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达伦糕

前几天的一条新闻引起轰动。在香港影展中关于“港片IP”和“网络大电影”的论坛上,王晶炮轰网大“无耻”“蹭IP”并愤然离场,引起轩然大波以及大批网友跟进讨论。

“港片IP都是有版权的,现在网络大电影随便都可以拍赌片,如果每人给《赌神》创作人一万块,我估计我现在有500万。” 王导的呼声掷地有声,但是明眼人看着糊涂,不知道究竟是发自内心还是故意借机炒作,因为他自己就拍过网大,而且也是在一家中国网大平台的论坛上说这句话。

王晶直播谈电影(被王晶怒怼的网大)(1)

没想到香港导演“看不惯”网大,美国的大佬也不满意。斯皮尔伯格在最近戛纳的采访中也明确了他的观点:Netflix等流媒体出品的网大电影不应该拥有竞争奥斯卡的资格。斯导表示:“我依然会拍《华盛顿邮报》这种片,邀请观众去电影院观看,而不是为Netflix制作电影。”

好景不常,数量的增长带来泡沫的滋生,再加上政策监管趋严,2017年网大的数量回落到1900部。2017年网大一度没人认为是一潭死水,但也有人认为数量上的下调对网大行业而言不是坏事,毕竟在这1900部质量参差不齐的作品中,“赔钱货”或者“不入流”的作品至少占了九成,像王晶所说的“蹭IP的”侵权货更是不胜枚举。

相比于2015年成本几十万的平均水平,现在大多数网络大电影的平均制作成本已经至少在300万左右,甚至千万级别的网大也在2017年开始出现,成本的提高促使越来越多的宣发公司和网大公司成立,整条产业链的规模逐渐清晰。

然而,产业链的清晰,成本的提高,以及玩家的增多并不能保证质量的提升,粗制滥造仍是网大的普遍现状,虽然各大平台和公司绞尽脑汁去追逐热点,从最早的软色情,恐怖片,一直到黑帮片,青春喜剧片以及最近火起来的悬疑探案,“网大人”使劲追逐着热点,但网大蹭IP不绝、原创动力匮乏仍旧是不争的事实。

王晶直播谈电影(被王晶怒怼的网大)(2)

然而,2017年下半年似乎迎来了一个转折点,类似《白夜追凶》《河神》《你好旧时光》这些网剧突然之间脱胎换骨,好像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境界,让各路人士开始预测网大的作品也有可能更上一个台阶。虽然迄今为止”网大界”说来说去还只有《道士下山》,《山炮进城》,《四平青年》等闻其名却不知其实的“口碑”作品,实质上还并未诞生任何一部品质与热度可以匹敌网剧《白夜追凶》级别的现象级作品。

对于投资方来说,没有热点和高潮恰恰却是值得进场的机会:既然网剧可以火起来并提升质量,那么网大也完全有理由赶上热潮。

在这样的期盼下,资本开始大举入场。

资本继续勇于投向网大的三个逻辑

网大世界看起来是千疮百孔,可为何资本还是要大举进入呢?麻辣娱投认为主要是以下三个理由。

1) 网大的产业链已然成熟

从2015年到2018年的潮起潮涌中,一批网大公司活了下来,而且开始在2018年初出现了做大做强的迹象。

包括七娱乐、新片场,还有淘梦、映美传媒、奇树有鱼、麦田映画等等优秀的网生内容制作公司不断冒尖,不断传出融资的新闻,真真切切地提醒着投资方:网大的内容段产能惊人,一年生产个2000部甚至3000部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无论是算“一九定律”还是“二八定律”,一年能够赚钱的网大也有200部左右,那么只要能够砸到这200部的范围,这钱不就赚到了吗?

对于资本来说,他们始终认为自己能够选到的是那10%-20%的头部,而尾部的那些赔钱辣鸡是留给其他人的。

除了内容端之外,播放平台也已经进入了高度的成熟阶段,视频播放平台,如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土豆、乐视视频甚至芒果视频等已经极具规模,只要按照管理单位的规矩来拍,只要质量还凑活,基本不怕没有平台肯接,当然赚不赚钱要看自身造化。

供应端和产出端的双双成熟化,促使投资方对于这个产业的领域刮目相看,尤其是在2017年产业格局的调整后,使得投资方判断网大的头部公司已经出现,今年是可以大举入场的好时机。

王晶直播谈电影(被王晶怒怼的网大)(3)

2)网大的头部企业与其他玩家拉开了差距

纵观整个市场生态,网络大电影市场从2017年开始进入洗牌期,很多公司都往里投钱,而真正能拿到钱的公司非常少,于是差的团队和公司逐渐退出市场,好的或者说能够坚持住的终于开始冒尖。

赔钱货确实层出不穷,但是偏偏也有作品能在这种恶劣环境下赚到钱,2017年为例,《降龙大师》分账1138万,《超级大山炮之夺宝奇兵》分账1020万,《佣兵的战争》拿到588万,8月《星游记之风暴法米拉》分账611万。2017年,有一部分网大的票房分账超过五百万元,甚至最高单片票房分账超过2500万。媒体的报道中一定会突出这些金字塔尖的赚钱作品,至于哪些作品又赔了,又下架了,报道的人自然不会太多。

王晶直播谈电影(被王晶怒怼的网大)(4)

2017年,几乎已经让人绝望的网大市场痛并快乐着,去年做网络大电影的公司,有20%的公司已经离场转型,这些公司今年再没有生产出一部网大,留下来的就是类似淘梦网这样的公司,不仅没有死,而且活得更好了。

每年出品宣发约150部网大、100集网络剧,2017年淘梦占爱奇艺网大票房分账份额达到了三成到四成。淘梦网背后的投资方都有谁?娱乐工厂,游族,厚德前海,赛富,华映,直到百度视频,几乎每一轮的投资方都是财大气粗并且行业资源丰富的机构。

这是一个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循环,只要一家公司能够不死并且出品有竞争力的作品,然后借着融资打通IP, 文学原创,艺人经纪,编导储备等各路环节,几家头部公司就可以牢牢把持住一到两家平台的大部分资源。

这样一来,2000部网大中那200部赚钱的网大,十有八九就会落在这些头部公司的身上:换了是你,你也会投资淘梦网的。

3) 网生内容是新赛道,老赛道上赚不到的自然要到新赛道来赌一把

从现在中国整体文化娱乐投资的轨迹来看,一些最赚钱的板块基本已经布局完成,游戏,院线,动漫,还有“能上春节档的电影”,无论是大型国企,BAT,领先的民企等等早就已经布局完成,说实话,能够赚钱的领域已经越来越少。

王晶直播谈电影(被王晶怒怼的网大)(5)

网生内容,包括网剧和网大,还是一个相对初级的市场,无论是五元文化还是淘梦网都只是到了B 轮的阶段,还具备极大的增长潜力。

另一方面,不得不说中国的投资方也从美国的市场找到了灵感,Netflix一枝独秀,海外用户两位数的增长,内容成本每年几十亿美金的增加,外加不断高涨的估值,让人似乎看到了网生内容无穷的潜力;当然,这样的潜力大到类似斯皮尔伯格,昆丁以及诺兰这样的大神都要出来不停地“怼”之以求自保。不仅是Netflix, 包括六大在内的迪士尼,派拉蒙,环球以及Amazon, Hulu甚至苹果,Facebook这样的互联网巨头都纷纷开始进驻网生内容领域,这无疑也给了中国的投资方一个积极的信号:无论是网大还是网剧,未来潜力无限,只要能够尽早占领赛道,赌对赛马,将来一定有的赚。

其实这样大举进入网大的背后也透露着无奈,中国整个文化娱乐产业每年大概有4000亿人民币左右的总产值,这些产值里面绝大多数都被大型企业以及BAT牢牢把控着,这个现象从这几年春节档上映的影片背后的出品方就可以看出,最赚钱的企业以及投资人一共就那么十几到二十家。

那么对于无法在蛋糕最甜的部分分得奶油的机构们来说,寻找新赛道是必须的功课。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入股淘梦网或者五元文化这样的公司,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头部形成,尾部淘汰,投资网大公司并不困难

和其他许多中国娱乐产业的布局一样,网生内容最大的掌权者还是BAT。从去年来看,优酷阿里系启动“HAO计划”,投入10亿元开发网大,而后爱奇艺、腾讯与其余五家公司公布“比翼新电影计划”联合开发十部漫改网大,再后来爱奇艺公布“云腾计划”,爱奇艺网络剧、爱奇艺网大免费开放合计600部的文学版权…….

这一系列信号清晰地告诉我们,网大最主要的掌权者并不是那些新晋入股的基金和机构们,主要的“话事人”还是BAT;当然,新晋入股的机构们即使没有太多战略布局的能力,但至少也因此获得了未来退出以及投资获益的机会。

王晶直播谈电影(被王晶怒怼的网大)(6)

无论是监管机构接二连三出台的规定,还是优爱腾三家平台公布的成熟分账机制,还是类似华策欢瑞,或者光线华谊这样的上市公司都开始做网剧和网大,都向我们昭示了这个领域的逐渐成熟和无限潜力。

水涨船高之下,原来几百万元就能拍摄的网大似乎已经没有了生命力,没有个接近千万甚至超过千万的水准,拍出来的东西可能都不会太有底气。

奇树有鱼,新片场,淘梦网,五元文化等头部公司已经有钱有粮,开始下一步更大规模的产出。

这样的声势可能有点惊到了王晶大导演,就如同Netflix的声势惊到了斯皮尔伯格和诺兰,这一惊一诧之间其实或多或少有“嫉妒”的成分在作祟,毕竟院线电影的票房正在慢慢下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