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域:学校层面科学、高效贯彻学习新课程方案、新课标的六大务实策略,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新课标整体理解及教学实施建议?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新课标整体理解及教学实施建议(高效贯彻学习新课程方案)

新课标整体理解及教学实施建议

新视域:学校层面科学、高效贯彻学习新课程方案、新课标的六大务实策略

郑州市惠济区教研室黄金红;陈中教科所王红顺

每次课程方案、课标修订都会带来课程改革深化与进阶,并引领、推动新一轮课改,故解读、学习、理解、落实新课程方案、新课标是当前各学校一件十分紧迫的大事,那么从学校层面来讲,如何高效贯彻学习新方案、新课标?笔者从学校管理层面特提出六条务实策略,以供各学校参考。

策略一:创设学课标、议课标、用课标的校园文化生态,让教师想学、愿学、会学;釆取新课标全员过关理论与实践测查,暑假后新学年推出持证上岗新规范。

学校层面要向每位教职工发出"立课改志、念课改经、走课改路"强列信号,并及时出台公布《新课程实施方案细则》、《跨学科主题学习校本课程开发课题指南》、《大单元备课、跨学科备课、听课实施意见》,让教师明显感到学校在真改、持续改,不学习将要有被边缘化危险。

为了鼓励教师积极学习新课标,学校教科室要出台《学习新课标激励性考核、考评方案》,建议方案中明确规定:为每一位教师订阅的新课标、课标解读读本学校买单,在经费上鼓励首席、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外出参加高级别培训,同时对校级做专题讲座老师给予加备的备课、讲课津贴;方案还要规定教师这次系统跨学期培训,要进行专项考评考核,可算继续教育学分,并纳入绩效考评、评模表先、职称评定。

暑假结束,遵循"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原则,要组织全校教师参加新课标理论与实践全员过关测查,颁发过关证,若不过关,需二次补考,坚持持证上岗。

策略二:提高对新课标地位的认识;紧紧抓注素养立意这个灵魂,实现纲举目张;同时关注新课标依据的主要理论开展原点研究。

通过理论学习,让本校教师群体达成如下认识与共识:

课程标准是学校教育教学宪法,是育人蓝图,具有准绳、尺子的规范。课程标准的研制和修订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引擎和支点,是改革源头,是课改第一依据、直接依据及原点推动力。

这次课标修标重在从学科立场走向教育立场,突出素养立意、育人导向;优化课程内容结构;强化学科实践及跨学科主题学习;践行素养导向质量观。课程标准有可操作性,能用、好用、管用;新课标一一新教材一一新学案一一新课堂一一新考评构成了课改、改革完整链条。

学生核心素养采取通过学科课程素养认领形式来推行,想得到美丽的育人目标一一看得见风景的课程核心素养一一走得到景点的教学目标,构成了切实可行育人目标落地行动路线图。由此可以看出,课程核心素养是课程DNA,是课标主体、灵魂;是一根红线贯彻修订全过程,统领课标各部分,内在具有一致性、统一性。

课程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体现;是各学科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独特贡献;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之后逐步形成的。它具有情境性、整体性、反思性三大特点。

若对第三版课标与前二版课标所依据理论进行了对比,就会发现有如下特点:

前二版旧课标主要依据是建构主义理论及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通俗说我们借鉴了布鲁纳一半思想,2001版所提出自主、合作、探究所谓新的学习方式是由发现学习理论演变而来的。2011版三维目标提出不过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一一结论性知识、过程性知识、价值性知识,关注知识学习全面性。2022这版新课标学习内容主要依据理论是布鲁纳、施瓦布的学科结构化相关理论及实践课程论。换句话,我们这次是从发现学习、课程结构结合视角来全面引进、学习布鲁纳的思想观点。教学评价与韦伯D0K理论基本吻合。

如果引导老师们能先读一些布鲁纳、施瓦布、韦伯发现学习、学科结构、评价方面书,或者从网络上搜集、研究一下相关论述,对新课标中学科内容结构化、学科实践、跨学科主题等相关观点理解定会大有祥裨益,故学习、理解新课标应先从它依据元点理论去研究!

策略三:针对一线教师教学任务重、闲暇时间少再加上疫情防控这个客观现实,在魚龙混杂对新课标解读视频、文章中,精选课标组核心专家文章让教师深度学习研讨。

针对各级要求教师听专家新课标讲座已成负担时,为了减负提质,建精选如下课标修订组长、核心组成员视频及文字记录、釆取专题让教师深度学习、二次学习、反思学习。

对课标修订、课程实施方案方面,建议推荐课标修订组长崔允漷的《新课程背景下的新教学"新″在哪里》、《育时代新人 绘课程蓝图——义务教育新课程解读》;课标框架组组长郭华的《让素养落地,让学生进入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讲座视频及文字记录稿;推荐了课标修订核心组成员余文森的《基于核心素养如何实施与义务教育新课标相适应的新型教学》、《论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的教育学意义》文章;张卓玉的《素养立意,教考一体——谈新课标背景下的考试命题改革》文章。

又比如语文学科可重点推荐并要求语文教研组成员必看必读的是语文课标修订组组长郑国民的《义务教育课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主要内容和变化》;核心组成员吴欣韵《义务教育课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数学学科可重点推荐并要求数学教研组成员必看必读的是数学课标修订组组长史宁中的《数学课标修订与核心素养》;核心组成员马云鹏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视频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内容结构化文析》文章。英语课标修订组组长程晓堂‘‘‘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发展的新方向》;核心组成员王啬的《全面和准确把握英语课程内容是落实课程目标的前提》文章。

策略四:教科室专家组成员为三层教师研发了有代表性的基础、核心、提高三级导读问题提纲,让教师们带着问题去深度自主学习、学科或跨学科研讨。

(一)新课程方案深层阅读导读提纲:

基础部分:解释下列词语

核心素养、学科(课程)核心素养、任务群、大概念(大观念)、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结构化、学习经验结构化、内容单位、跨学科主题学习、素养本位的大单元教学、学习单元、课程标准、学业质量、课程内容

内核思考部分:

1、如何理解借助课程内容结构化来引领推动课程改革?

2、如何实现通过课程结构化让学生进入课程?

3、怎样解读如下教学演变?知识点一一知识单元一一学习单元;单篇教学一一单元整合教学一一素养本位大概念(大单元)教学

4、为什么要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迭代升级为学科实践活动?

5、跨学科主题学习与项目学习、研究性学习、问题解决、学科实践有什么异同?

6、面对新课标实践落地,为什么要提倡跨学科备课(教研)、学段备课(教研)、整体备课(教研)?

7、举例说明分段测评要关注情景创设、具体任务(实践活动)、关键表现(观察点)三个核心链条要素?

8、课标中的教学建议与教学提示有何异同?

9、双向细目标已完成使命!现在倡导学业质量与过去提的内容标准有什么不同?

10、能举个素养目标三维叙写:通过……理解……形成……例子吗?

11、这次新课标赋予教学评一体化哪些新内涵?

12、课标修订是如何体现素养导向、是主线灵魂的?如何理解核心素养是课程标准的内核或基因、是课程DNA?

(二)学科课标深度学习导读提纲

基础部分:

1.如何运用知识树或思维导图绘制出所教学科课程标准的框架:含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课程实施建议等。

2.2022版所教学科课标修订的有哪些亮点?与2011版有哪些变化,运用框架图列举说明出来?

3.描述所教学科总目标是什么?学段目标是什么?尝试结合所教版本教材分解学期目标和单元目标?

4.概述所教学科课程内容结构框架及要点,并运用结构图呈现出来?

5.描述所教学科学业质量,把学段质量分解学期、单元学业质量?思考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要求关系?

6.探索所教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化学习,并思考如何结合学科落地方案?

7.简述素养导向大单元教学、真实情景的学科实践、问题解决的进阶评价、教学评一致课堂教学?

8.学习评价建议,谈谈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性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在教学中应用

9.学习评价建议--学业水平考试及样题,尝试编制一份试题(或单元作业)?

10.所教学科课标中附录有哪些增删?背后的意图与启示?

11.说说所教学科新课标对学科教研有什么新要求?

12.学习新课标,结合学情,你准备如何实施与义教新课标相适应的新型教学?

提高部分:

1.列举所教学科教学提示内容,并思考它与内容要求、学业要求之间关系。

2.列举课程实施中的教学建议,并思考它是课程内容部分中的教学提示区别。

3.思考素养本位教学评一体化与知识本位教学评一体化有何不同。

4.列举或探索所教学科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题,并思考一例的落地方案。

5.说说所教学科新课标对学科教研有什么新要求?

6.谈谈你对"双基时代关注双基掌握,三维目标时代关注三维知识落实,核心素养时代关注学习质量内核,重视知识通过活动转化成素养″这句话理解?

7.简述"素养本位单元设计、真实情景的深度学习、问题解决的进阶评价″这三大抓手对课标理念落地意义。

8.谈谈在新课标实施背景下,你对课程目标链及单元目标确立及分解认识,尝试例举一个例子。

策略五:依据成人学习特点,采用符合新课标理念学习方式组织校本培训及校本研修。

倡到新的学习观:从一味单一学到学与习并重的学习;从"积木式学习"走向"拼图式学习″;从"个体学习"走向"团队群体学习";从"学习致用学习"到"用以致学学习";从"单机学习"到"联机学习″;从靠专家解决问题输入式学习到靠团队自我解决问题的"行动学习画布式″学习。

倡到新的培训观:如何能让课标培训与教师需求、发展共振?如何给下学期教学工作赋能?采取"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供什么"点菜式"培训,不失为一种有效策略。

以同事为师一一互训。互训指的是教师之间互做导师与学生,互相培训。

教师选择自已感兴趣、最擅长的有思考内容作为互训选题;自己阅读、搜集、整理相关内容,撰写培训讲义及课件:学校学术专业委员会审查通过后,按排时间做讲座,依据效果及满意度发放教研津贴。

这种研训接地气;资源共享,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倒逼教师阅读、研究、输出一体化。

策略六:突出重点,以终为始,紧紧抓住如何让义务教育新课标理念在学科、课堂、作业设计、考试评价落地这个牛鼻子。

推出资金支助的攻关课题、项目,实行课题个人或团队认领制。

重点关注、研发这六大重点项目校本化实施策略方案:素养课程目标链分解及学科学养目标撰写学科样例及普及工作;素养导向的学科大单元设计与实施学科样本案例开发与辅导;如何集智凝炼学科大概念、提出与此相对应关键核心问题及构建问题化系统;与这次内容结构化与发现法相匹配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迭代升级的学科实践活动如何在常态课堂实操层面落地;跨学科主题学习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素养立意的课时、单元教学评一体化样本打磨及推广等。

总之,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与新课标至少要影响未来十年基础教育走向,为了是这次新课程、新课标学习、践行不再出现"肠梗阻"现象,学校务必要提高站位,选准更好做为关键策略就越发重要,为此,结合我们实地调研、访谈,特从价值引领、内驱动、问题导向、资源推荐、学习研训方式转型、理念落地等六个维度,阐述了学校层面可科学、高效贯彻学习新课程方案、新课标的六大务实策略,以期对基层学校有所借鉴、启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