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这种题在画边的诗就叫题画诗。这些题画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

形容画中有诗的诗句(诗歌鉴赏诗中有画)(1)

有些题画诗拓宽了画面的意境。如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诗人除再现了画中景物外,还写出了画中难以表达出来的事物和意蕴。“河豚欲上”从画面上是看不到的,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和自然联想,把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喜悦之情传达到一种饱和状态。自号八大山人的朱耷,有这样一幅画:在寥寥三五片细长的叶子之间,伸出一枝小花——水仙,在空中摇曳。画面左旁配有石涛题的诗,诗云:“翠裙依水翳飘飘,光艳随波岂在描。妒煞几班红粉女,凌风无故发清娇。”这首题画诗丰富了画面内容,赋予画面更有意义的生命。

形容画中有诗的诗句(诗歌鉴赏诗中有画)(2)

有些题画诗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如清代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诗人由竹子的萧萧声联想到生活在艰难困苦中的老百姓,用竹子的一枝一叶比喻老百姓生活中的件件小事,表达了他关心人民疾苦的情怀。明人徐渭作《墨葡萄》,单从画面看,几串葡萄无情可言,但一经题诗,境界大变:“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诗人表面上是咏葡萄,实际是在倾诉自己落魄的遭遇和抒发对现实的愤懑之情。

有些题画诗托物言志。元代王冕自题《墨梅》诗:“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了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高尚的情操。杜甫的《画鹰》诗:“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镞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诗人通过对画面的描绘,表现了他奋发向上的精神和嫉恶如仇的性格。清人郑板桥《竹石》题画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作者借赞美竹石的坚定顽强精神,隐寓自己鄙薄流俗、顽强不屈的品格。

有些题画诗借题发挥,寄寓深意。明代画家李士达描绘三个驼背老者在一起的《三驼图》,

形容画中有诗的诗句(诗歌鉴赏诗中有画)(3)

经三人题诗,其意各异。钱允治诗:“张驼提盒去探亲,李驼遇见问缘因。赵驼拍手哈哈笑,世上原来无直人。”陆士仁题:“可怜同病转相亲,一笑风前薄世因。莫道此翁无傲骨,素心清澈胜他人。”文谦光诗:“形模相肖更相亲,会聚三驼似有因。却羡渊明思归早,世途只见折腰人。”针砭时弊,入木三分。明朝永乐年间,有一天,明成祖朱棣叫翰林学士解缙为一幅《彪虎图》题诗。解缙思考再三,挥毫写了一首题画诗,诗云:“虎为百兽尊,谁敢触其怒?只有父子情,一步一回头。”当时朱棣不大喜欢太子朱高炽,想废除他另立太子。看了这首题画诗后朱棣深受启发,改变了主意,朱高炽的太子地位也得以保存下来。

来源:语文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