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综合报道
2022年2月16日,蒋顺兴在北京的办公室展示介绍中国鲲鹏翼龙化石标本。
中国科学院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蒋顺兴,对采自辽西约1.6亿年前地层、被命名为“中国鲲鹏翼龙”的两件化石标本展开深入研究,首次研究发现并确认与中国鲲鹏翼龙化石共同保存的团状聚合体为翼龙进食后吐出的食团。依据食团中的食物残留,研究团队推测中国鲲鹏翼龙在不同年龄阶段,都主要以燕辽生物群中一种已灭绝的古鳕鱼类为食。
与食团共同保存的两件鲲鹏翼龙化石。(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图)
主导此项研究的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蒋顺兴介绍,鲲鹏翼龙是一种介于两大类翼龙演化过渡阶段的类型,成年个体翼展约在0.7米至0.8米。此次研究的标本采自辽西,为一件成年标本和一件幼年标本,两者体型相差约一倍。两个食团就在翼龙骨骼化石附近被发现,大小也与翼龙体型相匹配:大的呈梭形,青橄榄大小;小的呈近圆形,只有指甲盖大小。
科学家如何确定此次发现的是食团,而非翼龙的粪便?蒋顺兴解释,此次发现的大食团,宽度大于鲲鹏翼龙腰带(相当于人类的盆骨)宽度,不可能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此外,食团中的食物残留主要是相对完整的鱼类硬鳞,与翼龙粪便中发现的数量极多的破碎细小结构完全不同。
两个翼龙食团及其中残留的硬鳞。(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图)
为了了解鲲鹏翼龙究竟爱吃什么,研究者将两件食团中的鳞片,与化石所处地层同一层位中仅有的一种古鳕鱼的鳞片进行了比较。发现小食团中的鳞片与这种古鳕鱼相应位置鳞片的大小形状都十分相似,而大食团中的鳞片则大了约3倍,推测其来自一条远大于常见大小的古鳕鱼。此次研究证明,鲲鹏翼龙从幼年到成年,食性并未随着个体发育而发生改变。
图文来源:新华网、中新网、视觉中国
责任编辑:张颖
校对:栾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