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课 不 见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道德经之道法自然(道德经大象无形)(1)

这一课是讲不见,道不但大,而且是变化无穷的,自然是难见其真容。老子给它取了名字叫道(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但是形状却难以定义,因为道没有固定的形状,它是不断变化着的形状,有的只是一个稍纵即逝的瞬时形状,这一瞬间是这个样,另一瞬间又变成另一个样,也就是大象无形(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道虽不易见,但是自古及今,道是客观存在的,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道所揭示的客观规律和客观真理于无形中决定着万物的兴衰存亡。既然这样,我们怎样来遵循道的客观规律和客观真理呢?《道德经》是道的文字表现形式,我们可以读懂《道德经》的文字,运用《道德经》表达出的为人处世智慧到我们的生活中,《道德经》也可以指导我们修道修德。就是说只要我们一心向道,心中有道,就可以时时与道相伴,又何必在意其容貌呢?

和平

道德经之道法自然(道德经大象无形)(2)

《道德经》:怎么理解道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上面白不白,你说上面是白的吗?也不怎么白。下面黑不黑,似圆非圆的物体。

第二课中讲了,“大象无形”最大的形象往往是看不见的。宇宙就是道,它有多大、形象怎样,你看见了吗?没有,但又客观存在。我们如何理解道呢?感恩老子留下了《道德经》,它是道的具体化。我们可以从中理解道的知识。

《道德经》讲的都是客观规律,但从文字上是没有办法理解的。因为用主观来解释客观,解释不了,都是错误的。只有通过修道修德,去掉主观愿望,主观去顺应客观,随客观的变化而变化,这样才能理解道的真谛。

清静无为胡

道德经之道法自然(道德经大象无形)(3)

《道德经》:正确理解视听用

“视之不见”想看是看不见的,“听之不闻”要听也听不着。“搏之不得”要想抓也抓不到。本课从视、听、用三个方面说明道虽然一直存在于我们身边,但是不修不学,看不见、听不到,用不上。有人会说,那么修就看到、听到、用上了吗?想想我们日常生活中多少糊涂人,对于身边正确的榜样看不到,偏偏去干一些扰乱秩序的事;激励人向善向好的语言听不进,偏偏听信谗言犯下错误;明明有正确的方法可以解决问题,却偏偏搞一下歪门邪道。

所以《道德经》这里告诉我们要看到正面的积极的事,要听正面的声音,要学习运用正确的方法,把无形的道理用于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坚持用符合道的办法解决各种问题!

史健靖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