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

龙口人一直对美食情有独钟

更有一种民间小吃起源于明代

在龙口流传了四五百年!

它曾出现在街头小吃摊

也登上过高档宾馆的餐桌

它不光味道咸鲜可口

而且还是烟台市级非遗项目

是啥呢?

就是它

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

和好吃的食物一样

真正会做美食的高手也都大隐于世

家住诸由观镇徐格庄村的王尊华

是黄县肉盒的传承人

让她来讲讲黄县肉盒的故事吧!

黄县肉盒咋来的?

王尊华:应该是始于明代,迄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当时,一些家境殷实的人家,在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生日庆典等重要仪式中,通过制作这个肉盒子招待宾朋,因为是起源于咱黄县,所以后来就把他叫黄县肉盒。

后来,随着清代胶东首富“丁百万”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办“典铺”,逐渐把这项手艺流传到全国各地,黄县肉盒也由知名地方小吃变为全国人民都喜欢的家常便饭。

上个世纪初,在黄城南街路东开办的“凤聚园”肉盒铺制作的肉盒最为正宗,久负盛名。解放后,黄县西大街饭店曾专设肉盒门市部加工销售。后期因制作成本昂贵,制作程序繁杂,利润微薄,随着因城市改造饭店搬迁、停业等原因而逐渐停止制作。

黄县肉盒有啥特点?

王尊华:先说面,肉盒需要用冷、热水和油分别调面,再把这三种面混合到一起。这样一来,就能让肉盒皮酥脆香。馅则分很多种,笼统的说就是素馅和肉馅。

龙口出名的美食(龙口这个小吃流传了四五百年)(1)

咱的肉盒主要是制作精细,讲究造型,口味 纯正。做好的肉盒色泽金黄,馅鲜汁多,皮酥脆香。最重要的是,肉盒不是炸出来的,而是煎烙。这样做出来的肉盒不油腻且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另外,肉盒馅的肉要肥瘦相间,才能最大限度提味,还要多切少剁,才能保证汁水不流失。油盐的比例也很重要。

做黄县肉盒啥最难?

王尊华:主要还是不怕烫。因为制作肉盒,需要将大锅烧至七八分热,再放入少量的油,待油变热改用慢火加热,将肉盒一个一个摆进锅里,先煎有褶的一面,再煎另一面,等到反正两面都烙成金黄色了,再将肉盒竖起来,一边转一边烙,直到肉盒通体都变成一个色,成六面型,基本就八成熟了,然后把所有肉盒都取出锅,再放点油,将肉盒全部推开反复翻煎至全熟。

特别是在转、烙的过程中,不是一个一个烙,而是一排十几个,这就看艺人的手法和经验了。

黄县肉盒传女传内

王尊华:我是跟母亲学的,我妈则是跟我姥学的。就这样一代代传下来,都说我们是“传女传内”。现在我的两个妹妹还有女儿、儿媳都是我培养出来的接班人。其实,我觉得学做肉盒难也不难,首要的是耐心和坚持。毕竟制作过程比较琐碎,用时也很长,比如烙,就需要在厨房里不断重复,能忍受这些,才算有资格入门学做肉盒。毕竟肉馅配方调料很快就能学会,但技巧手法必须经过年复一年的磨练。

正宗黄县肉盒几乎绝迹

王尊华:其实,现在真正的黄县肉盒几乎没有了。肉盒店里很多都是用油炸出来的,根本不是正宗肉盒。现在很多面包、蛋糕之类的西式面点涌入我国,保存期较长,而黄县肉盒没有加入任何防腐剂,保存时间短,而且最好是趁热吃,所以挺难销售的。

正宗的黄县肉盒制作程序繁杂,利润微薄,在同等条件下,很多饭店宁肯选择比较容易加工的包子和水饺进行销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