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王立芳)从8月6日开始发酵的北京大学“退档”风波终于在昨日(8月11日)以北大“认错”的结果尘埃落定北京大学招生委员会决定,按程序对河南省两名被退档的国家专项计划考生进行补录,同时承认招生办在退档处理过程中存在不合规之处,退档理由不成立,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北大为什么三次退档?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北大为什么三次退档(北大退档风波背后)

北大为什么三次退档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王立芳)从8月6日开始发酵的北京大学“退档”风波终于在昨日(8月11日)以北大“认错”的结果尘埃落定。北京大学招生委员会决定,按程序对河南省两名被退档的国家专项计划考生进行补录,同时承认招生办在退档处理过程中存在不合规之处,退档理由不成立。

虽然此次北大“退档”风波吸引大量舆论关注,但很多人对“国家专项计划”并不十分了解。其实,这项招生计划的政策源头是2012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委联合颁布的《关于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通知》。该通知要求在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适量招生计划,面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生源,实行定向招生。

目前,我国高考招生专项计划包含三项,除国家专项计划外,还有地方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每项计划的招生高校、招生地区、申请条件、报名及录取要求、录取层次等各不相同。

其中,国家专项政策主要由中央部门高校和各省份所属重点高校承担,面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以及新疆南疆四地州。报考学生须同时具备下列三项条件:符合2019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本人具有实施区域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具有当地户籍;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国家专项计划实施高校并没有明确的降分政策,那该如何录取呢?原来,实施国家专项的招生高校每年会额外拿出若干名额专门面向国家专项实施区域的考生,再根据报考的考生分数从高到低录取,但考生分数需要达到相应批次的控制线,并且部分高校也会设置国家专项最低录取控制线。一般情况下,通过此途径录取的投档线比普通录取投档线分数低。而当高校同批次内生源不足时,不得将未完成的专项计划调整为普通计划,应通过多次公开征集志愿方式录取或调整至有合格生源的省份录取。经征集志愿仍未完成的计划,应适当降分录取。

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通过普通报名途径进入大学的学生不同,政策引导和鼓励“国家专项计划”学生在毕业后回到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和服务。

此外,由于国家专项计划给贫困地区的考生带来了不少的优惠,这也使得部分不满足资格的人意图通过违规操作获取资格。教育部对违规行为也有明确的处罚规定:对在专项计划报名、考试、录取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严肃处理,依法依规追究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责任。对伪造、变造、篡改、假冒户籍学籍等虚假个人信息和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的考生,均应当认定为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取消专项计划报名和录取资格,同时由有关省级招生考试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取消其当年高考报名、考试和录取资格,并视情节轻重给予三年内暂停参加各类国家教育考试的处理。对有关学校、单位和公职人员违规违纪的,依据相关规定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有关人员,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