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中,鼬科动物是出了名“以小胜大”,以平头哥蜜獾为例,不管对方是什么来头,它都敢惹,哪怕面对的是狮子也从不退缩;伶鼬则是个狂热的捕猎者,地上跑的天上飞的都有办法搞到手。其实,在鼬科大家族里,还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家伙,行踪隐蔽,动作迅猛,加上数量不多,人们难以见到其真容。

黄鼬眼镜蛇大战(神秘纹鼬现身云南)(1)

它的中文名字叫纹鼬,别名背纹鼬,喜欢在山地丘陵生活,在茂密的森林里窜跑、捕食,栖居在山区的常绿森林中。关于纹鼬的资料记录不多,只有老一辈动物学家在云南、贵州、广西的采集记录,妥妥的罕见物种。

黄鼬眼镜蛇大战(神秘纹鼬现身云南)(2)

01神秘纹鼬多次现身云南,还敢进村捕食家禽,见人来不走还原地观察

说到纹鼬,很多人都觉得陌生,其实它是根正苗红的鼬科动物,捕猎技巧不比别人差,近年来多次现身云南。那么,神秘的纹鼬是如何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呢?

2019年,在云南高黎贡山西麓,科研人员偶遇一只纹鼬,它从灌丛中窜出来,警惕地盯着人看,随即迅速地跑到溪边的草丛,还边跑边回头看,那神态仿佛在说,来呀,来追我呀!

2018年2月,在盈江县铜壁关镇三合村,一只纹鼬从山林跑出来,闯进了村民家里,然后又很快跑走了。也不知道它是熟门熟路,还是乱跑乱闯?

据当地人介绍,这并不稀奇,纹鼬常进村捕食家禽,但行动迅速,很快又跑进森林里了。它也许是觉得家禽好欺负吧?

黄鼬眼镜蛇大战(神秘纹鼬现身云南)(3)

2018年7月,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一座森林公园里,摄影师遇见两只成年纹鼬,身后还跟着一只幼崽,显然是一家三口,见人来不走,还原地观察。

2017年,云南景东县,一只纹鼬闯入了居民的房屋,当地森林公安局检查过纹鼬身体无恙后,把它带到山林里放生。一脱离束缚,小家伙就迫不及待跑到山坡上去了,还回头看了看。

由此可知,在中国虽然很少纹鼬的记录,但这个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强,不管是栖息地碎片化,还是人为干扰等因素,都能适应得挺好的。

纹鼬的分布范围比较广泛,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到中国南部和东南亚北部地区,但实际的种群状况,还有待科学家进一步的调查研究。

黄鼬眼镜蛇大战(神秘纹鼬现身云南)(4)

02身材娇小,背部一条奶油色条纹,上犬齿细长

毫无疑问,纹鼬的身材也十分娇小,体重在1-2公斤左右,体长30-36厘米,尾巴长18-20厘米。体型小,但是足够灵活,行动时异常迅猛。

一看纹鼬就知道,它身上具备了典型的鼬科特征,与黄鼠狼、伶鼬长得挺像的。背部是红棕色的皮毛,从下颌到腹部却是淡黄色的。但它红棕的背部中央自枕部直至尾基部,有一条奶白色的细长条纹,因此得名纹鼬、背纹鼬。

长了一张瓜子脸,眼睛很小,而且很黑,但当它盯着你看时,小小的眼睛仿佛会放电一样,机警又机灵。半圆的耳廓被皮毛隐藏了。

单看外貌,真是个呆萌无辜的小家伙。但小小的它,却有着厉害的牙齿,打架捕猎最主要就是靠牙齿。它的上犬齿比黄鼠狼的还要细长,裂齿宽厚,齿冠刃薄如刀,被咬一口肯定得见血。裂齿前缘之内外叶大小相似,其凹槽很浅,内叶小尖显著;牙齿就是为捕猎与吃肉而生的。

黄鼬眼镜蛇大战(神秘纹鼬现身云南)(5)

03攻击猎物先一口咬住鼻子,常能拿下比自己大3倍的猎物

纹鼬个子小小的,看上去并没有多大的杀伤力,但它在捕猎时不像外表那么娇俏可爱,凶猛的一面完全显露出来。

鼠类、鸟类、两栖爬行类及大型昆虫是它的主要捕食对象,曾有人看到纹鼬在对付板齿鼠,看准角度迅速冲上前,张大嘴巴一口咬住了猎物的鼻子,而且不管板齿鼠怎么挣扎都不松口,没一会儿就奄奄一息了。

对付体型比自己大的猎物,纹鼬并非咬住对方咽喉,而是选择咬住敏感脆弱的鼻子。哪怕体型比自己大3倍的猎物,也能凭着这一招,将其成功拿下。

黄鼬眼镜蛇大战(神秘纹鼬现身云南)(6)

另外,在觅食昆虫时,纹鼬也有与众不同的“技术”。它找到森林里的枯木,左看看右看看,检查枯木的裂缝或小洞,然后找枯木内的昆虫、蛴螬和蠕虫。枯木内的虫子,鲜嫩可口,营养丰富,而且不用费力去捕就能吃到肚子里,每次都吃得津津有味。

捕猎进食之后,要休息了就找个树洞,窝在里边舒舒服服的。习惯了独来独往的纹鼬,会用气味标记自己的居住领地,通常雄性的领地明显大于雌性,但异性的领地常常重叠,平时虽然不来往,但在繁殖期时,不会允许别的雄性进入自己的领地求偶。

黄鼬眼镜蛇大战(神秘纹鼬现身云南)(7)

结语

娇小的纹鼬行动迅猛,神秘感十足,通过“咬鼻子”绝招对付猎物,还能拿下比自己大3倍的猎物,可是它为什么在鼬科动物中名不见经传呢?

雪灵谷自然实验室/出品

图片摄影:班鼎盈、熊童子 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