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唐代的诗,相对于以前的朝代而言,已经达到一个前所未有高度,甚至可以说,诗歌发展到唐代时,已经达到了顶峰。

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1)

在这一时期,诗歌不仅题材广阔,流派众多,甚至还出现许多的“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以及众多的伟大诗人等,而在这些人物当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就是李白。

李白一生尽管写诗无数,但是几乎每一首都是经典,蕴意无穷,如《将进酒》中的两句话,即: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那么,什么叫“天生我材必有用”呢?

我们先看这首诗的背景,《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意为“劝酒歌”,李白填这首“诗”的目的在于“填之以申己意”。

据说这首作品约作于天宝十一载,李白当时与友人岑勋、元丹丘三人尝登高饮宴,而这时的李白已被唐玄宗“赐金放还”长达八年之久,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从庙堂之高一下子跌落于江湖之远,其内心是何等的矛盾与困惑。

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2)

也就是说,李白填这首“诗”的时候,其内心仍是充满矛盾与困惑,他依然认为自己怀才不遇,并引用《中庸》中“孔子对才德的看法”来宽慰自己,即:

“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

这其实也正是“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诗的出处。

因此,在这句诗,李白至少表达以下这三种意思,即:

一、他对于功名仍有依恋,心有不甘

我们知道,中国自古以来,都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愿望与追求。

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3)

诗人李白也不例外。

于是他意气风发,雄心万丈,想一展宏志,但是,诗人特有的气质与思维,却让身处权力中心的他一下子沦落为流浪诗人。

自己的梦想与抱负正如“飞流直下三千尺”一般,迅速破灭,这对于一个有志一展宏志的年轻人来说,是何等大的打击。

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由于时代的局限,在绝大多数人的眼里,这又偏偏是一条独木桥。

因此,尽管事情已经过去八年,但是,诗人追求功名之心,仍未完全放下,甚至心有不甘,而这句诗正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

二、表达了诗人内心矛盾的情绪

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4)

我个人一直有一种偏执的看法,那就是一个人若想有所成就,一定得将自己置于极大的矛盾当中,也唯有在这样的矛盾之中,才有可能认清真正的自己。

诗人李白也是如此,我们退一步说,他若是没有从庙堂之高跌回江湖之远,他在诗歌上的成就,很难达到这样的高度。

也就是说,假如他仍在唐玄宗的身边,世界很可能就少了一位伟大的诗人。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讲“天生我材必有用”,一是希望自己的才华,再次得到当权者的赏识,二是现实却偏偏需要他当一个浪漫的诗人,这种矛盾在他本人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5)

因此,这句诗所表达的意思,既有宽慰、也有自嘲,更有不甘的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的情绪。

三、天生我材,未必一定有用

我们知道,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只不过是许多人的一厢情愿罢了。

为什么?事实上,天生我材,未必就一定有用,正所谓“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特别是在古代信息流动并不顺畅的情况下,就算是有材也不一定有人懂得赏识。

李白本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即尽管他才华横溢,但是,这种才华不仅得不到当权者的赏识,反而容易得罪身边的同僚,并被排斥在权力之外。

因此,李白讲“天生我材必有用”,很可能是一种反向的抒发。

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6)

当然,这也是人之常情与惯性,即人们往往喜欢通过反向来隐藏自己的失落,即李白讲“天生我材必有用”,所表达的恰恰是天生我材,未必有用的本意。

所以,综上所述,李白写这句诗所表达的正是以上所讲的这三种意思。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问过蓝天

【问过蓝天】专注国学、佛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欢迎赞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中庸》《李太白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