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评图书:
书名:《魏晋南北朝》
作者:(日)川胜义雄
译者:林晓光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后浪
出版日期:2022年2月
日本已故著名历史学家、京都大学教授川胜义雄所著的《魏晋南北朝》一书,将中国2世纪末至5世纪末的400年历史,用“华丽的黑暗时代”加以概括。
这段历史被称为黑暗时代,这不难理解。这四百年里,全中国统一的时间只有20年,其他时间都处于分裂尤其是激烈的战争,中国范围内无论是当时意义上的汉族,还是其他民族的民众的生命安全基本上得不到有效保证。而高频激烈的战争也造成了中国南方和北方不少地方的建筑,以及思想、文化、艺术成果频频遭致焚毁。
而这一历史阶段确实也涌现出堪称华丽的思想、文化和艺术成就。广为人知的书法、绘画艺术,在这阶段发展到了很高水平。而这时期的文学成就,为后来的唐宋文化盛世奠定了基础,而当时的哲学成就,则是对春秋战国时期果实的进一步发挥。再加上中国本土的儒家、道教,与舶来品佛教等外来宗教进行的交融,在很多领域都转化为非常积极的成果。
不仅如此,川胜义雄还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还成为了东亚、东南亚、东北亚的文明核心,就像是古希腊、古罗马之于欧洲的功能角色和历史地位一样。战乱纷纷,中国中原的许多世家、知识分子家族、学派不得已的情况下向在那之前被视为汉帝国统治边缘地带的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以及西域、东北等地区迁徙,促进了这些地区的开发,将一系列的思想、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成果以及汉语言文字带到这些地区,并且辐射至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中亚等更为广阔的区域。所以,虽然中国中原陷入分裂,不复汉帝国昔日的权威,但在亚洲东部,却仍然以其思想和文化的力量,成为文明的象征,因而包括朝鲜、日本、中南半岛等地的异族王国,也纷纷寻求中国南方或者北方的统治王朝给予册封。
《魏晋南北朝》这本书对于这段历史的叙述,当然在史实上不可能超出或者不同于其他同题材内容的历史读本,其真正特色在于展现了文化贵族的历史贡献:他们让这一黑暗时代被加诸“华丽”的修饰词。
文化贵族,说到底就是世家子弟。许多历史读本将东汉以来,一直到唐代的豪族、世家都定义为纯粹意义上的剥削者、对抗历史潮流的保守者、加剧分离甚至分裂的元凶。这本书认为不能一概而论,而应看到豪族、世家的产生是当时中国历史条件下的必然结果,而其在历史上扮演的角色也不是呆板化、单一化的。
豪族、世家出现于汉代的乡村社会,又与汉代确立了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意识形态有关。整个汉帝国对于乡村社会的控制,相较于后来尤其是今天无疑是非常薄弱的,统治者构建乡村共同体社会依照儒家忠孝观念进行自治运行,并且自愿接受朝廷赋予的义务。汉帝国承平日久,农耕技术不断进步,灌溉社会也得到了整修,但许多地方又不定期地会遭遇水旱灾害,这就使得农业生产力提升的同时,贫富差距不可避免地拉开。
豪族正是在此基础上诞生的。而从魏晋南北朝时期,自耕农甚至佃农阶层的子弟也不乏优秀的文武人才来看,豪族、世家并不足以完全垄断文化和教育渠道,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确实更为重视文化、思想以及技术还有政治上的思维方式等成果的代际传承,还能通过人脉关系让世家子弟获得更好的出仕机会。反过来,通过输出优秀子弟进入政坛,又可以借此分享国家或地方权力,来保护豪族、世家的田地等生产资料,甚至进一步完成财富的累积。
当贫富差距过度拉开,豪族、世家的力量过度膨胀时,这就导致了从朝廷到地方对于皇权的巨大离心力。为了拱卫家族,豪族、世家还纷纷投资武力装备。汉朝中后期的地方其实已经呈现出了主官与地方豪族、世家分享权力,共同治理的局面。
但《魏晋南北朝》这本书也同时提到,即便在东汉的晚期,豪族、世家也并没有拒绝担负政治责任,而是本着儒家意识形态,抗拒外戚和宦官势力劫持皇权,不惜与皇帝本人发生对抗,这也就是所谓的清议。书中还提到,人们在讨论汉末、三国和两晋历史时,常常聚焦于投靠各路军阀的文士尤其是世家子弟的表现,认为这些人为了获得权力而毫无政治操守,这其实忽略了相当数量的“豪族阶层知识人”选择隐居,只为保卫家族、乡民而拒绝出仕的表现。换言之,无论是以正统自居的皇室、王族、大军阀,还是割据势力,要想赢得“豪族阶层知识人”的认同,吸引至少是世家子弟中的部分人的投效,其实就需要推行符合儒家意识形态的德政,避免过度压榨民力,避免过于频繁地发起内外战争。
曹魏时期,经由陈群提议,后来通过政变获得实质统治权的司马懿开始推行九品中正制,这一机制直接导致了部分顶级豪族、世家的贵族化,垄断了中高级政治权力。由此造成的影响一方面在于,加速了这些政治贵族家族中的子弟变成清谈者,醉心于文化和艺术。另一方面,寒门子弟要曹魏后期之后,一直到南北朝对峙阶段都很难获得畅通的出人头地机会,因而许多人转而投身武人集团。这也就是说,除却汉末和曹魏中前期,自后至隋朝建立的300多年里,无论是各路皇帝、诸侯、军阀还是将军,手底下的军人都能源源不断地获得寒门子弟的智慧补充,有底气挑战皇帝或是以往的主公,这就出现了类似于日本战国时期“下克上”现象。频繁的“下克上”最终在南朝后期,导致了豪族、世家在政治上走向边缘化。
而在北朝,无论是其他民族的杰出代表还是汉人精英出任皇帝、诸侯,都高度重视其统御的武人集团,所以尽管也在努力拉拢世家子弟,却不至于走向畸形的重文轻武。所以,西晋灭亡后,陷入南北分裂的状况下,北朝其实呈现出与后来中世纪欧洲相似的特点,即不断陷入内乱和战争,杀戮频频。而南朝却在魏晋基础上延续并强化了文人贵族来统治的特征:豪族、世家子弟无心军事,对于实务兴趣也不强,醉心于文化、艺术和思想创造。这使得南朝在军事上缺乏击败北朝的能力,却使得这时期的中华文明发展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并急剧向着四面八方进行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