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正一天授公元前586年六月,做了楚国整整12年铁杆小弟的郑国因为和许国的土地纠纷,和大哥楚国闹翻了脸郑悼公马上派人到楚国最大的争霸对手晋国那里要求讲和,然后非常高效率地在一个月内和晋国结了盟,等于向天下明白宣告,彻底脱离楚国阵营,倒向了晋国阵营,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春秋时期历史典故知人知面不知心?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春秋时期历史典故知人知面不知心(春秋故事会186)

春秋时期历史典故知人知面不知心

大家好,我是正一天授。

公元前586年六月,做了楚国整整12年铁杆小弟的郑国因为和许国的土地纠纷,和大哥楚国闹翻了脸。郑悼公马上派人到楚国最大的争霸对手晋国那里要求讲和,然后非常高效率地在一个月内和晋国结了盟,等于向天下明白宣告,彻底脱离楚国阵营,倒向了晋国阵营。

这个事情对于北方诸侯来说意义非常重大,这等于晋国终于拔掉了楚国安插在中原腹地的一枚钉子,让北方中原又重新抱成了一团。

所以,晋国的晋景公为了欢迎郑国的倒戈,特地联络同阵营的齐、鲁、宋、卫、曹、邾、杞等国,在虫牢举办了一次盛大的联欢会。会上,诸侯对郑国的回归纷纷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且约定在这一年冬天再搞一次大联欢。

但是,这一年的秋天,宋国国内发生了“子灵之难”,也就是咱们之前第184期《疯批王子》里讲的那个故事。由于国内发生了内乱,宋共公就派人跟晋国通了个信儿,说冬天那次联欢会,我们宋国就不去了,你们都吃好喝好玩好哈!

这个事情明面儿上看,其实不大,不就是搞联欢会请了个假嘛,多我这一个节目不多,少我这一个节目也不少,没啥大不了的对不对?

但是这事儿最后闹得挺大,后果挺严重。

因为晋景公把这个事儿提了个调,把宋国这次的请假行为,定性成了“不给面子”。

其实深层原因,是因为宋国虽然身处晋国阵营,但是他们和楚国的关系一直暧暧昧昧、模模糊糊。晋国这么上纲上线,一来是要敲打敲打宋国,让宋国知道害怕,老实点儿;二来也是借此立威,让同阵营的小弟们,尤其是新来的郑国,要服服帖帖。

那个时候立威的方式很简单,二话不说就是个干。所以,公元前585年的三月,晋国就派大将伯宗、夏阳说,联合卫国的孙良夫、宁相以及郑国军队,还有部分蛮人像伊洛之戎、陆浑、蛮氏,大举入侵宋国。

晋国到宋国之间,正好隔着卫国,所以,晋国联军就驻扎在了卫国境内的鍼邑,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境内。卫国人一看这是晋国老大哥带人要搞事,那自己肯定得给面儿嘛,于是鍼邑的人又是杀猪,又是宰羊,又是烙饼的,赶着去慰劳晋国军队。

按理说,人家小弟抛头颅洒热血地跟着你老大哥去打架,现在还杀猪宰羊犒劳,你老大哥不念功劳也得念个苦劳,不念苦劳也得念个疲劳对不对?你再怎么样也得对人小弟表示一下感谢吧?

但是晋国人完全没有。他们心安理得地接受了这一切,然后,面对笑脸相迎的卫国人,他们还生出了邪念。

晋国副将夏阳说直接跟主帅伯宗说:“唉,伯宗元帅啊,咱们这次打宋国,明面上看着又联合卫国,又联合郑国,还有蛮人,但是其实算算,整个下来才几千人,这玩意儿哪能干得动宋国啊?我看啊,咱们现在在卫国驻扎,他们也不防备,干脆,咱们把卫国一起打打算了!虽然肯定也占不了多少便宜,但是多抓一些俘虏回去,咱呐,好歹也能对这趟差事有个交代了,您说呢?”

您听听,这还是人话吗?噢,您带着小弟去打架,结果挨打的那人也不弱,您没占着多少便宜。然后您气不过,觉得没面子,就把小弟拉过来打一顿,完事儿还把小弟家里给抢了一通。

这也忒不要脸了不是。

但是,当时晋国军中,竟然大部分将领都同意夏阳说的这个建议。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时诸侯之间确实没啥道义可言了已经,就是一个弱肉强食,倚强凌弱。

不过还好,晋国统帅伯宗还是个相对没那么不要脸的人,他直接否定了夏阳说的建议,对着晋国那一帮强盗说:“你们都别扯淡啊!我是坚决不同意这么干的!卫国是晋国的盟友,这么多年一直是忠心耿耿的小弟。卫国人就是因为相信晋国,所以咱们大军驻扎在他们郊外,他们都不加防守,还给我们送吃送喝的,咱们不能吃人家的喝人家的,反过头去骂人家的娘!那样不厚道!如果这个时候袭击卫国,虽然可能多抓了几个卫国俘虏,但是我们晋国从此就没了信义,以后谁还会跟我们混?我们还拿什么去让别人相信?你们都给我老老实实的啊!谁敢乱来,我削死他!”

于是晋国人就没有把这个事儿付诸行动,但是这个消息却不胫而走,传得沸沸扬扬。等到联军打完宋国,班师回朝的时候,晋国军队再次经过卫国的时候,迎接他们的,不再是热乎乎的猪肉羊汤,而是全副武装的卫国人在城墙上严密的戒备和警惕的目光了。

所以说,“人心不古”其实并不是一个完全正确的词。古时一部分的人心,就已经没那么善良了。只不过是有一些阳光、善良的人,一直在史书中发光、发亮、发热,照见着我们传承的脚步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