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特人在中国史籍中被称作“昭武九姓”、“九姓胡”,即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寻和戊地九姓,居住在中亚锡尔河以南至阿姆河流域,是有名的商业民族,也是丝绸之路的主角。北朝至唐代,受商业利益的驱动和躲避粟特动乱与战争,大批粟特人东行。为了保持贸易活动的可靠与稳定,粟特人在西域至中原的途中建立据点。来华粟特人及其后裔在汉地生活,他们的墓葬兼具中原文化和粟特自身文化特征,展现了在民族和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来华粟特人对汉文化的认同和对本民族文化传统的不舍记忆。

隋代彩绘石雕持壶男侍俑,为胡人形象,戴尖顶圆毡帽,着窄袖长袍,腰系一带,两侧吊系有小刀、囊袋等7件物品,怀里抱着胡瓶。该俑1999年出土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王郭村虞弘墓。

野生山洞出土文物(实拍千年前入华粟特人墓葬中出土的文物)(1)

彩绘石雕持壶男侍俑·四库全叔拍摄

虞弘,字莫潘,生于公元533年,鱼国人,出身酋长之家,曾随父辈寓柔然。在北朝时曾一度“检校萨保府”,执掌祆寺及西域诸国事务。

野生山洞出土文物(实拍千年前入华粟特人墓葬中出土的文物)(2)

彩绘石雕持壶男侍俑·四库全叔拍摄

同墓所出隋代彩绘石雕抱琵琶俑,为汉人形象,左手握一曲颈琵琶颈处,右手正在弹拨。

野生山洞出土文物(实拍千年前入华粟特人墓葬中出土的文物)(3)

彩绘石雕抱琵琶俑·四库全叔拍摄

虞弘墓虽然保留了不少外来文化的因素,但墓葬形制等属于中原文化特色,体现了来华胡人对中原文化的认同。

野生山洞出土文物(实拍千年前入华粟特人墓葬中出土的文物)(4)

彩绘石雕抱琵琶俑·四库全叔拍摄

隋代大业五年青石墓志和志盖,1987年出土于宁夏固原南郊乡小马庄村史射勿墓。志盖正中镌刻阳文篆书“大隋正议大夫右领军骠骑将军故史府君之墓志”。

野生山洞出土文物(实拍千年前入华粟特人墓葬中出土的文物)(5)

史射勿墓志和志盖·四库全叔拍

志石上刻文字23行,共499字。由墓志志文及相关资料可知,史射勿家族从中亚粟特地区的史国迁徙而来,他们经过河西走廊,曾在张掖居停,最终落籍平凉(今宁夏固原)。史射勿墓志志文像我们展示了一个粟特家族迁徙至中国并逐渐汉化的过程。

野生山洞出土文物(实拍千年前入华粟特人墓葬中出土的文物)(6)

史射勿墓志和志盖·四库全叔拍

同墓还保存有隋代大业五年执刀武士壁画。一直以来,隋代墓葬壁画发现较少,史射勿墓道两壁所绘武士形象所表现的是北朝旧制。武士持仪刀的做法承袭自北周,与李贤夫妇墓绘的武士非常相似。这类执刀武士形象在隋至初唐影响广泛,是最常见的武士形象。

野生山洞出土文物(实拍千年前入华粟特人墓葬中出土的文物)(7)

执刀武士壁画·四库全叔拍

1986年宁夏固原南郊乡小马庄村史诃耽墓出土的唐代鎏金托水晶坠饰,质地为石英单晶体。印章采用西亚传统的凹雕技术,正面中央雕刻卧狮,狮身后立三棵树状物,边缘有一周中古波斯帕勒维铭文系统的铭文。墓主史诃耽为史射勿长子,曾在唐朝中书省担任翻译,在朝中任职三十载。

野生山洞出土文物(实拍千年前入华粟特人墓葬中出土的文物)(8)

宝石印章·四库全叔摄影

唐代鎏金托水晶坠饰在1985年出土于宁夏固原南郊乡羊坊村史索岩墓,墓主是北朝至隋唐时期固原地区另一个史姓家族的重要成员,也是粟特地区史国人后裔。该坠饰当是经由丝绸之路的舶来品。

野生山洞出土文物(实拍千年前入华粟特人墓葬中出土的文物)(9)

鎏金托水晶坠饰·四库全叔摄影

唐代仪凤三年鎏金铜覆面1组11件,1982年出土于 宁夏固原南郊乡王涝坝村史道德墓。覆面由护额饰、护鬓饰、护眉饰、护鼻饰、护唇饰和护颌饰组成,主要部位均用鎏金铜片捶揲而成。墓主史道德为中亚粟特人,覆面额饰为半月形托一太阳,可能与粟特人的琐罗亚斯德教信仰有关。

野生山洞出土文物(实拍千年前入华粟特人墓葬中出土的文物)(10)

鎏金铜覆面·四库全叔 拍摄


注1:文字参考展览说明注2:文中照片皆为作者四库全叔拍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