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只有父亲的长子才能继承家业和爵位,其余儿子无论再如何优秀也只能自谋生路。而且,古代的“长子”跟现代人认为的“长子”还有着很大区别,只有正室夫人所生的第一个儿子,才能被称作“嫡长子”。

康熙到底喜欢老四还是十四皇子(被圈禁的26年内有多无聊)(1)

比如说汉高祖刘邦,虽然他的第一个儿子是刘肥,但是刘肥只能被称为“庶长子”,因为刘肥的母亲曹氏并非刘邦的正室。刘邦的正室夫人是吕雉,所以他与吕雉所生的刘盈才是“嫡长子”,刘邦日后驾崩后也是由刘盈继承皇位的。

不过,古人也讲究“长幼有序”,而刘肥毕竟是刘邦的第一个儿子,所以在取得封地时也占了很大便宜。刘邦为了补偿刘肥,就把最富庶的齐国封给了这个儿子,统辖七十三城,是汉初诸侯国中最大的一个。

康熙到底喜欢老四还是十四皇子(被圈禁的26年内有多无聊)(2)

对于古代的那些皇子们来说,他们的人生其实并没有太多的选择,无论是成为皇帝还是外出就藩,这一切都只能遵照皇帝的安排,他们并没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力。当然,也并非所有的皇子都甘愿这样,他们中也有不少人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而想要改变命运的唯一一种方法就是夺嫡。

夺嫡在古代是一个禁忌话题,上至百官下至百姓都对这个话题讳莫如深。前面说到,古代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这种继承制度是古代社会的基石,奠定了古代社会制度的根基,而所谓的夺嫡,就是以庶子身份夺取嫡长子的继承地位。现代人恐怕很难想象,对于崇尚规矩,讲究无规矩不成方圆的古人来说,夺嫡是多么疯狂的一个举动。

康熙到底喜欢老四还是十四皇子(被圈禁的26年内有多无聊)(3)

夺嫡其实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被动夺嫡,另一种是主动夺嫡。比如唐高宗李治,他就是属于被动夺嫡,因为前太子李承乾谋反被废,太子之位才落在了他身上。而李治的父亲李世民则是典型的主动夺嫡,他在玄武门之变中亲手射杀了太子李建成,才最终取得了大唐皇位继承权。

无论在任何朝代,夺嫡都是一件凶险万分的事情,成则君临天下,败则失去一切。虽然参加夺嫡之争的风险很大,可还是有很多皇子会走上这条不归路。尤其是在清朝时期,由于清朝的皇子不能外出就藩,只能在京城当一个闲散王爷,很多不甘平凡的皇子都加入了夺嫡的行列。

康熙到底喜欢老四还是十四皇子(被圈禁的26年内有多无聊)(4)

历史上最残酷的“九子夺嫡”,就是发生在清朝的康熙年间。虽然康熙帝被很多人誉为“千古一帝”,但是康熙晚年时期也难以避免地出现了怠政的现象,尤其是在选择皇位继承人这方面,他始终摇摆不定的态度让其他皇子看到了机会,以至于出现了“九子夺嫡”的现象,皇子们为了多的皇位互相攻击陷害,造成了兄弟相残的惨状。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九子夺嫡中最先被淘汰的皇子,恰恰就是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太子胤礽和大阿哥胤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实也很好理解,正是因为他们二人最有机会继承皇位,所以就成了其他皇子共同打击的目标,再加上他们自己的错误抉择,导致了他们二人早早被淘汰出局,最后被幽禁致死。

康熙到底喜欢老四还是十四皇子(被圈禁的26年内有多无聊)(5)

作为康熙帝的大阿哥,胤禔对父亲册封弟弟胤礽为太子这件事耿耿于怀,他始终认为只有自己这个长子才有资格继承皇位。因为清朝的皇族属于游牧民族出身,所以在胤禔看来,自己既然是长子,按照祖宗规矩来说更应该继承皇位。

但是胤禔没有想过的是,康熙帝深受中原文化的熏陶,再加上当时正值“三藩之乱”爆发,康熙帝为了稳固皇位,树立朝廷大臣的信心,只能将赫舍里皇后所生的次子胤礽立为太子。此事遂成为胤禔的心病,他始终对这件事耿耿于怀,也一直想要取胤礽而代之。

康熙到底喜欢老四还是十四皇子(被圈禁的26年内有多无聊)(6)

可惜的是,胤禔无论是才能还是声望都不足以让他赢得太子之位,再加上后来其他几个皇子的加入,胤禔更是没有一丝机会。只不过,胤禔却看不出这一点,在太子胤礽被拘禁期间,先是向康熙建议杀掉太子,后来更是使出了魇镇太子的昏招,最后被康熙帝废掉郡王爵位,圈禁在高墙大院之中。

胤禔虽然失去了争夺皇位的资格,还被圈禁在高墙大院之中,但是相对于其他几个参加九子夺嫡的皇子来说,胤禔的结局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只不过,圈禁的生活确实无聊,看看胤禔生孩子的数量就能明白。胤禔一共被圈禁了26年的时间,在这些年的时间里一共生下了20个孩子,平均快赶上一年一个了。

康熙到底喜欢老四还是十四皇子(被圈禁的26年内有多无聊)(7)

也幸亏胤禔在康熙任内夺嫡失败,再怎么说他也是康熙帝的儿子,注重亲情的康熙帝就算再不喜欢这个儿子,也不会取他的性命。而在九子夺嫡中坚持到最后的八皇子胤禩和九皇子胤禟,他们的结局就要凄惨多了,夺嫡失败后不但被雍正改名为“阿其那”和“塞思黑”,最后更是在狱中受尽折磨而死。由此也可见,古代帝王之家的权力之争是多么残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