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安斌 东西儿童教育 2022-10-30 发表于四川

中小学论语必读内容(教育部推荐必考经典论语)(1)

大家好,我是安斌。

《论语》现在确实很热,新版语文教材,小学一年级就已经出现了《论语》的内容。

中小学论语必读内容(教育部推荐必考经典论语)(2)

2018年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将《论语》纳入考察范围,近两年《论语》以各种题型和不小的分值,频频出现在各地中高考的试卷上。

中小学论语必读内容(教育部推荐必考经典论语)(3)

【2018年中考·贵州铜仁】

中小学论语必读内容(教育部推荐必考经典论语)(4)

【2020年中考·河北】

中小学论语必读内容(教育部推荐必考经典论语)(5)

【2020年山东高考】

中小学论语必读内容(教育部推荐必考经典论语)(6)

中小学论语必读内容(教育部推荐必考经典论语)(7)

很明显,《论语》已经成了孩子语文学习绕不过的一本书。

那么,要不要在小学阶段就开始系统学习《论语》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文言文经典的学习本质上近似于语言学习,而小学阶段学习语言有中学阶段无法替代的优势。

所以早开始一定是比晚开始好的。

这篇文章,我会从三个方面展开跟大家聊聊小学阶段学习《论语》的重点和方法。

记忆

小学生学语文要精确记忆

01

小学生的学习以记忆为先,这个道理貌似很简单。

比如孩子学了“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下一次再看到的时候要知道它的意思,至少得记得这句话。

但是请注意,我这里在记忆前面加了个“精确”,所谓精确记忆,也就是精确到每一个字的记忆。

之所以强调小学生需要精确记忆,是因为我们成人很容易下意识地把记忆和理解记忆划上等号。

成人的语言系统已经比较完善,只要理解并记住文本的大意,就可以在回忆的时候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所学的内容。

这个过程就像拼图一样,零片是现成的。

中小学论语必读内容(教育部推荐必考经典论语)(8)

然而,这种“学习就是理解”的思维方式,在碰到不熟悉的语言系统的时候就玩不转了,比如文言文和外语。

我听很多人抱怨过看古籍的吃力:

很多字不认识,认识的字也不知道在说什么......

看注释吧,注释比正文还长.....

看到后面就忘了前面,意思无法连成一片......

这就是因为文言文相对于现代文来说根本就是另一套系统,语言系统太陌生了,拼图的零片都还不存在,所以根本谈不上理解。

小学生也是一样的,本来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最重要的任务就不是理解什么高深的道理,而是建立语言系统,具体来说就是要大量精确记忆。

这就好比一个电脑,需要先装操作系统,才能运行软件。

中小学论语必读内容(教育部推荐必考经典论语)(9)

现代汉语是如此,文言文就更是如此,因为现代汉语的语言系统孩子已经在生活中部分掌握了,而文言文是完全陌生的系统。

熟读

未经过熟读的背诵是无效的

02

没有经过熟读的文本记忆是无效的!

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答主,说他小学的时候学校是要求背论语的:

“我们学校对论语特别重视......有时候班主任特别严格,早读把所有同学赶到走廊上,一个一个找她背签字,每天基本背一页多吧,天天如此,坚持了三年......大家看到这儿,一定觉得特别有效果吧?呵!现在,我基本记不得背的论语内容了,是完全记不到了......”

中小学论语必读内容(教育部推荐必考经典论语)(10)

为什么这位答主背了三年《论语》最后却都忘了?

中小学论语必读内容(教育部推荐必考经典论语)(11)

其实,问题就出在“每天背一页多”这里,这表示他都是硬背下来的。这个进度肯定来不及熟读,因为熟读至少要满足:

足够的遍数。

足够长的时间线。

中小学论语必读内容(教育部推荐必考经典论语)(12)

具体的方法,就是我们之前介绍过的“三七法”

同样的内容,每天读三遍,一共读七天。一个流程走完以后,又开始新的内容,如此循环。

也就是说把同时在读的内容增加,把时间线拉长,每天可以读不止一页,但并不要求当天就会背。

这样经过熟读的文本,才能长期记忆。

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常常忽略一个关于语言的最基本的事实,那就是语言首先是声音和图像。

中小学论语必读内容(教育部推荐必考经典论语)(13)

语言的音、形和义的关系,就好像皮和毛的关系。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音、形才是语言记忆的重点!

把语言的意义当成记忆重点,是语言类学习的最大误区。

如果没有大量的感官信号的输入,对于语言、文本的记忆就好像用沙子建城堡。

中小学论语必读内容(教育部推荐必考经典论语)(14)

这也是为什么,和语言有关的学习,听和读永远是第一位的。

中小学论语必读内容(教育部推荐必考经典论语)(15)

熟读的过程会输入大量视觉、听觉甚至动觉的信号,类似于学习骑自行车、游泳,可以形成更深层、更持久的身体记忆。

中小学论语必读内容(教育部推荐必考经典论语)(16)

南宋大学问家朱熹说:

凡读书......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这也是为什么,刻意硬记的文字,忘得会很快,而熟读过的文字,即使过了很多年,你都会记得其中的语句。

理解

不求甚解, 但不是拒绝理解

03

不用说,对于《论语》这种经典,在小学阶段就要求特别到位的理解是不太现实的。

作为两千多年前的经典,《论语》所使用的语言和现在差别很大,其中有很多篇目,如果缺乏对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的了解,也很难明白它真正说的是什么。

中小学论语必读内容(教育部推荐必考经典论语)(17)

所以非专业的家长,很难完全胜任讲解《论语》的工作。

很多人会觉得,既然理解不了,那还学它干什么?

其实,我们前面已经部分回答了这个问题。

对经典文本的学习是可以分成两个层次的,第一个听和读比第二个层次理解更优先、更重要,熟读正是在解决第一个层次的最好方式,而小学阶段正是熟读的最好时间。

这是因为,心理学家发现,随着人年龄的增大,思维的分析能力会增强,但对声音、图像的记忆力会降低。

中小学论语必读内容(教育部推荐必考经典论语)(18)

这就是为什么,不能因为小学生不能完全理解《论语》,就不让他读。

好比春天播种春天不一定就能看到收成,但如果错过了春天,再要播种就会事倍功半。

中小学论语必读内容(教育部推荐必考经典论语)(19)

孩子只要对《论语》的文本熟读成诵,就等于种下了参天大树的种子,他有一生的时间去灌溉。

因此,总体上小学生读《论语》应该持一种不求甚解的态度。

不求甚解,是不是说就完全不用讲解了呢?

也不是这么绝对。

首先,有一部分内容是孩子完全可以领会的,比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部分当然可以讲解。

其次,小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文能力,即便你不要求他理解,也不能防止他望文生义。

比如《论语·学而》开篇的: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中小学论语必读内容(教育部推荐必考经典论语)(20)

因为孩子知道“学习”这个词,所以这句很容易被理解为:

“学习并时常温习,不也高兴吗?”

但如果先看杨伯峻先生对“习”字的注释:

一般人把习解为“温习”,但在古书中,它还有“实习”、“演习”的意义......孔子所讲的功课,一般都和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密切结合......所以这“习”字以讲为实习为好。

所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意思是“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

那应该怎么应对这种望文生义的倾向呢?

一个一个给孩子解释《论语》中的古今异义,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肯定不现实,所以我们需要告诉孩子一点,那就是:

读文言文,不能想当然,如果想要理解一句话,就需要搞清楚里面个字的确切的意思。

EASTWEST

大家需要坚定信念,只要方法对,经典并不难,之所以觉得难是因为方法出了问题,而方法的背后往往是观念。

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学习任务,总的来说,小学阶段学《论语》,应以熟读成诵为主,讲解为辅,具体的方法就是“三七法”:

同样的内容,每天读三遍,一共读七天。一个流程走完以后,又开始新的内容,如此循环。

《论语》一共二十篇,如果一周一篇,一个学期刨去期中期末再加一个假期,也就可以读完了。

“三七法”解决读音是第一步,所以熟读的用书推荐带注音的,比如中华书局出的诵读本。

中小学论语必读内容(教育部推荐必考经典论语)(21)

讲解参考的注释、译文可以用中华书局出的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

中小学论语必读内容(教育部推荐必考经典论语)(22)

关于《论语》,大家还有任何问题,都欢迎在评论区给我留言。

文章图片:采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图片作者所有,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