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朦胧雾也朦胧 月也朦胧人也朦胧(1)

时光,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刚刚,盛夏的暑热还在眉头困挠,一丝秋凉已在不知不觉中扑面而来。于是,落叶飘零,时序轮替,天下皆秋。而今年的中秋节呢,仿佛更是突然间降临到人间,快得有些猝不及防,让人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

望眼处,桂香漫卷,清香飘逸,到处混杂着这秋的特别,同时,超市里开始浓厚起月饼的温馨味来。而这份熟悉,正是一年一度中秋节的氛围。“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普天之下的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此刻,都深怀一份虔诚、一脉温情,欢欣着自己的民族节日。

说来也奇怪,因人生阶段的不同,这“中秋节”的味道也往往是各不相同的:儿时的中秋节,无忧无虑,是欢快温馨的;青年的中秋节,书生意气,是诗意幸福的;中年的中秋节,诸事缠身,是忙忙碌碌的;而老年人的中秋节,则是人生看淡,多了几分清冷寂静……

窗外,一轮明月依然如旧,金黄色的月光,洒满乾坤,朦胧了天下万物,静美着红尘纷争。诗仙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是的,可长大后的人又能怎么样呢?东坡先生不是也只能“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吗?

雨朦胧雾也朦胧 月也朦胧人也朦胧(2)

其实,人们之所以对月相问,并不是不懂月亮,恰恰是因为不懂自己而已。小的时候,看万物神奇,问的是世界奇妙,疑的是神仙缥缈;长大后,世事艰辛,问的是前程情缘,寄的是美好心愿;而人老了,寂寥相伴,问的则是人生苦短,慰的应是一份心安……

月亮的朦胧色,无疑是大自然的一份绝美馈赠。它,让夜晚“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在若隐若现中安然;它,让万物“难得糊涂”相伴,在不知不觉中恬静;它,让情侣“人约黄昏后”,在柳梢月影中浪漫。总之,它就是一层保护色,抚慰着一切需要暂时安静的事物。

朦胧,也是月亮所特有的一种风格。它仿佛是:在或明或暗中提醒人们,在半醒半醉里点划人们,在若有若无间感染人们,在无声无息下慰藉人们。是的,在朦胧的月光中,人们会感到一种放松,一份减压,一丝舒坦,一刻自由自在,让人从容地养性修身。

“月朦胧,鸟朦胧,萤光照夜空。山朦胧,树朦胧,秋虫在呢哝。花朦胧,夜朦胧,晚风叩帘拢。灯朦胧,人朦胧,但愿同入梦。”琼瑶的词,尽管是受了朱自清的启发,但的确写得别有风味;而凤飞飞的演唱,虽然没有邓丽君的深情,却活泼着几分天真。

雨朦胧雾也朦胧 月也朦胧人也朦胧(3)

中秋节,凭着它的秋高气爽,月光唯我独亮;中秋节,凭着它的冷热适度,夜色唯我舒畅。中秋节,人间收获满满,山河瓜果飘香,金风玉露,一鹤排云,诗情画意弄秋妆。中秋节,风中清香送,月影弄银光,婵娟千里,相思天涯,醉了他乡醉故乡。

是啊,一个甲子的中秋节,就如月光一样朦朦胧胧,难说能回忆起几个来。大概也只能阶段性地记得老家、校园、工作、家庭等几个中秋节的片段场景……而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城市环境的趋同化,如今这中秋节与所有的传统节日一样,也便被逐渐缺少了自己的特色,干脆也“躺平”去了。

今夕是何年,今夕非昨夕。老眼昏花在一片朦胧的夜色里,往事浮沉在一片朦胧的记忆中,心头若有若无,脑际似梦非梦。而清晰的仍然是:童年、山村、父母,同学、同事、亲人。毕竟,印象深刻的记忆亦深刻,平淡无奇的痕迹也平淡,人之常情,自然规律使然。

杜甫说,“月是故乡明”,然而,故乡未必能放下“凡身”,不过呢,还有苏轼的“此心安处是吾乡”可聊以安慰。今宵,月也朦胧,人也朦胧,生命在朦胧中延续,人生却在朦胧中老去。而人世间,也幸有月亮陪伴,陪伴着朦胧的天地,陪伴着多情的人们……“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雨朦胧雾也朦胧 月也朦胧人也朦胧(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