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的时候怎么度过(人生事喜丧)(1)

人生之痛,莫过生死。命数的终结,不由人定,对于习惯于以主宰者心态目空一切的人类来讲,死亡时的无助大过恐惧。

浪漫的作家们把死比喻成各种美好的事物,譬如夕阳。残阳如血,亦有余温,恍惚间天地浊开,似是陷入黑暗前最后的耀眼。如此心境,恐怕只适合形容与己无关之人,真临己身,谁都无法淡然。

如我辈粗俗之人,平日里口若悬河,上议古今,下侃大山,真正遇到悲痛场面,顿时闭嘴,生怕说错一句话引来众人责骂,彰显出自己的淡漠与寡情。无论故去之人生前有多么平庸,或是品行如何卑劣,人们总是能够发掘出他一生的闪光点,七嘴八舌下无限放大,给平凡的人最后的慰藉,尽管他已经听不见。

离去的人听不到,活着的人都有颗心。谁夸的好,谁赞的妙,都会牢牢记住,以备将来悼念别人时词穷话少,显得自己不厚道,礼尚往来的传统文化,到此也算用绝了。当然,好话说了一箩筐也不及礼金单上的数字,数字后面的零多几位,比什么眼泪悲戚都管用。

老百姓没那么多诗意,金钱是人情最直接的体现,也可以保留尊严最后的体面。

于是,喜丧的说法就应运而出。

《清稗类钞》有言云:人家之有丧,哀事也,方追悼之不暇,何有于喜?而俗有所为喜丧者,则以死者之福寿兼备为可喜也。

福寿兼备是喜丧的前提,至于怎么才算作福寿兼备,有定论,无规则,只要家属说是兼备,那就是兼备了。哪个不开眼的这时候去较真,迎接他的必是棍棒相交,直到屁滚尿流口称兼备为止。

现代社会,除非夭折,否则全是喜丧。一来家人愿意在悲痛中讨个吉利,二来借着丧事之名表表孝心。


丧的时候怎么度过(人生事喜丧)(2)

记得祖母去世那年,我正在外地,闻听噩耗,悲痛欲绝。归家路上,脑海中全是祖母的慈爱,车窗上映射的都是祖母的笑脸。待回到老家,灵棚已在院中设好,香火缭绕,纸花环抱。我一时悲从中来,竟然眼泪倒灌,将心泡入苦咸。

心苦了,眼就干了,眼干了,嘴就涩了。哭,哭不出来,喊,喊不出声。围观众人见此场景,顿时喧哗,“不肖子孙”之声由小到大,把我从悲痛中惊醒,一时愣在原地,手足无措。见惯了大场面的丧事主管,见此情形,不慌不忙,放大收音机里的哀乐,过来将我一把搀扶,仿佛我已经无力站起,哭到晕厥。

围观群众如释重负,口中说词立刻转变:“瞧瞧人家,哭的都没声了,老太太不白疼他一场。”这次声音不再压抑,整齐划一犹如北归飞雁,就差喝彩鼓掌,齐声叫好了。

哭是有讲究的。越是血缘关系远的亲属,哭的越是凄惨。进院子必须磕磕绊绊直奔灵前,然后喊声震天,边哭边念叨祖母的好,好像灵魂歌手唱起摇滚乐。家属听到哭声后,需静待几分钟,然后才可上前劝阻。

劝阻一到,哭喊立停。起身整整衣衫,抖抖尘土,昂首阔步进入屋中,大功完成一件。剩下的时间就是和先到之人聊聊家常,说说里短,直到下一个哭声响起,自己做个比较,要是外面哭喊用词华丽超越了自己,马上激发灵感,再出去重新来上一遍。

如此一来,灵前哭声往来不绝,引来村民羡慕,感叹主家人丁兴旺,香火不绝。待到中午饭点一到,众人皆散,寻摸着在饭桌上找一个有利的座位,好好补偿下一早上体力的消耗。每到这时,就会有专业人员闪亮登场,一百元只哭不喊,二百元连哭带喊,半小时休息十分钟,喝水润嗓,以备再战,其敬业程度绝对超过了大多数一线演员。

既然有人代哭,中午饭就可以吃的安心一些。喜丧的好处就是,吃饭可以无所顾忌,喝酒划拳均在允许范围之内,吃喝完毕众人打会麻将、玩会扑克也是情理使然。喜,就要热闹,不喝不赌热闹何来?


丧的时候怎么度过(人生事喜丧)(3)

诸如此般,闹上三五天,喜丧的重点就来了,那就是唱名点钱,俗称烧纸。烧的是黄裱纸,给的是真钱。亲友们排好队伍,主事人点到哪位,哪位上前交钱。钱数不固定,自己盘算,反正大音响立在一旁,喝的满脸通红的主事人手持麦克,直着嗓子喊,你要是好意思少给,人家也好意思给你念。

一旦涉及到钱和面子的问题,人们就会自发的相聚,商讨出一套可以平衡彼此利益的方案。为了公平起见,此方案会成为一时定律,非遇到通货膨胀不会更改。于是,烧纸时大家给的钱也就有了默契的统一,什么关系给多少钱,没人逾越。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交完了钱,喜丧之事就算终结,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已经累的半死的家属们,也可以稍稍歇一歇。按理说,有了安静的空间,真正的悲伤应该如潮水涌来,可惜,喧嚣早已把悲伤抵消,无法激起波澜。

下葬是喜丧最后的环节,这就由已经程式化的丧葬从业人员全程代劳,一切从简。下葬以后,家人把孝服脱掉,由墙外扔进院子,然后在门口拿一把刀具在身边比划几下,意味着和逝者阴阳相隔,断了人间相连。

喜丧也在挥舞的刀光中落幕,有种猝不及防的决绝。

这种决绝是人们的一厢情愿,真正的痛才刚刚开始,只能依靠时间来冲淡一切。

丧的时候怎么度过(人生事喜丧)(4)

如以现下流行的理性思维来看待喜丧,它的过程有无数槽点。倘若我们不再自以为是,静心细想,喜丧的形式存在如此之久,难道一辈辈的人都没有我们的观感和智慧吗?显然不是。当我们不用居高临下的眼神来看待世情,就会发现,许多被我们腹诽和鄙夷的习俗,其实蕴含着大智慧。以喜丧来说,过程虽然繁复,但是它淡化了悲伤;人情虽然世故,但是可以让亲友相聚;虽为哀伤之事,人间烟火气却处处弥漫。

喜丧是肉体在世间最后的功利性质体现,它可以安慰后人,不要惧怕死亡,因为还有场热闹,还有人怀念。

毕竟,热闹于我们而言,比深沉来的实在些。


作品均为原创。

请关注风舞鹰翎,欢迎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