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肝做法:1、将肥肠处理干净,放入锅中,加料酒、花椒、大料、桂皮、小茴香、葱、姜,煮30分钟,捞出晾凉,切小段;,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老北京炒肝的做法大全?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老北京炒肝的做法大全(老北京美食炒肝)

老北京炒肝的做法大全

炒肝做法:

1、将肥肠处理干净,放入锅中,加料酒、花椒、大料、桂皮、小茴香、葱、姜,煮30分钟,捞出晾凉,切小段;

2、将猪肝切薄片,用清水反复冲洗至无血污,放入刚才煮肥肠的锅中煮熟,捞出;(

3、锅中倒入开水,放入肥肠段、炒肝片;

4、一小碗干淀粉加少许水搅成糊状,加老抽上色、生抽、盐、糖、鸡精调味(可加少许干黄酱调汁),倒入锅中,调成糊状,多撒些蒜末出锅即可。

提示:

没有吃过北京炒肝的人一般很难理解炒肝是个什么东西,所谓炒肝并不是炒的,而是煮出来的,而且除了肝,还有肥肠,肥肠一般还比肝更多一些。但是我觉得最后放淀粉,因为比较浓稠,要不停搅拌,还是挺有“炒”的感觉的;

“炒肝不勾芡----熬心熬肺”,这是炒肝在京城流传的一句谚语,炒肝是独具北京风味的特色小吃。它是由宋代民间食品“熬肝”和“炒肺”发展而来的,以猪的肝脏,大肠等为主料,以蒜等为辅料,以淀粉勾芡做成的北京小吃。汤汁油亮酱红,肝香肠肥,味浓不腻,稀而不澥的特色。最初吃炒肝时讲究沿碗周围抿并要求搭配着小包子一块吃,但现在吃炒肝早已没有那么多讲究了。

到了北京,叫上一碗炒肝儿,不是小看您,如果不说,保不齐您还真的会在碗里划拉肝儿吃。其实,真正的炒肝儿转着碗边喝到嘴里的。肝尖的滑嫩、肥肠的鲜美,芡汁的浓郁,一切就尽在不言中了。

说起炒肝,那是1862年,也就是清朝同治元年有一家儿叫“会仙居”发明的,这家儿的老板,在“白汤杂碎”基础上,去掉心和肺,并勾了芡,流传至今。当时,还有句为“会仙居”编排的歇后语,叫“会仙居的炒肝——没早没晚”,这是说会仙居的炒肝价廉物美,营业时间长,从早到晚儿,随时去都能吃得满意而归;另一句是由炒肝引出的歇后语挺有意思,也挺形象,叫“猪八戒吃炒肝——自残骨肉”,这句就不用解释,您也明白。

据说,三十年代,还有天兴居的炒肝店开在“会仙居”对面。由于选料精良、用口蘑汤调汁,味道甚佳,生意渐渐的盖过了“会仙居”。解放后,天兴居和“会仙居”合并,用现代当口的话就是行业改组,天兴居吞并了“会仙居”,就只剩天兴居这一家儿招牌了。

说起北京的小吃,有两样是最名不副实的了,一个是“驴打滚”,另一个就是今儿咱们说的炒肝了。吃过炒肝的主儿都知道,炒肝的主料是猪大肠,肝儿不过是点缀而已,而且从备料到给您端上桌儿,压根儿就没炒的过程,完全是煮出来的。不过,有人说过,“炒”是从满语音译而来的,满语的“炒”翻译成汉语就是煮,人家还举了例子说,京城的糕点铺“炒红果”的“炒”也是同样的意思,不由的您不信。

要说炒肝儿的做法挺简单,把洗好的肥肠切段煮熟,出锅前时加入肝片、味精、酱油、醋、水淀粉及蒜泥等,具有汤汁油亮、蒜香扑鼻、肥而不腻、稀而不澥的特点。因为蒜泥很细,故有“吃蒜不见蒜”之说。吃的时候,一手托着碗底,转着圈嘬,虽说动静不雅,但周围人都这么干,您也就不出奇了。您要是悄没声儿地闷头吃,反倒显得格格不入了。就好比到天体浴场,人家都光不出溜的一丝不挂,您老人家穿着衣服在哪儿溜达,合适吗!肯定是您有病。

据说,最初的炒肝儿是不勾芡的,老北京的歇后语就有“炒肝儿不勾芡--熬心熬肺”;等炒肝儿出名了,没了心、肺,嘲笑别人时就又多了:你这个人真是炒肝儿,后半句想必你也知道了;而对那些互相残害的人又有“猪八戒吃炒肝,自残骨肉”的讽刺。

说起炒肝,不能不说,这道小吃总的原料–猪。又掏心又掏肺,最后连肝都掏给您了,真是无私奉献,连个好听的歇后语都没有?大概是当年见到美女就想掏心掏肺,这心肺想是当年掏的次数太多不值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