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和朋友大萌一起吃饭,她说她最近处在一段“性冷淡恋爱”关系中,我一脸疑惑。
大萌和她对象认识两周后就互相告白了,最开始两人也跟正常情侣一样,在朋友圈秀恩爱,周末约出来一起吃饭逛街。
相处一个月后刚好她换了工作,为了节省租金,他们决定一起住。只是没想到住在一起才半年的时间里,随着热恋期和荷尔蒙冲动的消逝,再加上每天忙于工作,两个人的状态慢慢变得:
朋友圈很少互赞,微博跟没对象似的。情侣间也不会备注昵称,微信置顶都是“工作群”。没有以前吵的凶了,甚至也不吵了,吵完各忙各的,第二天还是一对快乐的cp。对约会没有什么期待了,甚至“今天堵车”要不就不约了吧。这种性冷淡式的恋爱,只是当代年轻人的一部分写照。
不再苛求亲密关系,没有急切的升职欲望,也不再对身边人和身边事保持主动和热情。
学习,工作,租房,买房,单身,刚刚步入社会的孤独,对未来的迷茫,以及无时无刻都在接收着来自身边人的压力等等,都在引发着他们严重的心理焦虑。
在这种情况下,找到一种让自己过的舒服的生存方式,早就已经胜过了各种欲望。
之前看到有人问:“你想在什么年纪退休?”
这个问题还用吗?当然是现在啊!
“升职加薪,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这些曾经的梦想已经被生活磨光了,我现在就想安安静静上个班,朝九晚五。
现在的我,不会推脱工作,但也不主动包揽工作。工作质量永远保证合格。老板骂我说知道了下次不会了,老板表扬我说哦谢谢我会继续努力的,突然要加班我说好的没问题。
以前被要求改稿,内心总是愤愤不平,现在改了N次稿后,客户说用回初稿我不说草泥马,而是打出善意的“好的呢”。
一句话,性冷淡工作就是,给我什么任务,我就做什么,朝九晚五,不渴望升值加薪,安安稳稳就行;心如止水,不悲不喜,表面笑嘻嘻,内心也毫无波澜甚至有一丝想笑。
性冷淡旅行
记得去年十一假期,好不容易心血来潮了出去玩七天,结果在酒店就睡了三天。
以为自己能早起看日出,晚上游码头,打卡旅游胜地,摆拍游客照,拍照一整天,修图两小时,发个九宫格。
但事实情况是每天早上睡到十二点肚子饿了再出门,出门了再决定去哪,走累了就找地方休息,能不能逛完景点不重要,摆姿势拍游客照太累了,到了景点拍下建筑物就当打卡了,最后图也懒得P,发个定位就完事了。
以前总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出去看看。”
等真的出去了,发现还是家里好。
一句话,性冷淡旅游就是:放假去玩吗?我在家也挺好,去哪都一样,能多坐一会儿吗,人好多不排队了吧,到地方了再看……
性冷淡网购
网购这件事,我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绝不找店主咨询,能在旗舰店买,就不会费心去比较淘宝代购店的真假,多花钱没事,至少省心。
买到东西后发现不合适通常也不去退换,主要懒得和店家沟通和去站点寄快递,能凑合着用也就算了吧。
从不理会店家的好评返现小纸条,买东西从来都是到期自动确认。喜欢也不会费多大劲去写好评。商品质量差也不会给差评(主要怕卖家骚扰),大家互不打扰,无悲无喜。
最烦的就是,有次系统默认好评后,一个客服连着三天给我发旺旺消息和手机短信,催我去给他追加好评,我回他一句“再和我发消息我就给差评”。此后,岁月静好。
一句话,性冷淡网购就是,不晒图,不差评,无论东西好坏,照单全收,能不发生除了下单之外的购买行为,就不要多BB了。
性冷淡社交
上周,我和朋友都觉得太久没见面了,应该要约一下周末聚会,结果我俩默契的在周五的时候互相吐槽工作太累好想好好休息,于是理所应当的互相理解,达成一致,成功取消了。
微信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不发自拍,不晒朋友圈,不发微博,随缘点赞,社交软件全部静音,有时候看了一眼对方的消息,通常靠着意念就回复了,结果再过了好几天才发现对话截止在尴尬的不了了之里。
越长大,就越不想和认识的人寒暄,也不想走入他人的生活。在电梯里遇到眼熟的同事却也叫不出名字,彼此心照不宣不会互相打招呼。“转移眼神”是最好的选择。
一句话,性冷淡社交就是,不主动,不关心,无事不交流,不在意你在做什么,也不想告诉你我在做什么,说声你好,互不打扰。
不论是性冷淡恋爱/工作/网购/社交/旅行...都愿你不要遗失掉对生活的热情和真心。
源自网络
你有过这种冷淡时刻吗?
(全文摘自“车来了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