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英籍科学史学家李约瑟,是我国科学院为数不多的外籍院士。他一生致力于将中国科技传播世界,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通”,博览无数中国古籍。李约瑟曾经在看到一本名为《救荒本草》的古籍时,让他大为震撼,赞誉该书的作者是:“伟大的开拓者,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救荒本草》出自于明朝宗室周王朱橚之手。众所周知,后世史学家对于明代宗室的评价都不高,大多数一群贪暴不仁的纨绔子弟。

那么这位享誉世界的医学家、植物学家—朱橚,在明代宗室中又是怎样的存在呢?生平又有什么故事呢?今天笔者就来讲讲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朱橚。

朱元璋第五个儿子朱橚家谱辈分(朱元璋不成器的儿子)(1)

朱橚剧照,图侵删

寄以厚望的爱子

朱橚,生于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生母为马皇后。这一年朱元璋被小明王韩林儿封为吴国公,正是朱元璋征战天下的关键时期。已有四个子嗣的朱元璋,对于老五朱橚的出生,并没有引起他过多重视。

七年后(1368),朱元璋已经西灭陈友谅,东平张士诚,南方已无敌手。朱元璋在这一年称帝于应天,年号洪武。作为天之骄子,朱橚兄弟才开始受到了父亲的重视。

在登基前夕,朱元璋正式给儿子们更名。长子为朱标、次子为朱樉、三子为朱棡、四子为朱棣、五子为朱橚......也就说朱橚之前也如平常百姓一样,可能只是叫铁柱、五娃、傻根这种“贱名”。

十一月,朱元璋在皇宫兴建“大本堂”,一是为了收集古今图集,更重要的还是作为皇子们的教育场所,由明初大儒宋濂作为启蒙老师。从朱橚藏书丰富,还作了上百章的《元宫词》来看,朱橚幼年文学功底还是不错的。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第一次大册封,虚岁十岁的朱橚被封为吴王,封地钱塘(杭州)。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将朱橚改封于河南开封。一是钱塘乃赋税重地,二是朱元璋未称帝前也是吴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非议。

问题来了!比朱橚年长的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比朱橚年幼的齐王朱榑、代王朱桂等王,都是镇守边疆的“塞王”。而朱橚作为朱元璋年长的嫡子,两次册封的封地都是在内陆。

可见朱元璋是深知儿子的秉性—不是带兵的料。纵观朱橚生平,确实也没有带兵的记录,唯一与军事有交集的一次是:曾经给四哥朱棣押送过粮草。侧面是不是也能证明朱元璋夫妻对嫡幼子的宠爱?

虽然不是这块料,可基础的军事素养还是要有的。在与宋国公冯胜长女冯氏成婚后,朱橚在洪武十一年正月(1378年)与兄弟燕王朱棣、楚王朱桢、齐王朱榑前往中都凤阳进行军事训练,为之后的就藩作准备。

这一训练就是四年,朱橚训练得怎么样不好说,倒是与凤阳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在洪武二十二年时(1389年),朱橚曾经擅离封地,不逃往“生与斯长于斯”的应天,反而逃去了凤阳。

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橚告别了朱元璋、马皇后,带着家眷们正式就藩开封,时年21虚岁。开封地处中原腹地,远离边境,又是北宋故都、红巾军龙凤政权故都,是个寓意深刻的好地方。

这是来自老父亲的淳淳爱意阿,可惜朱橚的所作所为对不住朱元璋!

在京师时朱橚是中规中矩的好儿子,一到封地,手握权柄,无人约束,隐藏心中的恶念,便被无限放大了。这几乎是明代所有藩王的通病。

朱元璋第五个儿子朱橚家谱辈分(朱元璋不成器的儿子)(2)

朱橚像,图侵删

“不成器”的儿子

朱橚就藩开封后,朱元璋就陆陆续续收到儿子在开封的“混账”事:违规征用朝廷的驿船、驿马;强娶已经订婚的女子入府为妾;征调犯罪的囚犯入府为奴。最严重的莫过于,王府仪卫司校尉触怒到朱橚,被一箭射杀。

朱橚不是朱元璋诸子中最混蛋的,但却是让朱元璋最失望的一个。朱元璋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寄以厚望的儿子会被成“射杀军民,强抢民女”的纨绔子弟。

除了对朱橚的大失所望,朱元璋也无可奈何,只能屡屡下诏申斥。虽说“王子犯法犯法,与庶民同罪”,但是不能真把儿子砍了不是。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朱橚又干了一件蠢事,终于让朱元璋忍无可忍。

朱橚在这一年无缘无故逃离了封地开封,带着妻妾跑去了凤阳。如果说杀人放火还能被宽宥,那“擅离封地”绝对是朱元璋不可触碰的底线。

而且朱橚的岳父宋国公冯胜,早在洪武二十年(1387年)就因罪被打发去凤阳居住了。这不由让朱元璋产生猜疑:私会朝廷勋戚重臣,你小子想干什么!

朱橚被愤怒的朱元璋“发配”去了偏僻的云南。就算是“发配”,朱元璋还是对朱橚抱有一丝幻想。让他带着河南右护卫五千五百人前去云南,目的是期望朱橚能发挥些许职能,稍微制衡镇守云南的义子—西平侯沐英。

敕河南右护卫及仪卫司曰:周王迁镇云南,应有官军、校尉、仪仗俱遣赴云南参侍。命河南布政使司与道里费,由狭西连云栈陆路以往。于是指挥佥事李兴率军马五千五百人启行。——《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九十八》

只能说朱橚真的不擅长此道,在云南两年毫无作为。朱元璋曾经下诏询问朱橚:儿子,你在云南两年,云南郡城广狭、山川险易、风俗人情如何阿!

朱橚是丝毫答不上来,被朱元璋大骂为“古今至蠢者”。得了,你也别呆在云南丢人现眼了,滚吧,滚去开封吧。

不闻命擅率妃嫔人等弃其本国,来居凤阳。由是召至谪迁云南,并经过州郡城池广狭,山川地理险易,民情风俗,皆无所知,自古至今愚蠢无有如此者。——《御制纪非录》

实际上是朱元璋误会了朱橚,就像笔者说的,朱橚是真的不擅长带兵、治民。其实朱橚在云南并非无所事事。

云南新附,百废待兴,朱橚在云南的两年看到了民生艰苦,恶疾频发。他立志编撰一本悬壶济世的医书,让百姓“有方可依,有病可治”!名字他早已取好,叫《袖珍方》。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归国开封的朱橚命王府良医李恒,召集一批医生,让他们收集各类药方,着手编撰《袖珍方》这本医书。经过在云南的积累,再加上广阔的收集,《袖珍方》成书。书中有药方多达三万多方,都是经过严格的考据,经得起实用的药方。这不可谓是一件大功德!

可对于朱元璋来说,这不过是“不入流”的玩意罢了,并不值得让他引以为傲。他对朱橚这个儿子是彻底失望了,周王府事宜由朱橚嫡长子朱有炖代理,朱橚倒也自得其乐。

洪武二十九年二月(1396年),宁王朱权上奏边塞有蒙元斥候屡屡巡边,朱元璋下令燕王朱棣自大宁沿河南、河北巡视,以防蒙元寇边。河南是朱橚的地盘,朱元璋却直接绕过朱橚,命世子朱有炖辅助燕王率领河南都司精锐往北平边塞巡逻。

朱橚就这样“庸庸碌碌、浑浑噩噩”地度过了洪武朝。

朱元璋第五个儿子朱橚家谱辈分(朱元璋不成器的儿子)(3)

朱橚剧照,图侵删

建文削藩,朱橚顿悟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刚刚即位就磨刀霍霍对准了叔叔们,准备削藩。庸庸碌碌的朱橚却成为了第一个开刀对象。当时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已死,朱橚是除燕王朱棣外,“唯二”的明太祖嫡子了,论序齿仅次于燕王朱棣,而且二人关系还很亲近。

洪武三十一年七月(1398年),在黄子澄的一番操作下,朱橚以“谋反罪”被削王爵废为庶人,再次发配云南。可悲的是,告发朱橚的谋反的竟是他的次子—汝南王朱有爋。可见朱橚王府家务事也是一地鸡毛。

(黄)子澄曰:“不然,周、齐、湘、代、岷诸王,在先帝时,尚多不法,削之有名。今欲问罪,宜先周。周王,燕之母弟,削周是剪燕手足也。”谋定,明日入白帝。 ——《明史.卷一百二十九》

不同于洪武时被发配云南,那时还有护卫、仪卫司,沐英对他也足够敬重,只能说条件差罢了。可这次是真的作为罪犯被发配,镇守云南的沐晟也是十足的“建文党”,配合朱允炆削藩是干得有声有色。

在云南三年多算是吃尽了苦头,《明实录》记载:朱橚与妻子俱被分开关押,仅靠一个小窗递送饮水、食物。可谓是屈辱之极!

迫(周)王及世子阖官皆至京师,削王爵为庶人,迁之云南。妻子异处,穴墙以通饮食,备极困辱。——《明太宗实录.卷一》

建文四年元月(1402年),朱橚被紧急转移到了京城监禁。因为燕王朱棣所率领军队所向披靡,胜利的天平倾向了朱棣一方。朱橚等藩王则成为建文帝的人质,或者说失败后泄愤的对象。

朱橚在京师的日子更是惶惶不可终日,生怕哪天建文帝一怒之下把他给宰了。

建文四年六月(1402年),燕军兵临京师。谷王朱橞、曹国公李景隆打开“金川门”迎接燕军,建文帝的统治宣告灭亡。朱棣急令一支队伍前去释放朱橚等藩王,史载兄弟二人见面是嚎啕大哭。

朱棣即位后,朱橚得到了平反,当今诸王属周王最为年长,已然是诸藩之首。朱橚所受到的礼遇,也是诸王难以企及得。

朱橚的岁禄多达两万石,比祖制规定亲王顶格岁禄一万石,多上一倍。朱橚几乎每年的生日朱棣都会遣使祝贺、赏赐,有时候甚至会派遣女婿前往开封给朱橚庆生。永乐一朝藩王入京朝见的次数,也当属朱橚最多。

此时的朱橚已经不是彼时的朱橚了,面对无以复加的恩宠,他只能愈发的谨慎、低调,他深知“ 自古皇家无亲情”的道理。

就算朱橚在如何低调,麻烦还是找上了他。朱棣因“削藩”被迫起兵,但他为了统治,也必然会走建文帝的老路,只不过他更高明罢了。朱橚虽然是亲弟弟,也不得不防,朱棣爱他是真,敲打他也是真。

朱元璋第五个儿子朱橚家谱辈分(朱元璋不成器的儿子)(4)

永乐八年十月(1410年),朱棣收到来自开封的密报:周王朱橚在王府兴建大殿,秘密祭祀父亲朱元璋。按说一片孝心,值得褒奖,可是明制规定:支系子孙无权祭祀宗庙。朱橚因此被哥哥朱棣给敲打了一次。

不是笔者腹诽,像这种隐秘的祭祀,朱橚肯定不会大肆声张的,朱棣怎么会知道?可见朱棣时刻都在提防着弟弟,王府内肯定是有朱棣潜伏的密探。

有与没有都不重要,朱橚只能尽可能的低调、低调、再低调。

永乐十八年二月(1420年),朱棣又收到来自河南中护卫几名士兵的举报:周王朱橚要谋反!朱橚被急召进京,朱棣把密报交给朱橚阅览,朱橚只能对谋反之事伏地认罪,主动上缴了“三护卫”。朱棣这才大喜!

这是明显是赤裸裸的“欲加之罪”。小小的士兵怎么会知道朱橚的谋反举动?怎么着也得是心腹将领、幕僚之类的人举报才符合逻辑阿。

更为反常的是,藩王谋反这种大事,朱棣竟然只是轻飘飘的表示“优容不问”。可当初谷王朱橞、齐王朱榑事涉谋反,可是被毫不留情的削爵、举家幽禁于凤阳高墙。

面对哥哥朱棣的敲打,朱橚内心毫无波澜,护卫削就削吧。其实自建文削藩后,朱橚就彻底顿悟了,也想开了。从永乐元年开始,朱橚便常年醉心于自己医学与植物学。他在中医学、植物学都有相当高的造诣,他的著作更是享誉世界。

朱元璋第五个儿子朱橚家谱辈分(朱元璋不成器的儿子)(5)

周王府遗址

享誉世界的明代第一藩

中医学上,自《袖珍方》后,朱橚并没有停止对中医书籍的创作。他常年自费从全国收集各类图书资料,因此周王府有“开封周邸图书甲他藩”的说法。经过长常年的积累,继《袖珍方》后,朱橚在永乐四年(1406年)又出版了一部名为《普济方》的方书巨著。

《普济方》是比《袖珍方》更加详尽的医学典籍。涵盖包括总论、脏腑身形、伤寒杂病、外科、妇科、儿科、针灸等,药方多达六万多方。书中还记载了大量的病例,每个病例都会列出治疗药方,医者只需依病查方即可。

最难能可贵的是,朱橚下令对《普济方》有兴趣的医者,均可免费借阅传抄。这也是该书广为流传的原因,《普济方》整书被收录于《四库全书》之中。明末李时珍《本草纲目》附录的药方中,大部分都是援引了朱橚《普济方》中的药方。

朱元璋第五个儿子朱橚家谱辈分(朱元璋不成器的儿子)(6)

《普济方》,图侵删

朱橚最为彪炳史册的一本书,当属植物学巨著—《救荒本草》。这也是朱橚在云南的经历促使他完成的一部植物学巨著。他两次往返云南,在路上没少碰到灾荒时普通百姓的困境,吃树皮、草根、观音土......他自己也被建文帝囚禁过,对饥饿的滋味是深有感触。

而《救荒本草》就是教人如何利用自然界的植物代替食物,以度荒年。

《救荒本草》记载有多达四百多种植物,按类编目。朱橚不只是仅限于前人的书籍参考,眼见为实才是王道,他把所有植物都种植在王府的私人植物园中。仔细观察、记录植物生长的全过程,并为植物绘制图谱,详细记录各植物的细节。对于可食用植物的根、苗、花、实,进行重点介绍。

朱元璋第五个儿子朱橚家谱辈分(朱元璋不成器的儿子)(7)

朱橚与《救荒本草》

简而言之,《救荒本草》是一本可以救命的食谱,也是一本优秀的植物学著作。

清康熙年间,《救荒本草》被传入日本。当时的日本处于德川幕府时代,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困苦。《救荒本草》记载的野生植物食用,正好符合日本国情,可以帮助缓解百姓的食物短缺问题。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日本本草学家松冈恕庵对《救荒本草》进行了日名考证。从此《救荒本草》风靡于日本,许多日本植物学著作,均参考了朱橚的《救荒本草》。

又传去了德国,德国植物学家布赖特施耐德,在观看了此书后,不由称赞到:“书中的木刻图比欧洲要早七十年”。

又传去了美国,美国科学史学家萨顿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朱橚)他的植物园是中世纪杰出成就,(朱橚)他的书是中世纪最优秀的本草书!”

又传去了英国,英国植物学家斯温格尔对《救荒本草》推崇备至,他认为《救荒本草》是当时研究救荒食用植物最好的书,没有之一!

......

后记:朱橚结局

洪熙元年七月(1425年),朱橚薨逝于王府之中,享年六十五。当时的皇帝明宣宗,为叔祖朱橚“辍朝二日,谴官赐祭,治丧”,谥号曰“定”。

纵观朱橚一生,前半生荒唐,是个纯粹宗室恶少。后半生迷途知返,奋发有为,立志于悬壶济世,也做到了悬壶济世。浪子回头,不过如是!

在朱橚的影响,周王一脉代代出贤王。而且都如朱橚一般,各自于沉浸于医药、农业、杂剧等事务。如周宪王朱有炖,专注于戏剧创作,有三十余本杂剧存世;而且还是他影响明英宗废除“殉葬制”。再如周懿王朱子埅,也沉浸于医药方剂事业,在封地是真的做到了爱民如子,他设立了“惠民局”,免费给贫困百姓看病施药。

而历代周王都是忠孝贤明、爱民如子的贤王。在风评不佳的明代宗室中,实属难得。这不得不说,是朱橚打下了这良好的家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