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翰教育机构是教什么的(京翰教育陷业务抛售罗生门)(1)

10年前被迫退市,借壳上市又遭遇失败的京翰教育,如今又身陷拟出售上海一对一业务给精锐教育的传闻之中。3月17日,北京商报记者向买卖双方分别求证。精锐教育方面表示此事“目前不确定”,而据接近京翰教育的知情人表示,“不能叫出售,只是业务形态转型”。纵观近些年京翰教育的市场表现,在稳步扩张的同时,京翰教育从未放弃自己的上市“梦”,而此番动作又能否让京翰教育美梦成真?

各执一词

据消息称,京翰教育此次出售转移的是上海7家校区的一对一业务和学员,但不包括出售上海校区,也不会转移员工。京翰教育在上海区域进行了业务形态的调整,将原有一对一业务形态剥离,原有校区会继续运营。目前正在内测研发新产品并将在暑期推出,而对于该产品,其方向可能为职业教育。

针对这一传闻,北京商报记者联系到接近京翰教育的知情人表示:“我们没有卖,只是业务形态转型,目前所有调整都还没有完成。”而此次事件的另一涉事方,精锐教育方面则表示,“此事目前不确定”。

作为北京土生土长的老牌培训机构,京翰教育成立于2000年,以K12一对一业务见长,在异地扩张方面已有多年布局。在2007年时,京翰教育在武汉、北京、天津、广州等地相继设立京翰教育大校区。有业内人士透露,在2010年的时候,京翰教育的现金收入已有7亿元规模。

2009年,安博教育以1.23亿元现金收购了京翰教育,在2010年下半年其创业团队退出,从此开启了安博运营时代。伴随成功收购,京翰教育在2010年成功上市。但据披露,安博教育上市前曾获得过约11亿元的四轮融资,还动用超过16亿元疯狂收购近30所学校和培训机构。其中,京翰教育对于安博教育的营收贡献最大,占到约一半左右,被看做是安博教育收购的资产中最好的标的。

然而,上市之后的安博教育因私有化邀约、大股东诉讼、股东辞职等各种风波,于2014年被迫退市。京翰教育也跟随安博教育一起从海外资本市场退市。

上市未果

随着安博教育的退市,在2014年底,赛伯乐基金收购了京翰教育,包括CEO黄森磊在内多位高管也相继离职。而京翰教育也试图“去安博化”。先是与赛伯乐控股的ST成城传出重组的消息,后不了了之。又在2015年9月,传出被A股上市公司恒立实业拟收购100%股权。不过在一年后,重组案也宣布终止。

在京翰教育再次与资本擦肩而过后,其掌门人也迎来了两任更迭,现任CEO为姜振鹏。“京翰教育后来的发展重点依旧在一对一业务,只是在业内发声较少,属于行业第二梯队”,学易时代咨询创始人吕森林谈道。据了解,直到2017年,京翰教育的市场份额已经跌出行业前五名外。

有业内人士称,其实京翰教育没有放弃寻借壳上市的机会。去年应该有在寻求港股上市,最后应是受到资本方结构的影响而中断。此次出售业务或是为了重新搭建资本结构。对于为什么会有研发职业教育产品的消息,该业内人士称,职业教育2019年在政策上被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京翰教育导入职业教育理念,其实在增加资本的想象空间。

而姜振鹏在2016年也曾公开表示,“向全市场、向我们的用户去展现,我们是一家合规的、有信誉的、值得信任的教育培训机构,这是我们想获得上市公司地位的第一个原因,”侧面也印证了京翰教育并未放弃过上市的计划。

变数仍存

面对传闻中的收购方“精锐教育”,行业普遍认为并不意外。在吕森林看来,精锐教育如若接管京翰教育上海一对一业务是对其自身的“锦上添花”。精锐教育自上市以来,一直在实行着高速扩张战略。另有业内从业者表示,精锐教育走的是高端一对一辅导模式,做直营店并不容易快速扩张,通过投资、加盟的方式,笼络当地品牌是扩大品牌影响力的快捷途径。

据悉,精锐教育去年10月在北京收购了北京巨人学校,今年1月,精锐为补充其个性化版块业务,完成对锐思教育的天使轮投资。加之精锐教育早前总部位于上海,接管京翰教育业务对其来说似乎也更“得心应手”。

事实上,巨人教育的几经波折最终资本梦破灭,与京翰教育这一路走来几经易主的历程颇有几分相似。只是最终巨人教育还是被昔日竞争对手精锐教育收入麾下。精锐教育CEO张熙认为,在拿下了巨人后,精锐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和新东方和好未来一争高下的资格。同时,未来教培行业格局将会走向寡头时代。

吕森林指出,外在政策导向和资本力量深刻影响着教培行业,也改变着教培行业的格局。一方面,K12在线模式冲击传统商业模式,资本对于线下教培一定程度上已经退潮;另一方面,巨型头部企业在吞噬着中小型培训机构市场份额。

无论京翰教育上海一对一业务最终是否由精锐教育接盘,不能回避的便是去年校外培训机构迎来了史上最严监管,合规要求中对办学资质、举办地点、消防标准、老师资质等作出了高度规限。有业内人士称上海要求培训机构选址不得高于三层以上,而京翰教育的上海校区选址楼层都较高,一定程度给申请办学资质带来了困难。若要全部搬迁,成本很高。“像京翰教育以学科培训为主,其是否能最终登陆资本市场政策也起着关键作用,”吕森林补充道。

在政策监管日趋严格的2019年,对于整个K12校外培训机构而言,不仅要面临合规成本的上涨和在线教育模式的市场份额抢占,还要想办法调整业务布局迎合政策导向,获得生存资格。

北京商报记者 刘斯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