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中的甘蔗糖种(上海小学生们熬成了糖)(1)

【蔗糖研学】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上海嘉定·菊园百果园

2021年12月26日 周日8-17时

蔗糖研学营等你来!

一颗糖从何而来?

我们平日食用的糖80%来自甘蔗,所以提到糖时,也会说蔗糖。甘蔗制糖最早见于公元前300年的印度《吠陀经》和中国的《楚辞》。此后,甘蔗的制糖技术在历代都有所发展,并逐渐形成与蔗糖相关的民俗文化,融在日常的民间生活里。

那么,你知道黑甘蔗、白甘蔗、红甘蔗有何区别吗?你知道甘蔗种植前,蔗农要举行“开地仪式”的风俗吗?你想自己动手砍甘蔗、榨蔗汁、熬糖吗?你好奇怎样用榨汁后的蔗渣造一张纸吗?你了解甘蔗的环境及其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吗?

如果你对这些很感兴趣,欢迎你加入此次的蔗糖研学。

观察

测量

我们生活中的甘蔗糖种(上海小学生们熬成了糖)(2)

我们生活中的甘蔗糖种(上海小学生们熬成了糖)(3)

我们生活中的甘蔗糖种(上海小学生们熬成了糖)(4)

我们生活中的甘蔗糖种(上海小学生们熬成了糖)(5)

我们生活中的甘蔗糖种(上海小学生们熬成了糖)(6)

自己选,自己砍,自己扛

我们生活中的甘蔗糖种(上海小学生们熬成了糖)(7)

我们生活中的甘蔗糖种(上海小学生们熬成了糖)(8)

削皮

榨汁

我们生活中的甘蔗糖种(上海小学生们熬成了糖)(9)

我们生活中的甘蔗糖种(上海小学生们熬成了糖)(10)

新鲜蔗汁

烧火熬糖

我们生活中的甘蔗糖种(上海小学生们熬成了糖)(11)

熬好出锅

我们生活中的甘蔗糖种(上海小学生们熬成了糖)(12)

品尝甜蜜

我们生活中的甘蔗糖种(上海小学生们熬成了糖)(13)

蔗渣再利用

我们生活中的甘蔗糖种(上海小学生们熬成了糖)(14)

我们生活中的甘蔗糖种(上海小学生们熬成了糖)(15)

捞汁造纸

修补边角

我们生活中的甘蔗糖种(上海小学生们熬成了糖)(16)

围圈学习,分享探讨

我们生活中的甘蔗糖种(上海小学生们熬成了糖)(17)

甘蔗在我国广西、广东、云南、四川、台湾等省区大面积栽种。

由学生来做种植区的视觉化

你会收获

1、在个人发展上

多一个机会多一天,让孩子们在甘蔗林中活动,有助于他们身心舒展。

知以导行,行以践知,以研促思,以思促写。

在研学前查找有关甘蔗的资料,阅读相关书籍或观看纪录片,丰富常识和专业知识;

带着书本里的知识到现实生活中去践行,去验证,做到知行合一;

蔗糖独立营里都是同年龄伙伴,在阅读与行走之后,可以相互分享交流,一起学习激发探讨,在团队沟通中激励公开表达,以践促悟;

生活是写作的天然素材库,将自己一天里的所见所闻与所思所悟记录下来,亲身经历过之后才能写出有真实的场景和细节,抒发出真情实感,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如能写出随笔佳作,还可刊登在《新读写》杂志上。

2. 学科学识上

对我们几千年的蔗糖历史文化和民俗有了更多的了解,还能亲身体验传统的熬糖工艺。

在了解蔗糖后,同时触发反思自我的饮食习惯,以及过量食糖导致的儿童虫牙、糖尿病等健康问题。

我们生活中的甘蔗糖种(上海小学生们熬成了糖)(18)

3.劳动教育上

顺应时节,在甘蔗榨季,让孩子们多一天的田间劳动,砍砍甘蔗,在收获喜悦的同时,也亲身感受一下蔗农的劳作之不易,多一份同理心。

我们生活中的甘蔗糖种(上海小学生们熬成了糖)(19)

人和人之间远非我们看到的那样,因为蔗糖,我们已经在彼此联结、影响。

人物/上海嘉定蔗农周女士

课程简介

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进行持续性探究,基于真实的场景,使用真实的材料来操作,产生真实的影响;过程中孩子有充分的发言权与选择权,不断反思;然后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价与修改,最后进行不限于课堂内的公开展示与分享。

这就是风靡全球的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项目式学习。

蔗糖研学,有趣有料,有的玩有的吃,孩子们可以沉浸在真实场景中,进行探究和学习。此次的研学已经将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融汇在活动设计的全过程。

此时,正值年度榨季。就着一根甘蔗,我们上海的孩子在研学中,也可以玩出花样。

拉卷尺田野测量,抡砍刀收蔗根,大火炉熬浆,造纸术现用……孩子动手动脑,也动笔动刀,就是来真的。

日程安排

8:00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汇合,乘大巴前往嘉定菊园百果园

9:00 【研学课1】常识 《蔗糖历史与民俗文化》

10:30 团体互动:热身和游戏

11:00 【研学课2】田间认知 :在甘蔗林里的观察、测量,计算一棵甘蔗的生长周期

田间劳动:收割甘蔗

12:00 午餐:分餐制,自助形式

餐后休憩

13:00 【研学课3】体行实践:甘蔗称重、去皮、榨汁等

【研学课4】创意试验:将新鲜蔗汁熬成糖浆,利用糖浆冷却塑形,做成糖品

14:00 【研学课5】造纸术:榨汁后的蔗渣再利用,尝试做出纸张来

15:30 【围圈Pre】我今日的感受和体悟:激励孩子们作四维梳理和公开表达

16:00 结营,返程,预计17点抵达报社

(户外内容依据天气和现场变化而微调)

// 蔗糖研学报名

对象:

6-12岁

时间:

2021年12月26日(周日)8-17时

地点:

上海市徐汇区中山南二路151号上海教育报刊总社

交通:

集体乘坐大巴前往嘉定区菊园百果园

费用:

活动费550元 交通费100元,共650元/人

(活动费包含课程、导师、研学资料、场地、收割工具、榨汁机器、熬糖设备、分餐自助式午餐、饮水、当日人身保险等。不包含自购商品、个人消费等。)

报名:

从即日起开始报名,请先添加小新老师的微信,完成付款即报名成功,不接受退款,但可合并到后期研学活动

扫码添加小新老师的微信报名

安全保障:

1. 场地相对封闭,付费园区,广阔的大草坪便于孩子们安全活动。

2.师生比1:5,以确保每一位孩子都能获得足够的关注和照看,增强研学体验感。

3.为每一位孩子办理营期保险,多一份保障。

部分课程介绍

蔗糖历史及民俗

自先秦有文字记载以来,甘蔗榨汁制糖法在历代均有所发展,并逐渐形成与蔗糖相关的民俗文化,融在日常的民间生活里。

甘蔗种植前,蔗农要选良辰吉日以“开地”, 举行“开地仪式”,祭上猪头、糖果、米酒,烧香躬身拜地,祈天护佑来年风调雨顺,以期丰收。

我们生活中的甘蔗糖种(上海小学生们熬成了糖)(20)

往期研学 仪式感

等到榨甘蔗熟季,蔗农会也选定“开稿日”,开启这一年的大丰收。

收割后,蔗农依据火耗、出糖率等,选择糖坊,“九碗三行”宴请“正班”,就开始榨汁制糖了。

我们生活中的甘蔗糖种(上海小学生们熬成了糖)(21)

往期研学 仪式感

糖坊顺利熬出的第一锅红糖,为开糖,举办“庆糖”仪式,上贡品,一敬天地自然,二敬八方诸神护佑,三敬耕作的牛头王,四敬父老乡亲。

因此,第一锅红糖不拿回家也不贩卖,而是全部分发给仪式上的种蔗人家,妇幼童叟皆分享,一起品尝这一年来的第一份“甜”。

我们生活中的甘蔗糖种(上海小学生们熬成了糖)(22)

纪录片《老手艺:最后的蔗糖》,导演江祖安先生

田间观察 蔗林劳作

从书本到田野,围墙之外,真实生长的甘蔗林化为孩子们探索的课堂。

我们生活中的甘蔗糖种(上海小学生们熬成了糖)(23)

之前没见过甘蔗的孩子画的“甘蔗想象图”

对比、观察甘蔗种类之异同。

我们生活中的甘蔗糖种(上海小学生们熬成了糖)(24)

我们生活中的甘蔗糖种(上海小学生们熬成了糖)(25)

我们生活中的甘蔗糖种(上海小学生们熬成了糖)(26)

在甘蔗林中,孩子们分别数甘蔗节数,并做记录,一起探讨“怎样算一节”,发现少的有12节,多的有23节。

又追问为什么,在同一片土地上,在同样的生长环境和栽护方法下,差异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们还观察到,蔗叶的叶边是锯齿型,会扎人……

田间测量甘蔗的生长。测量并记录甘蔗杆的各种数据,原来甘蔗的大小一般指直径,其粗细也是在一定数值范畴内的。

我们生活中的甘蔗糖种(上海小学生们熬成了糖)(27)

往期蔗糖研学 田间测量

采访蔗农,询问甘蔗的生长要求,如何养护以提高甘蔗产量并兼顾提高糖份等。

探查土壤的适应性对甘蔗产量的影响,以及测量土壤的PH值。

等孩子们有了关于甘蔗的基础知识,我们的蔗糖制作实践课也要拉开帷幕啦!

传统熬糖法

田间劳动,体验蔗农榨季收获的喜悦。接着,截断、削皮、榨汁,利用蔗汁熬成浓浆,待冷却后塑形,做成糖品。

由孩子们亲自动手尝试我国的土法熬糖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我们生活中的甘蔗糖种(上海小学生们熬成了糖)(28)

土灶熬汁制糖

我们生活中的甘蔗糖种(上海小学生们熬成了糖)(29)

我们生活中的甘蔗糖种(上海小学生们熬成了糖)(30)

土法制糖实践过程:榨汁,熬汁蒸发,到冒出牛眼泡时,收火降温,冷却。

趁余温,绕成糖棒,这时就可以品尝新做的蔗糖的甜美啦!

我们生活中的甘蔗糖种(上海小学生们熬成了糖)(31)

图/纪录片《老手艺:最后的蔗糖》,导演江祖安先生

最后围圈探讨,还会比较人工合成的糖精与蔗糖的差异,观察糖晶体是什么样子的,讨论过量食糖会导致的问题等等。

这便是“蔗糖研学”的践行。

蔗渣也是宝 造纸来

甘蔗全身都是宝,蔗汁富含果糖、维生素和多种人体氨基酸,可生吃喝汁,也可熬汤制糖,此外,蔗叶晒干了即是易烧的燃料,甘蔗的附属品做酵母酿酒,也有多样用途。

比如,榨汁后剩余的蔗渣,我们也可以再利用,不妨尝试一下如何造纸,要知道,造纸术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哦!

造纸的过程包括捣纤维,入水里搅拌,用造纸框捞起,晾晒。

我们生活中的甘蔗糖种(上海小学生们熬成了糖)(32)

我们生活中的甘蔗糖种(上海小学生们熬成了糖)(33)

我们生活中的甘蔗糖种(上海小学生们熬成了糖)(34)

我们生活中的甘蔗糖种(上海小学生们熬成了糖)(35)

孩子们学着造纸

更多惊喜,等你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