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洛发

马来黑风洞在哪里(西机后崖上的那个黑风洞)(1)

村东二三里处有座南北走向的土崖,那座土崖高而陡,前面悬空,呈倾斜状,看起来有点害怕。土崖表面上垒积了石头,石头上满是沙粒大小的孔眼,曲里拐弯地连着,背阴处还有绿色的苔藓,说是吸水石。这石头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大的如臥牛,小的若水盆,圆的同碌碡,平的似面板,相互叠压,或突出,或回缩,或直立,像是人工精心摆放的,甚是耐看。仰头上望,一条白晃晃的羊肠小路不知拐了多少个弯,才缠绕到了崖顶。

土崖下面有座小庙,紧贴崖壁建造,两间房子大小,里面供尊土身站佛。站佛依崖凿挖而成,一丈八尺高,称丈八佛。佛像面庞丰润,宽额丰颐,端庄秀美,神情慈爱祥和。有佛就有寺,由此得名的丈八寺就建在高崖顶上。新中国成立后,寺内还存有殿宇和洞窟,不久破除迷信,庙宇拆除,只剩下断壁残垣,再后推倒墙壁,种了庄稼。

马来黑风洞在哪里(西机后崖上的那个黑风洞)(2)

小庙东边百余米处有一洞,桌面大小的吸水石支撑出一个四五尺高的三角形洞口,人低了头能进去。蹲下向里望,黑咕隆咚的什么也看不见,伸手进去,只觉冷风嗖嗖,头发竖起,后背发凉。大人们说这洞叫黑风洞,里面大洞套小洞,小洞连大洞,深不知头,是当年唐僧取经时孙悟空和观音降服熊罴怪的地方,洞里有熊罴怪用过的石床石桌石椅,地上满是人的白骨,不信可看《西游记》。大人们还说,那洞千万进不得,民国初年,十多名革命党人带着刀枪进去,每走三步插一炷香,怕回来时迷失方向,进去时香没少带,可没一个人出来,害怕得很。此后,我们小孩子路过那洞口时,人少了小跑着过去,人多了就站在洞口,朝里大喊几声扭头再跑。

住在村东头的壮汉王老八,那天在村口听人说起黑风洞怎么怎么,他咧咧嘴说自个敢进去,不信了打赌,大人们摇摇头都走了。王老八胆大是出了名的,夜里他去乱葬坟睡一觉到天亮,没说过害怕。有年夏天,王老八穿着大裤头光着上身躺在院子苇席上乘凉,望着天上圆圆的月亮低声哼着秦腔,十分的惬意。一扭头,看见一只肥大的蝎子高翘着尾巴爬上苇席,直直向他身边爬来,王老八拱起腰,等那蝎子爬过来,身子猛然落下左右一拧,蝎子成了肉泥,他自己啥事也没。这王老八是胆大,说别的大家都信,唯独一人进黑风洞这事没人信。

王老八犟上了,这天他左手举着火把,右手提把寒光闪闪的镰刀,钻进了黑风洞。我们小娃们知道了,跑到洞口前,眼睛盯着洞里,使劲往里看,大气都不敢出。约莫吃顿饭的工夫,王老八灰头土脸地从洞里钻出来,撩起衣襟擦擦脸上的黄土,对大人说,里面是土洞,啥也没有,不高,人要猫腰往前挪,我挪了约摸三四十丈,火把快烧完了,就退出来了。我们看他,胳膊腿齐全,啥也没缺,十分惊愕。

王老八这一壮举震惊了全村,波及到邻村,人们都叫他大胆王老八。我们小娃视王老八为英雄,成天跟在他屁股后面吆喝呐喊。老年人则聚在一起,咬着耳朵说王老八那天进到洞里,见到处是石碾石桌石凳,石桌上还有人的骨头,吓得尿了一裤子,转身跑出来了,说里边没啥,是嫌丢人胡说哩。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学习大寨修梯田,村里大人们集中在丈八寺西边的坡上,挖崖平坡,拉土填沟,劲头十足地要把四五块坡地平整成一大片梯田。苦战了一冬,梯田快建成时,一辆架子车运土时突然陷入地下,众人奋力抬出,原来那里有个土坑,众人觉得奇怪,瓷实的土地上怎么会有个坑呢?于是刨开坑看,是个洞,洞高洞宽皆不到两尺,一头向北,一头往南。年轻人依据走向判断,此洞很可能就是黑风洞,因为这里距南边土崖下的黑风洞洞口约三四百米,不远。老年人不信,几个小伙子结伴跑到坡下的黑风洞洞口,伸长脖子憋足劲朝洞里齐声呐喊,这边竟能隐隐约约听到回声。老年人不说话了,低头吧嗒吧嗒抽烟锅,没了先前的神气和自信。

我们小娃们听说了,放学后跑到黑风洞口,每人朝里撒了泡尿,说以后再也不怕它了。

不久县上一水利干部住村蹲点,他听说黑风洞的事到坡上看了看,回来后语气坚定地说,黑风洞的形成原因是雨水聚集后,顺着地块间的裂隙下渗,从高处向低处流淌,冲刷泥土,历经成百上千年后便形成了水溶土洞,这在黄土高坡上很常见,不奇怪。大人听了,笑笑,也不说话。此后,村里再没人提黑风洞了,好像把黑风洞给忘了。

马来黑风洞在哪里(西机后崖上的那个黑风洞)(3)

关于作者

作者:李洛发,岐山县蔡家坡镇人。喜欢文史,或写或说,聊以自慰。

本文由李洛发原创,并在微信公众号【千渭之汇】首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