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市是位于辽宁省中部的一座县级市,隶属于辽阳市,周围被省会沈阳、化纤之城辽阳、钢都鞍山、煤铁山城本溪所环抱,北部毗邻沈阳市,

灯塔市属于哪个城市(家乡灯塔的简介)(1)

相距42公里,南距鞍山45公里,东距本溪47公里。灯塔地处北纬41°14'20"—41°36'40",东经122°52'30"—123°40'7"。地处辽东半岛北部、太子河的中游。沈大铁路和沈大高速公路穿越市境。面积1332.6平方公里,人口50万(1997年)。灯塔市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地和淡水鱼养殖基地,有“北国鱼米之乡”的美誉。主产稻谷、玉米、高粱等,特产山楂。境内煤炭和铁储量较大。但由于过量开采煤炭,已有部分城镇发生地陷。

市歌

《我爱灯塔我的家》 由著名歌唱家雷佳演唱[1]

地形地貌

灯塔市地势东高西低,整体地貌为“二山一水七分田”。东部山区为丘陵地带,是长白山的余脉,约占全市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为冲积平原,质地优良,土壤

灯塔市属于哪个城市(家乡灯塔的简介)(2)

肥沃。

冯旗岭:海拔341.0米,主峰位于柳河子镇与鸡冠山乡分界线上,乡境杨家街西南1.3公里处。

眼龙山:海拔371.9米,主峰位于柳河子镇团山子村东南2.4公里处。为辽阳、本溪两市界山。

马耳山:海拔330.3米,主峰位于柳河子镇团山村北1.6公里处,为辽阳、本溪两市界山。

歪桃山:海拔313.0米,主峰位于柳河子镇上老君峪村东1.8公里处。

八盘岭:海拔292.4米,主峰位于柳河子镇红旗沟村北1.6公里处。为辽阳、本溪两市界山。

马耳岭:海拔220.5米,主峰位于柳河子镇团山村东北1.8公里处。为辽阳、本溪两市界山。

南山城子:海拔221.7米,主峰位于柳河子镇米家河村东南1.3公里处。又名大山城子山。

炮山(人庭

灯塔市属于哪个城市(家乡灯塔的简介)(3)

山):海拔183.5米,主峰位于柳河子镇西北2.9公里处。为辽阳、沈阳两市界山。

贵子山:海拔84.5米,主峰位于柳河子镇贵子山村东北0.8公里处。为柳河子、大河南两乡界山。

五顶山:海拔160.2米 主峰位于西大窑镇东南1.0公里处。

老虎洞:海拔413.5米,主峰位于鸡冠山乡桂家堡子居民点西北2.3公里。为西大窑镇及柳河子镇、鸡冠山乡界山。

二大贝:海拔654.5米,主峰位于鸡冠山乡大榆河居民点东南3.0公里处。植被率95%。

双头岭:海拔307.9米,主峰位于鸡冠山乡长岭居民点西北1.1公里处。

大黑背:海拔554.7米,主峰位于鸡冠山乡小汪沟居民点东1.5公里处。为辽阳、本溪两市界山。

詹家岭:海拔361.7米,主峰位于鸡冠山乡詹家堡子居民点东北1.4公里处。

王高玉岭:海拔438.6米,主峰位于鸡冠山乡王沟玉村东1.3公里处。为辽阳、本溪两市界山。

轿顶山:海拔408.4米,主峰位于鸡冠山乡胡把什村西北0.85公里处。

哈八岭:海拔279.0米,主峰位于鸡冠山乡胡把什村西北1.55公里处。

鸡冠山:海拔333.0米,主峰位于鸡冠山乡鸡冠村西北1.6公里处。

老和尚洞:海拔388.2米,主峰位于鸡冠山乡上瓦子峪村东1.5公里处。为辽阳、本溪两市界山。

陈长岭:海拔329.0米,主峰位于鸡冠山乡田官屯村北2.0公里处。为鸡冠山乡与铧子镇界山。

杨家岭:海拔341.0米,主峰位于鸡冠山乡刘家堡子村北1.6公里处。为鸡冠山乡、柳河子镇界山。

宝镜山:海拔244.6米,主峰位于沙浒镇青峰村东南1.0公里处。

灯塔市属于哪个城市(家乡灯塔的简介)(4)

棋盘山:海拔269.8米,主峰位于沙浒镇青峰村东南1.7公里处。

二龙山:海拔137.7米,主峰位于铧子镇双龙村西北0.5公里处。

磨齐山:海拔156.8米,主峰位于铧子镇东北侧。原名磨脐山。

娘娘庙山:海拔238.5米,主峰位于铧子镇张海村东北0.8公里处。

折叠

气候特点

灯塔市辖区属温带季风气候。春季少雨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少雪,比较寒冷干燥。年活动积温3300—3400℃,有效积温1700—1800℃,年平均气温7.5℃,正常年日平均24.6℃,年均降雨量760毫米,无霜期160天,全年日照时数2660小时。

折叠

水文状况

十里河是北沙河的支流,源于灯塔市柳河子镇阳岭和八盘岭,另一源(南支)在铧子镇芝麻岭(即张海河源地),流经柳河子镇、铧子乡、铧子镇、原灯塔乡、原邵二台乡等地,于大河南乡东洋角村入北沙河。河长41公里,流域面积268平方公里。河道比降大,汛期水大流急,岸边不稳定,尤其是上游山区地段输沙量大

戴家沟是北沙河支流,源于万宝桥街道五里台村一带,流经灯塔市、万宝桥、古城街道,中间穿越长大铁路、沈大高速公路,于古城街道西黑山屯村高丽荒同戈西河合流入北沙河,河长20.9公里,流域面积91.3平方公里。河流中下游处于古城街道低洼地带,堤防瘦小,加之北沙河洪水期洪水顶托,经常出现涝灾。

葛西河是北沙河的支流,源于灯塔市铧子镇荣官屯村和西大窑镇、万宝桥街道、古城街道和西马峰镇。中间穿过沈大高速公路、长大铁路,在西马峰镇后葛针泡村西高丽荒与幸福河汇流入北沙河。河长32公里,流域面积124平方公里。河道比降较大,流急弯多,堤窄,是防洪险工重点地段。

马峰河是北沙河最大支流,源于西大窑镇松嘴子沟和沙浒镇前沙浒村南山沟。流经灯塔市西大窑镇、沙浒镇、张台子镇和西马峰镇。中间穿越沈大高速公路、长大铁路于西马峰镇后方干堡村西入北沙河。河长30.5公里,流域面积130平方公里。河道比降较大,河窄流急,弯曲度较大,西岸坡陡,河堤险工逐年增加。

鸡冠山河在灯塔市境内,原是太子河的支流,现直接流入葠窝水库。源于鸡冠山乡詹家堡子北山脚和大王沟东山脚,河长12公里,流域面积76.4平方公里。河道比降大,流急,冲淘两岸严重。

自然资源

灯塔市矿产资源有铁、石灰石、石膏、粘土、石油、天然气、煤炭、硫磺等12种。其中铁矿储量达4.6亿吨,且矿石品位高,易于开采;煤炭储量达3.8亿吨,均为优质无烟煤;石膏储量为东北地区最大,达2676万吨;石油储量为4亿吨。

地名由来

灯塔市名称来源于市府驻地灯塔镇。

民族概况

除汉族外,还有蒙古、满、回、朝鲜、锡伯、俄罗斯、布依、达斡尔等少数民族。

历史沿革

灯塔市原属辽阳县。

1968年辽阳县并入辽阳市,设立灯塔等区。

1980年辽阳市灯塔区单独改为灯塔县。

1996年撤县设市。

文物古迹

燕州城

燕州城原称白岩城,是五世纪初高句丽人所筑。城址在辽阳城东30公里外城门口村东的石城山上。全城依山势而建,蜿蜓迂回,森严壮观。南面为陡崖峭壁,崖下是东西流向的太子河。

燕州城西、北、东三面稍坦,筑有石城,总长2500米,城墙高度5--8米之间。用大石块垒砌。每隔40米距离,修有突出的方形“马面”。在城中的制高点上,建有指挥台,高约5米。四周筑有长45米、宽35米的内城,城中还设有蓄水池。城门开在西面,直通城门口村。

燕州城是省内唯一保存完好的古代高句丽城垣,现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折叠

安澜寺

安澜寺坐落在灯塔市佟二堡村西北角,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光绪八年(1882年)碑载:有“佛殿一座、关帝殿一座、旗杆一对、山门一间、官所三间、仙家堂一间、天王殿一座、虫王殿一座、马殿一座、钟鼓楼二座”。

有清乾隆年间碑和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重修碑,乾隆年间进士王尔烈题匾“英风万古”,寺院僧人10余人。1966年“文革”期间寺院被毁。1998年5月,恢复安澜寺。择地重建,正门对开,左右马殿,置有侧门;伽蓝殿3楹,主奉伽蓝主者菩萨;天王殿3楹,正位弥勒菩萨,两侧列四大金刚,背立韦驮菩萨;大雄宝殿5楹,内奉正位释迦佛、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18罗汉列坐东西;配殿置钟楼、鼓楼、虫王殿、护法堂;左右配房为客房、斋房、僧舍、居士室、库房等,庙貌一新。

祥云寺

祥云寺坐落在灯塔市铧子镇大达连村,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10平方米。始建于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经嘉庆十七年(1812年)、道光三十年(1850年)两次大修。1966年“文革”期间,祥云寺被毁。1997年恢复祥云寺。建钟楼、鼓楼、天王殿、正殿、念佛堂,又雕汉白玉观音菩萨像,竖立在大殿东侧汉白玉护栏之中。院后古松挺立,四周青砖围墙。

高公馆

高公馆坐落于灯塔市城南4公里张台子镇房身村,系民国期间奉天省官号总文书、征缴课长、代财政厅厅长、实业厅厅长、禁烟局局长高毓衡的故乡宅院,于1927年动工修建,1929年竣工,占地13920平方米,建筑面积3690平方米,共99间房舍,四周是高4米、宽0.66米、长470米的砖石围墙,东南角设有炮台。

门楼下,朱砂门,虎头环,穿门房脊上有两枚鸡爪绶,为四级品文官标志,门前两侧各立一个三蹬上马石,表明高家先祖曾在朝廷为官立过功勋。高公馆基本依照沈阳故宫设计,工艺讲究,为现存全省最大,保存较完整的“官僚地主庄园”,1984年11月25日被定为县级文物。

李兆麟故居

李兆麟故居,坐落在辽阳灯塔市铧子镇后屯村。1996年秋,灯塔市人民政府与原铧子乡人民政府投资21万元对李兆麟故居进行了修复,1997年8月1日竣工。故居室内展出了其主要生平事迹、将军遗物及诗文字画。如今,李兆麟故居已成为辽阳市进行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

此外还有立于灯塔市鸡冠山乡胡巴什村的清光禄大夫镇守奉天等处将军达都墓和立于灯塔市西大窑镇公安堡墓园的董鄂氏(东阿氏)墓园,包括皇姑坟,清初五大臣之一的何和里墓和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的主帅彭春墓。

历史名人

金毓黻

金毓黻(1887-1962年),字静庵,灯塔市八家子村人。1907年,毕业于辽阳启化学堂,后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1913年入北京大学文科。历任奉天省立一中、奉天文学专门学校教员,奉天省议会、东北行政委员会秘书。1930年,任辽宁省政府秘书长、东北大学史地教授。1931年,任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

“九·一八”事变后被迫出任伪职,先后担任伪奉天公署参事官、伪奉天图书馆馆长、奉天通志馆主纂。1936年,借访日之机,化名逃回上海。经蔡元培介绍,任中央大学史学教授,后兼系主任。1939年,于四川任东北大学史学教授兼文科教研所主任。

1943年,发起成立中国史学会。1946年,回东北,视察东北文物。1947年,任国史馆纂修、沈阳博物馆筹委会主任。1949年,任北京大学、辅仁大学教授。1952年起,任中科院历史所第三研究所研究员。有《渤海国志长编》、《东北通史》、《中国史学史》、《宋辽金史》等著作,编有《辽海丛书》、《奉天通志》、《明清内阁大库史料》(第一辑)等。

李兆麟

1910年出生于铧子镇后屯村。“九一八”事变后,他毅然离开家乡投身于党领导的抗日救国运动,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政治部主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总指挥,滨江省政府副主席和哈尔滨中苏友好协会会长等职。1946年被国民党暗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