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王宗阳

“都说今年葱贵,可没贵在葱农身上!六七道贩子,压价收葱抬价卖,批发才七八毛钱一斤的大葱,到了市场就卖七八块!”说起今年的“向钱葱”,章丘绣惠街道的千亩大葱种植户赵建刚,一个劲地摇头。

春节到现在,葱价为啥还是居高不下?3月4日,大众网记者前往章丘大葱的主产区的绣惠、枣园等地探访。经过采访多位葱农与农业专家记者得知,今年冬天忽冷忽热,导致章丘大葱减产两成多。虽然葱少了,但平均的批发价还维持在1元以下。其实,“向钱葱”真正的幕后推手,是那“六七道贩子”。

地头探访: 冬天“忽冷忽热”,章丘大葱减产两成多

章丘大葱为什么卖不了(七道贩子抬价章丘大葱)(1)

今年受冬天寒潮影响,章丘大葱减产2成多,也是葱价高的一个原因。(记者 王宗阳 摄)

3月4日上午,大众网记者驱车来到章丘大葱的主产区绣惠街道探访。按理说,今年的葱价高,葱农们应该高兴,然而一路上记者采访了多位葱农,他们却是忧心忡忡。一位葱农说,每年11月左右,就进入了章丘大葱的收获季。然而,去年济南的气候条件一直不适合大葱的收刨,先是温度比较高,刨了不容易储存,出货不及时的话很容易烂葱,随后的12月份,雨雪接连登场,遭遇了大寒潮,低温寡照造成了大葱的地上部分受冻,产量和品质都受到影响。

绣惠大葱产销专业合作社的千亩大葱种植户赵振刚指着地里残留的几棵葱,有些无奈地说:“虽然葱价有所上涨,但是我们的大葱也减产了,很多没法刨了。过去亩产一万多斤的大葱,今年下降到七八千斤。去年冬天的天气原因,确实也是葱价上涨的一个原因。”

扒扒幕后: 六七道贩子压价收抬价卖,葱农又气又急

章丘大葱为什么卖不了(七道贩子抬价章丘大葱)(2)

葱贩子层层加价,地头批发七八毛一斤的大葱,到了超市要卖到七八块。(记者 王宗阳 摄)

在采访绣惠、枣园等地的葱农时,很多人都向记者讲到同一个问题——今年葱这么贵,并不是葱农抬的价,而是贩子捣的鬼!记者采访了解到,2012年到2014年,章丘大葱连续三年供大于求,甚至曾“3毛一斤没人要”。今年受天气影响减产,品相一般的葱批发价是七八毛一斤,好一点葱也就一块多。相比前两年,这个价格虽然是高了一点,但葱农的利润根本没法和葱贩子相比。

对此,赵振刚是又气又急,他说,一亩大葱的成本至少在5000多元,其中包括1000元的土地流转费用,还有种子、人工和水肥等各种费用。其中,章丘大葱的人工费用很高。在插葱苗阶段,一亩地的人工费就是300元。由于成本高,再加上大葱亩产量降到了七八千斤,今年章丘大葱平均价格,没有卖到目标价格的1.09元。如果按平均价格0.9元一斤的话,亩产7000斤的收益是6300元左右。刨去5000多元的成本,种一亩葱净赚千元上下。现在老百姓看到市场上葱价动辄七八块,有人怪葱农。其实,这完全是葱贩子在“推手”,葱农和市民一样,都吃亏了。

贩子又是怎么个倒腾法?在采访章丘市大葱产业办公室主任胡延萍时,她向大众网记者透露,章丘大葱从地头走向市场超市,最多的要经过六七道商贩,他们是压价收葱高价卖葱,很多葱农的钱便让他们赚了。贩子收葱时,第一道贩子往往会在村里设点,葱田附近会有大型的仓库,在各家各户收了葱后集中保存。随后,第一道贩子会把葱批给规模较大的一级经销商,然后一级级这样往下批。到达济南某一个市场或超市里的葱,很可能是最后一道开小车的送葱商贩,他们手里拿的葱少,价格也已经很高了,因此,市民买的葱就变成了“向钱葱”。

深度分析: 章丘大葱不“抱团”,给了贩子“可趁之机”

大众网记者从章丘市农业局了解到,章丘大葱收刨后不易储存,是销售面临的一大硬伤,正因如此才给了贩子可趁之机。一位葱农身上的故事让人有些心酸,他说,贩子瞅准他们“拖不起”的心理,压价收了再高价卖,大伙也没有办法。“2014年,我们这种葱的太多了,大葱3毛钱都没人要。没有收葱的来拉,本地卖不值钱,自己往外拉成本又太高,我又气又伤心,直接用拖拉机把葱推在地里了……”

记者了解到,2015年是章丘大葱实行目标价格保险的第一个年头。在今年1月25日,章丘大葱初始交易价格监测完毕,确定初始交易价格为每斤1.027元,比目标价格每斤1.09元低0.063元,所以保险公司赔给章丘葱农390万元。这也证明,“向钱葱”并非葱农乱抬价。

然而,葱农获赔这件事,也从侧面反映出章丘大葱的确存在销路不畅的问题。章丘市大葱产业办公室主任胡延萍分析说,章丘大葱只在初冬季节集中上市,价格受市场和天气影响太大,几乎没有自我调控的能力,造成了章丘大葱叫座不叫好,葱农没有理想的收入。究其根本,是因为章丘暂时没有一家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带动大葱产业化发展,章丘大葱没有精深加工,大部分合作社和个人经营还像小作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在这种情况下,大葱产销环节缺乏抱团,外销不畅,便给了贩子“推手”的机会。

未来发展: 政府将力推“互联网 大葱”,省去中间环节直接配送

提起章丘大葱,全国都竖大拇指,它是名副其实的“葱王”。然而,大葱和所有农产品一样,都面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问题。如何实现大葱的产业化发展,让农户和市民双方受益,章丘市政府动了不少脑筋。

日前,章丘市刚刚出台了《关于加快章丘大葱产业发展的意见》。针对章丘大葱存在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问题,今年开始重点推进规模化发展。以绣惠、枣园、龙山、宁家埠四个产葱镇街为重点,将积极推进土地流转,推动章丘大葱发展“大户型”,实现连片规模种植。同时,将推进标准化生产,各镇街大葱基地建立电子生产档案,明确大葱生产地块、投入品使用、销售方向以及生产责任人等基本情况。

如今,许多农产品正在“触网”转型,章丘大葱也不例外。胡延萍说,其实章丘大葱的产业发展之路,最根本的就是一个“销”字。实现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无缝对接,发展电子商务和农超直供,构建“地头—餐桌”信息枢纽,才能实现章丘大葱的“优质优价”原产地直供。

目前,章丘已建立起“百农汇”电商平台,也是全国第一家由政府搭建的电商平台。下一步,章丘市政府将力推“互联网 大葱”模式,实现百农汇商城、网上旗舰店、线下体验店三位一体的新模式。这样不仅方便葱农卖葱,也省去中间环节直接给市民配送。未来,以大葱为切入点,将不断发挥电商对济南农业的“革命式”促进作用。

葱农呼声: “我们要成立大葱协会,联合起来抵抗贩子压价!”

章丘大葱为什么卖不了(七道贩子抬价章丘大葱)(3)

章丘绣惠种葱大户赵振刚(左)在检查大棚葱的情况。他盼望能成立大葱协会,来对抗葱贩子的压价。(记者 王宗阳 摄)

在采访中,多位葱农恳求大众网记者,能帮刊登几句“心里话”。他们说,这几年章丘大葱的发展,让许多葱农伤了心。大葱和许多农产品一样,还处在零散经营状态下。比如,今年葱卖的好,许多人明年就齐刷刷地跟风,然后供大于求,大家伙自然就赔了。后年,种葱的一下少了,大伙又开始后悔,过一年再一块种……这正是许多农产品正面临的恶性循环。

不少葱农指出,现在章丘大葱缺的就是葱农的“抱团”。当今时代,只有产业化的农业才能赚钱,“小作坊”行不通了。因此,葱农们从去年开始就呼吁成立大葱协会,希望公开透明地定下大葱批发价,对抗贩子的恶性压价。另外,他们还盼望着政府部门能牵头,制定明确的章丘大葱分级标准,避免好葱与孬葱一起陷入价格泥潭。只有这样,大葱才能产业化发展,实现“叫好又叫座”。

“以后,希望我们葱农能团结起来,一块找销路。如果能直接卖到市场超市,俺们和市民都得实惠,我们凭啥再卖给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