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南通##南通身边事#

海安市五年规划(家在海安根深意远)(1)

海安市五年规划(家在海安根深意远)(2)

▲王其银 南通市江淮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青墩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市政协文史顾问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家在海安

吃南黄海“三鲜”

喝通扬河水长大的子民

自然会烙上特殊的印记

那就是说一口地道的“海安话”

“海安话” 为下江官话

在江淮地区颇有点特别

许多人外出谋生多年

事业有成却“乡音未改”

且对从小说惯了的家乡话尤为敏感

这里不妨挑些

有人觉得“土气”的让大家品咂品咂

根深意远“海安话”

王其银

“老刘啊,咱俩一起穿过开裆裤子……家来瞟瞟,找个鱼簠子,我陪你到八乡底下钓鱼去……”这是家在海安的向出门在外的老友发邀约的话。“开裆裤”是许多人小时候穿过的,提起它有“两小无猜”的意思,可以套近乎。“瞟瞟”即看看的意思。“鱼簠子”,上点年纪的都记得,那是种用竹篦编制的细密的存鱼工具,有倒序,可把鱼养在水里让鱼吸水……鱼簠谐音 “余富”,有“富贵长余”之寓意,海安老百姓旧时建屋上梁,娘家人要送鱼簠子,祝亲家富贵吉祥……至于“八乡底下”,则是指偏僻幽静的地方。朋友之间,这样的话一说,多撩人啊。于是两人之间的距离拉近了。

海安市五年规划(家在海安根深意远)(3)

海安人唠家常话也有意思。比如年长的对小字辈不努力批评很直接:“八派命不怕个死做。你开头弄什的去啦?日不做夜摸索,到这刻儿还带晚……没人见你的好!”听到这样的话,小辈的自然明白,这是老人在鞭策自己了——只有苦干才有出路。是的,“八派命”是个不好的命,但苦做能翻身。海安过去属泰州(古海陵县),语言相通,风俗相近。这句“八派命不怕个死做”源自海陵民谣,流传至今仍很有张力,很能鼓舞人。还有“日不做夜摸索”,泰州人这么说,海安人也这么说。意在督促年轻人抓紧白天时间干活,不能拖到晚上……

海安市五年规划(家在海安根深意远)(4)

可是,居家过日子光苦干不行,还要节俭。于是老人们说:“买个锅子总要配个釜冠,过日子要细水长流。”这釜是锅的最早的名称,有成语“破釜沉舟”为证,釜之冠即锅盖——锅的“帽子”。说买了锅子就得配釜冠,寓指小家庭不要盲目添置东西,能省则省……你说这唠叨多贴切。

“细拿宝儿,把田头都踩堧呀,还种不种萝卜啦?”这“堧” 字音ruán,有点生僻,《说文解字》释为城郭、庙宇旁踩烂了的空地。麋鹿踩过的土地称“麋堧”。江淮之间历史上曾为争战拉锯之地,史称“淮堧”,高邮文游台即有“淮堧名胜”之匾。故海安人说“踩堧呀”很文雅,有出处……

海安市五年规划(家在海安根深意远)(5)

“可曾吃咯?来耍子呵!你家二小长得蘣唉……”民以食为天,吃饭是大事,所以海安人见面打招呼都要问“可曾吃咯?”“耍子”是海安人挂在嘴边的话,碰着熟人、邻居随口就说。可鲜有人知道,这“耍子”也有出处。昆剧《春草闯堂》有句:“啊,姐姐!前面柳绿桃红,好耍子哩……”原来这“耍子” 是明“洪武赶散”苏州移民海安留下的痕迹。至于“蘣”字,本音tǒu,指禾苗长得好的意思。海安人长居海边,历史上地域空旷,人们说话发音重,故把它读作tōng,夸小孩长得像水嫩的禾苗一样好看。你说,这多文雅……

“上工啰——男将女将都上大圩子呵,男的剪湖桑,女的薅草啊……”过去生产队长常这样喊,把硬铮有力气的男人女人比作男将女将,这是海安人从古典戏文中演化出来的语言。宋代不是有“杨门女将”吗?穆桂英和众姐妹可以称 “将”,我们海安能干的男人女人就称男将女将,这多气派…… 而这段话末尾的“薅”字,音hāo,指的是一个最普通的劳动动作,即用手拔草,曰:薅草——女子要蹲下来拔,很累、很羞愧的样子……扬州文史资料记载,造字的仓颉曾长期在江淮一带逗留(死后葬在扬州西边仓颉山),这“薅”字据说就是他创出来的。所以说“薅草”也上得了台面……

海安市五年规划(家在海安根深意远)(6)

“你买的什的杲昃?”“我不曾买什的杲昃,就拾咯点豆腐卜页……”好邻居相遇,常有人这样问答。这对话里的“杲昃”,早有语言文字学家考证过,说日出东方为“杲”,太阳偏西为“昃”,“杲杲日出”即形容太阳出来的样子。因此“杲昃”指东西,问“买的什的杲昃”,即问“买的什的东西”,一点不土。更有意思的是后边的“拾”字,“拾”与“捡”相通,指买的东西很便宜,不贵,犹如“捡”来的。你说海安人多潇洒……“你夫人和我马马儿两个人都上了人民医院,打疫苗去了 ……”这是疫情期间两个男人的对话。海安男人称自己的老婆为“马马儿”,是昵称。称对方妻子为“夫人”,表示尊敬。于是,称爱人为“马马儿”,既是昵称也是谦称。这叫内外有别。

海安市五年规划(家在海安根深意远)(7)

“哎呀!‘癞宝’要命蛇要饱。这事儿要公平,不能厚济个薄济个……”“癞宝”即蟾蜍,自然界蛇吃蟾蜍为解饥饿,可“癞宝”也要保命,要逃……意指处理事情两方面的利益都要兼顾,“厚济个薄济个”不公道,这是海安方言中的口语词。海安乡村老百姓过去烧锅用柴草,烧的草木灰要从锅堂里扒出来倒到屋外,经风一吹常焐出火星。为防止发生火灾,主人要用水浇刚出的灰,一浇就冒水泡,所以叫“泡灰”。生活的体验让海安人悟出灵感,碰上瞧不起别人的人,就会借“泡灰”数落他:“你不要把人看呵扁啊,这泡灰里的还发发焐嘞……”意为倒掉的草木灰都能发出火花,不能小瞧了人。

海安市五年规划(家在海安根深意远)(8)

“哎哟!我的乖乖,你这是做的哪一出关目山儿啊,把人嚇咯了……你可真是个好脚色!”这“乖乖”,指小孩或大人可爱的样子,表示惊讶、赞叹的意思;“出”,看似平常,却很有深意。它源自戏曲文化,“出”的繁体字写作“齣”,指传奇剧本结构的一个段落,即“一出戏”,与杂剧的“折”相近。海安话中的 “出”是把生活中的一件事比作一出戏。“关目山儿”,“关目”类似剧目,指情节安排;“山儿”,是语气助词。“好脚色”,意同“好 角色”,指有本事的人。全句的意思是:“哎呀,我的妈呀!你这是演的哪一出戏啊,把人都吓着了……你真是个好角色!”

这一溜子的海安话,海安人张口就来,说得很麻利。外地人初来乍到,或许听不懂。可交往多了,自然明白。若是在海安住下来,则很快学说海安话,这叫“随乡入乡”……

语言文字是一个地方的底色。哪儿的语言文字有魅力,哪儿就有文化底蕴。因此“海安话”细细考究是真的有语言文字根基的。

现如今,家在海安的海安人说“海安话”,步出海安、闯荡世界的游子忘不了“海安话”,迁来海安、在此创业兴业的新海安人说普通话,也学说“海安话”,而做学问、关注语言文字的专家学者则研究“海安话”……正可谓:海安方言,方兴未艾。

海安市五年规划(家在海安根深意远)(9)

海安话是海安人绕不开的乡愁

不管你是东路还是西路

说的都是海安话

这个味儿永远上头

哪些海安话让你印象深刻

你还知道哪些特色海安话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来源;海安发布

作者;王其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