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敏再过几天,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了常言说:“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除了体肤上感受到的寒凉,人们眼睛能看到的,是叶的飘落、花的凋零不过白露虽带着些秋的萧瑟,却依旧是浪漫的,像是从诗中走出一般,耐人寻味,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蒹葭苍苍在水一方?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蒹葭苍苍在水一方(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苍苍在水一方

作者:王敏

再过几天,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了。常言说:“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除了体肤上感受到的寒凉,人们眼睛能看到的,是叶的飘落、花的凋零。不过白露虽带着些秋的萧瑟,却依旧是浪漫的,像是从诗中走出一般,耐人寻味。

天凉露起

“本想硬扛一下,再穿几天短袖,可这还没到白露,怎么就这么冷了!”市民张先生是银川某自行车协会的会员,说起这几天的天气,他直喊冷。“尤其是傍晚,觉得自己怎么这么不抗冻!”

虽是开玩笑,但所谓“白露白露,长袖长裤”可一点不假。“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就是天气转凉的一个重要节点,到了白露,气温骤降,水气加重,银川市气象局工作人员称,可以说,到了白露,就算是真正入秋了。

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到了白露时节,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所以此时,生活上要适应秋季从暑热到凉爽的突然变化,这个节气提醒我们,要高度重视养生,晚上睡觉特别要把肚子盖好。”气象部门的专家说。

穗头低垂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俗话说,‘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宁夏大学农学院副教授蒋全熊介绍,这个节气对于农民来说,是一段忙碌的时期,它既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

“比如灌区的水稻、玉米,这个时节都处于灌浆后期了。不过有些地方玉米已经成熟收获了,冬小麦也开始播种了。”蒋全熊说,有趣的是,这个时候要是跟着农民去地里走一走,会发现大家的关注点,都在穗头上,这是因为糜子等秋作物如果到了白露穗头还没有弯下来,就说明前期灌浆不足,抽成是指望不上了。“所以有谚语说,‘白露不低头,割了喂老牛’,说的就是穗头的情况。”

据了解,古人将白露划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对此,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张訸介绍,初候鸿雁来,秋日渐成格局,天气转凉,鸿雁从北方飞向南方,以躲避寒冬,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的时节;玄鸟即燕子。《山海经》中说,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神鸟。此时,已近中秋,不论南北,人人念归,便有了“玄鸟归”的淳朴愿望。三候中的“羞”同“馐”,是美食。“玄武藏木荫,丹鸟还养羞”,养羞是指诸鸟感知到肃杀之气,纷纷储藏食物以备寒冬,如藏珍馔。

白露雅事

“记得小时候,一到白露,奶奶就会带我们去‘收露’。奶奶用碗,我们用盘子。”市民吴雯静回忆说,那时候家门口就是一大片花海,一到白露,叶子上、花瓣上就都是露水。奶奶能熟练掌握叶子或者花瓣倾斜的角度,准确地让露水流进碗口里。

吴雯静说,奶奶会让家里人,用露水来洗润眼睛,说这样可以明目,去眼疾。虽然大家并不相信,却觉得有趣,每年都配合奶奶完成这个颇有仪式感的习俗。

对此,张訸解释,其实白露收露是流传已久的习俗,颇有讲究。“古人认为露以秋季的为佳。据《本草纲目》记载,秋露多时,可以用盘收取,煎煮使之稠如怡,可使人延年益寿。”张訸说,而用露水洗眼睛,在晋代、唐代最为盛行,还有一些地方,秋天民间还会用瓷器收取草头的清露,和以朱砂或者上等的墨汁,点染小孩额头及心窝,称之为天炙,以祛百病。

此外,白露时节还有斗蟋蟀的习俗,尤其在唐代,不但是宫内嫔妃打发时间的游戏,在民间一些富人也以斗蟋蟀为乐趣。“白露的很多习俗还与吃有关。比如喝白露茶、吃龙眼、酿米酒……都有去燥滋补的作用。”

不过,这白露最雅之处,却藏在诗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朝白露起,相思便入肠。心中想的那个女子,清晨踏着薄雾而来,脸上挂着露珠,脚下的裙摆,从草丛中穿过,早就湿了半截。就那么轻灵地站在面前,使人心动不已。“这绝对是个浪漫的时节,值得细细品味。”张訸说。(王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