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讲爱情(从怪胎谈佛学中的爱情之苦)(1)

《怪胎》是2020 年盛夏上映的一部电影,全片用iPhone 作为拍摄器材,这种独特的拍摄手法及别树一格的电影题材令人眼前一亮。

故事讲述以两个强迫症患者的生命线偶然交叠,变成情侣的关系;然后进入梦的"假想"情节:如果其中一方康复了,两人爱情路的"未来"因改变而分开。在"压力山大"的出门采购日常偶然相遇,从"陌路"走向"同路",两人在"你懂我,我也懂你"情投意合下,变成恋人。

显然,这部电影所带出的,并非强迫症患者的心声,而是思考爱情本身的种种问题,尤其是电影中男女主角所陷入的爱情困境:觉得一切都不会改变,不论是强迫症还是爱情路上,两人永远都是同路人,但其中一方变"好",也就是强迫症康复,却难以接受"分道扬镳"的结果。

佛学讲爱情(从怪胎谈佛学中的爱情之苦)(2)

海枯石烂的爱情,固然让人人津津乐道。我们都希望另一半是自己的"同路人",就像电影中男女主角一样。但假若对方"变"了,我们就如男女主角一样,会因对方"康复"而彻底的崩溃。大乘佛教认为这是因为"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可以解答我们身在爱情路的"苦"楚。

同路人的幻觉

在强迫症路上"同是天涯沦落人",让原来孤独奋战的两人一拍即合;一个是打字很慢的翻译者,一个是打字比赛冠军,两人合作无间,你口译我打字,种种生活轶事,让他们都认为对方是彼此的"同路人"。

佛学讲爱情(从怪胎谈佛学中的爱情之苦)(3)

这个观念其实是爱情关系中非常关键的要素。当我们对于某人产生爱慕之情,并希望与对方发展更进一步、更亲密的关系,这意味着对方有某些特质吸引我们,让我们人生得以完满,并且值得托付终身。

所以我们才会称对方是自己的另一半,以上的想法,好像在爱情的世界里非常合理。但佛教告诉你:认为"他人"与自己同路的想法,真的是莫名奇妙!这只是我们自己的幻想而已。

基于佛教"缘起性空"的基础观念,佛教认为人、事、情、理、景、物都是不停转变当中,每个人的特质都处于变化之中,没有所谓不变的特质,其中也包括外貌、个性、价值观。

佛学讲爱情(从怪胎谈佛学中的爱情之苦)(4)

当人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之下,连自己的"路"究竟是如何都搞不清楚,凭什么能够确定对方是自己的"同路人"?佛教认为这种误以为同路的幻象,是人类痛苦的根源,即是所谓大乘佛教所提及的"人生八苦"。究竟爱情的甜美何以换来人生的苦涩,让我们顺着电影的脉络一起看下去!

"一切都不会改变的"?

电影的转折点,正是两人向对方许下承诺之事:彼此一定继续维持原来的样子,绝对不会改变。

佛学讲爱情(从怪胎谈佛学中的爱情之苦)(5)

为了让对方安心,两人甚至发誓:假如有人变了,变的一方会多患上一种强迫症,会无法控制自己,一直重复说"一切都不会改变的"。后来女主角惊逢梦魇,对方的强迫症康复了。虽然两人竭力维持关系,但两人的路愈走愈远……最后关系名存实亡,只剩下誓言的一丝牵连。

面对两人关系走上死胡同,男女主角悲痛不已。

这种痛苦正是"八苦"之中的"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当"对象永远不变"这一假象幻灭后,换来的是执着所带来的痛苦。

佛学讲爱情(从怪胎谈佛学中的爱情之苦)(6)

"爱别离苦",意思是要与所爱的人离别之苦,电影里即因为对方的"特质"改变,也就是强迫症康复后的隔阂而分离;"怨憎会苦",意思是要与所讨厌的人相遇之苦,电影里即两人分开后在故地重逢;"求不得苦",意思是所追求的事物无法获得的痛苦,如电影里女主角冀望双方永不改变(既是强迫症,也是爱情)。以上三种苦果,归根究底就是因为两人一开始想要把握"永恒不变"的意识活动。

释迦牟尼发现了世界"无常"的运行法则,借此说明:任何的意欲活动都必然无法得偿所愿的,这正是三法印中的"诸行无常"。

为什么说是必然的?因为人与人有相聚之缘,则必定有分离的时候,如果我们意识里存在"永恒不变"的幻想,而视偶然的事物为必然永恒的话,到了缘尽之时,必然会是痛苦的。

佛学讲爱情(从怪胎谈佛学中的爱情之苦)(7)

我们追求的美好事物,亦不可能永远拥有,总有失去的一天,当欲求未满的时候,也是痛苦不已的。而因为我们的意识活动、追求的欲望不会因别离或失去而停止,所以痛苦是永无止境的。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也知道这电影中的"强迫症",并非单纯只是电影题材上的噱头而已,更隐约地指涉爱情的意义。在佛教的视域中,"爱情"就是其中一种"强迫症",让人陷入于"把握永恒"的想法之中,不能自拔。

佛学讲爱情(从怪胎谈佛学中的爱情之苦)(8)

对象的特质不断改变,我们根本无法掌握对方的个性(让你觉得对方是同路人的不变特质),如此你所爱的也无法知晓了。为了脱离这种痛苦,佛教选择在痛苦的根源切入——执着"人情、事物能够不变"的想法,提倡"涅槃",意思是一切执着的意识活动停止,即是熄灭执着的想法及其情绪的意思。

难道出家才是爱情的解药吗?

说到这里,我们或许会想到"出家"的出路。

让我们想一想,难道出家才是爱情的解药吗?其实不然,佛教虽然道出诸行无常的真相,但并没有宣称弃绝俗世的一切才是不二法门。

佛学讲爱情(从怪胎谈佛学中的爱情之苦)(9)

例如:人天善法,即在日常生活遵从五戒、十善,或修习禅定等,一般人也能有限度地脱离执念的困扰。

这里又举一例,中国佛教般若学的僧肇在"不真空论"提供了我们不同的答案:不需要完全弃绝一切,只要明白"无常"的道理,不因别离、失去而执着痛苦即可。

从僧肇的答案,我们可以知道,虽然电影中男女主角爱情开展了,也并非注定必然是悲剧收场。只要两人知道"同路"并非永远不变的,而是暂时的状态而已。

当两人在关系中有所改变,也不因此执着而痛苦,那么爱情的聚散便不会是带来"强迫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