三百千,春冬服各绫二十匹,绢三十匹,棉百两。”从这里可以看出宋代文人俸禄之高。

《端明集》中亦记载“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臣,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运转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这里大致意思就是基本上所有官职都是文臣

宋朝文人理想(宋代隐士为何能成为独立阶层)(6)

宋代开国之初,宋太祖设立铁券,设立本朝不杀大臣与言事者,史载“历观秦汉,以及五代,谏诤而死,盖数百人。而自建隆以来,未尝罪一言者。纵有薄责,旋即升超。许以风闻,而无官长。风采所系,不问尊卑,言及乘舆,则天子改容。

事关廊庙,则宰相待罪。”这些都使得文人风气的盛行。隐士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士,即有文化,文人风气的盛行为其提供人脉基础

《宋史·隐逸传》曾记载一个隐士“赐其家帛二十匹,米三十斛”,亦有史载“归葬终南,赐工部尚书,录其侄世雍同学究出身。”

由此可见,宋代统治者对于不愿意出仕,想要寄情山水的隐士在岁时亦是给予赏赐,让他们生活条件变得更好,这就让给很多的隐士更加不愿意出来了。这些都为隐士阶层的壮大提供了政治条件。

宋朝文人理想(宋代隐士为何能成为独立阶层)(7)

3、 理学的兴起为其提供了思想依据

宋代儒学是融合了佛、道、儒三家而形成的新儒学,强化了人们尤其是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

使得人们普遍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同时,由于融合了佛、道两家思想,自然带有点佛、道超脱、淡薄的印记。

道教的清静无为,淡泊高雅的人生境界被士人所接受,宋代儒学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此宋人尤其重视自身的修养,宋代儒学为他们隐逸提供了理论基础。

宋朝文人理想(宋代隐士为何能成为独立阶层)(8)

前代的影响

自古以来各朝各代在建立王朝之后都是借鉴前代亦谨记前代教训,同样很多习俗,人们思想亦会遗留,不会立马转变。

前朝战乱,则会使人们珍惜和平,亦容易受前代影响,士人受过教育,战乱使他们无法入仕,他们便会隐居,专心修养身心,著书立作。

1、前代战乱为其提供群众基础

唐朝自安史之乱以后国家衰退,晚唐更是战乱频发,百姓苦不堪言。犹记杜甫的“路有冻死骨”,五代十国更是倾轧不断,百姓一直处于动荡、混乱的环境下,更多的人信奉佛教,愿意出仕的人少之又少,大多士人选择隐居,逃避战乱

宋朝文人理想(宋代隐士为何能成为独立阶层)(9)

2、前代隐逸余波

中国史上最出名的隐逸之风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出名的隐士莫过于竹林七贤。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战争频发,人民朝不保夕,官场上被世家大族所垄断,与仕途无缘,因此大多士人选择隐居避世。

而宋朝虽然实现了国家统一,但是由于中央重文轻武等一系列措施,使得宋朝积贫羸弱,北有金国虎视眈眈,后有辽国趁火打劫,朝廷的无所作为使得很多士人寒心选择隐居。

其二在官场上文人不比武将直来直去,官场各种倾轧,使得许多文人志士效仿魏晋文人隐居,宋朝隐逸之风再次兴起。

3、 前朝士大夫不认同本朝

中国自汉朝开始便是以儒家文化作为官方思想,儒家推崇忠君,而宋朝统一之后,有些忠贞的士大夫就会选择隐居,而不是出仕。中国古代最著名的莫过于伯夷和叔齐。同样宋朝亦会有同类之人,就算皇帝礼贤下士,他们也不愿出仕,选择隐居,忠于自己的信仰。

宋朝文人理想(宋代隐士为何能成为独立阶层)(10)

宋代隐士自身

任何事情都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造成的,宋代隐士阶层壮大,并成为独立阶级,自然也逃脱不了,外因与统治者,当代环境相关,内因则是隐士自身对自由对追求、受到的传统。

1、 隐士对自由的追求

隐士对自由的追求自始至终都是其隐居的一大主要原因,在尧舜禹时期便就有巢父、许由起等,他们都是傲富贵、轻王侯的,就如同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不用担心官场倾轧,不用担心家国大事。

宋朝文人理想(宋代隐士为何能成为独立阶层)(11)

史载:“崔闲,字诚老,读书不务取进,襟怀清旷,以琴自娱。结庐于玉涧,号睡足庵,自谓玉涧道人,东坡过之因醉翁。”由此可见,隐士对于自由的追求是其隐居的原因。

2、 桃源的传统与垂钓的传统

东汉著名垂钓隐士严子陵的垂钓生活使得后世仰慕不已,亦有人追随。史载“余起,顺昌人,乐道自守,不求闻达。当咸平、景德之际,隐居于祥云峰下,常扁舟往来,垂钓潭中。里人髙之,因名其潭曰“钓潭”。从这里知道桃花源的传统和垂钓的传统吸引着很多人隐居

总结

隐士自古就有,各朝各代亦都存在,只不过魏晋与宋代尤其多,魏晋隐士多,掀起了隐逸之风,宋朝却能自成一个阶级,还在王朝中占有尤为重要的地位。

宋朝隐逸之风由国家政策,统治者推崇而形成的当然经济、政治、文化这些社会环境更是起推动作用,隐士自身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每个人的所作所为都是出自本心,如果自身不愿意,自然也无法形成。

宋朝文人理想(宋代隐士为何能成为独立阶层)(12)

前朝是其影响因素,由于魏晋的隐逸之风的延续以及前朝兵荒马乱,哀鸿遍野的生存环境使得士人留下了心灵伤痕。

统治者对于教育的重视,人们对于知识的渴望,这无疑推动了隐士阶层的壮大。由此可见,宋朝的隐逸之风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宋代隐士自成独立阶级促成中国文化史上形成了隐逸文化。

参考文献

1、 《中国隐士与中国文化》

2、 《隐士传》

3、 《中华文化史》

4、 《上神宗皇帝书》

5、 《宋代·隐逸传》

6、 《正德南康府志》

7、 《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