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越来越多外国人到中国来谋发展,我们在路上见到外国人,都是习以为常,就算是遇到谁嫁给了外国人,也不觉得是什么新鲜事。
不过,在上世纪90年代,一段跨国婚姻还是很令人感到“新奇”的,尤其是一个中国农村的小伙子娶到一个欧洲媳妇,还将“洋媳妇”带回农村,那更是罕见,会引起村里的“围观”。
努内就是这样一个90年代嫁到中国农村的“洋媳妇”,虽然她从条件相对优越的祖国来到了落后的中国农村,落差很大,但她依然没有放弃这个贫穷的家庭,反而通过自己的勤劳努力,带领整个家庭走上了富裕的道路,还将一双双胞胎女儿送进了北京电影学院。
出国务工,却意外收获爱情
邓忠刚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他的家乡是山东荣成詹家庄。这是一个贫穷、偏僻的小村庄,家家户户都靠种地为生,但是种地只能勉强够温饱,在农闲时,村民们还要外出打工补贴家用,但这也只是能够勉强维持生计。
由于家庭贫困,邓忠刚很早就不读书、出门打工补贴家用了,但是由于学历不高,他也只能打打零工,并不能让家庭脱贫致富。
1994年时,邓忠刚27岁,他从老乡那里得知了一个消息,有一家外国企业正在招工,工资水平比较不错,但是得远赴亚美尼亚工作。
虽然对于邓忠刚而言,他根本不知道亚美尼亚在哪里,不过既然工资高,邓忠刚觉得可以去试一试,于是,他就作为一个劳务输出的“农民”,前往了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市。
亚美尼亚位于欧亚大陆腹地,曾以联邦成员国的身份加入苏联,好歹曾是红色阵营的一份子,在1990年时才正式宣布独立,并改名为亚美尼亚共和国。
这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因此虽然邓忠刚是在埃里温市郊区的一个工厂工作,但实际上他干的基本上还是“农活”。
异国他乡的生活,令邓忠刚感到十分不适应,不过想到可以赚钱,邓忠刚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他每个月只留下少部分的生活费,将大部分工资都寄回了家里补贴家用。
不过,后来工厂的效益也不太好,许多从国内过来打工的人都陆续回家另谋生路了,只有邓忠刚和少数几个人暂时没有找到什么好去处,就先留了下来,打算等签证到期后再做打算。
在埃里温工作了一年多之后的一天,邓忠刚感染上了重感冒,还发起了高烧,他的工友们赶紧将他送到埃里温市区里的一家医院进行治疗,可没想到的是,这场大病居然让邓忠刚意外收获了爱情。
在医院住院期间,负责照顾邓忠刚的护士是26岁的米里托杨·努内。
努内的家庭条件在当地也算十分优越,她的父亲是一家工厂的经理,母亲则是医生,因此,她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也长成了一个十分温柔、善良的女孩。
因此,努内看到一个人在异国他乡看病的邓忠刚,不免也对他特别照顾一些。努内为邓忠刚悉心护理,甚至还帮他打饭,让邓忠刚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
出院时,邓忠刚和努内已经比较熟悉了,两个人还互换了联系方式,努内刚好也对这个来自中国的小伙子十分好奇,在他出院后,两个人还经常联系。
其实,原本努内的外表就已经吸引了邓忠刚,而努内对他的悉心照顾,更是让他爱上了这个姑娘,在出院后,邓忠刚就开始追求努内。
一开始,邓忠刚经常找机会约努内一起出来,在亚美尼亚著名的塞凡湖上划船游玩,他还经常跟努内讲那些中国的爱情故事,这让努内对于中国、对于爱情产生了无限的向往。
在两人的相处过程中,努内也感觉到,邓忠刚是一个踏实、可靠的小伙子,于是有一天,在两人游湖时,努内忽然带着一点羞涩地问邓忠刚,如果她愿意做“白娘子”,邓忠刚愿不愿意做“许仙”。
邓忠刚一听,可谓是喜出望外,立时答应了下来,还说自己会像许仙一样疼爱她。就此,两人正式确立了关系。
喜结连理,跟丈夫远赴中国
在与邓忠刚恋爱之后,努内便将这个情况告诉了自己的父母,还邀请邓忠刚到家里做客,见一见自己的父母。
在国内,一般都是男女双方感情稳定之后,才会提及“见父母”的事情,而一般“见父母”之后,双方就会考虑结婚的事情。
但在亚美尼亚,情况似乎并不是这样,努内只是想跟自己的父母介绍一下他的“外国男友”,并没有真正决定要跟邓忠刚结婚。
努内的父母其实还是很重视这次见面的,他们将家里的亲戚都叫到了一起,一起看看这个中国小伙到底长得什么样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能这也是当地人对于中国人的好奇。
只不过当努内的父母看到这个其貌不扬的中国小伙之后,难免有点失望。
就像之前所说的,努内的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家里住的也是大别墅,可邓忠刚只不过是一个“灰头土脸”的“打工仔”,而且相貌也十分一般。天底下的父母看到这样的小伙子,第一反应可能都是“他配不上自己的女儿”。
邓忠刚对于这点也可以说是心知肚明,不过他并不打算就此放弃,反而要以自己的方式取得努内父母的好感。
中国的俗话说,想要抓住一个人心,就要抓住他的胃,邓忠刚采取的也是这个办法。他在努内家里“露了一手”,给他们全家包了一顿饺子,还做了几个拿手菜,比如辣椒炒蛋等等。努内一家人没有吃过中国菜,在吃了这顿饭之后,对邓忠刚是连声夸赞。
邓忠刚见到努内一家人都很高兴,还壮着胆子说,只要将努内嫁给他,他们就可以“天天吃到饺子”。
这话说得就不太合时宜了,说到底,这也是因为中外习俗有差异的缘故,毕竟虽然努内带邓忠刚上门见父母,并不是代表着她愿意结婚,努内的父母更是觉得十分惊讶:哪有人第一次登门就求婚的。
于是,他们婉拒了邓忠刚的要求,不过,邓忠刚也没有气馁,在一顿饭后,邓忠刚还积极地刷碗、洗刀叉、倒垃圾,干了不少家务活。这些举动都增加了努内一家对他的好感,因为在亚美尼亚,男人是不下厨、不干家务的,努内的父母可能是第一次觉得,如果女儿真的嫁给这个中国小伙,他也会对自己的女儿很好。
真正让努内下决心嫁给邓忠刚的,是一次“迟到的约会”。
有一个冬天,邓忠刚与努内有一个约会,可到了那天,恰好努内的妹妹生了孩子,全家人都在一起唱歌跳舞庆祝,努内就将这场约会忘到了脑后。
直到几个小时后,家里人的庆祝也到了尾声,努内才突然想起了这场约会,这时候不仅距离两人约定的时间已经过去了2个小时,天上还下起了大雪,努内一开始心想,邓忠刚应该等不及先回去了。
但她思来想去还是不太放心,就决定前去约会地点看一看。一到那里,努内才发现,邓忠刚还在等她,而且他也没找个地方躲雪,就站在大雪里等她,头上、身上都落满了雪。
努内在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彻底被感动了,她当时就觉得,这是一个靠得住的男人,她决定要嫁给他。
按照亚美尼亚传统的习俗,邓忠刚当着努内父母的面,将订婚用的紫金戒指、紫金耳环送给了努内,两个人就算订婚了。
1995年圣诞节前,邓忠刚和努内在埃里温市结婚,由于努内是亚美尼亚第一个嫁给中国人的女孩,这场婚姻还特别受到了中国驻亚美尼亚大使馆的祝福。
婚后,两个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努内很快诞下了一对双胞胎女儿,还将她们取名为邓嘎米拉、邓鲁奇娅。
这样幸福的日子过了一年多以后,问题就来了:邓忠刚的签证即将到期,他面临着选择去留的问题。
在邓忠刚的内心深处,他是很想念家乡的,当初他来亚美尼亚打工,并没有打算在这里“落地生根”,他是想着赚到了,还是要回到家乡去的。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现在他娶了一个亚美尼亚老婆,还有了一对可爱的女儿,让他抛下他们回家去,显然也不可能。
为此,邓忠刚着实烦恼了一阵子,努内也看出了邓忠刚的烦恼,在她的询问下,邓忠刚终于对妻子说出了自己的思乡之情,透露出他想回到家乡去的想法。
通过电视,努内对中国也有一定的了解,虽然要远离家乡,但她想在中国的生活应该和在亚美尼亚差不多,于是她决定要跟邓忠刚一起去往中国生活。
但邓忠刚却对努内说,他的家乡是一个普通的农村,条件不能跟努内的家里相比,他怕努内前往中国去之后要吃苦。
此时的努内已经深深爱上了邓忠刚,并不愿意与他分开,于是她怀着坚定地决心,与丈夫一起踏上了“回乡”的路。
勤奋努力,脱贫致富成榜样
1997年中,邓忠刚和努内带着一对女儿以及大包小包的行李,先坐飞机到莫斯科,再坐火车到中国,后来还搭了轮船、汽车,行程万里,终于抵达了邓忠刚的家乡——荣成詹家庄。
后来回忆此事的时候,努内曾说,她以前认为,中国的情况的和亚美尼亚差不多,但没想到她跟随丈夫一路来到中国,却是越走越荒凉,她简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到了邓忠刚的家里,努内发现丈夫家里不仅没有洗衣机等电器,就连淋浴间、抽水马桶都没有,而且村子里也没有超市,没有可以逛街购物的地方。
当时,努内就忍不住抱着女儿哭了起来。
面对这样的情景,努内一开始也很“绝望”,她经常在家里听自己从亚美尼亚带过来的磁带,以慰藉自己的思乡之情;而在与自己的父母通电话时,努内还只是哭,话都说不出来。
对此,邓忠刚也十分心疼,他甚至开始后悔将努内带回中国。不过,努内是一个非常坚强的女孩子,她很快从这种“打击”中振作了起来,并决定要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
努内先是花了一段时间来适应在中国的生活。
刚到中国时,努内只会说一句中国话,那就是“好”,不管别人问她什么,她只会回答“好”。
她不能理解,为什么中国人见面总是问“吃了吗”;更不能理解,为什么公公婆婆要坚持用粪浇地,而不能将它在厕所里冲干净。
不过,在中国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努内逐渐学会了汉语,也开始理解中国与亚美尼亚完全不同的习俗,她开始盘算着怎么样才能赚钱致富,为这个家庭带来更多收入。
1998年,努内拿出了远在亚美尼亚的家人寄来的钱,与邓忠刚商量着办一个养鸡场。努内敏锐地发现,光靠种地带来的生活,是不可能改善家庭条件的,必须要干一点其他的。
邓忠刚没怎么犹豫就同意了妻子的意见,两人不仅办起了一个可以养殖1.2万只鸡的养鸡场,还承包了几亩地用来种玉米等可以做鸡饲料的农作物。
不过,邓忠刚和努内都没有养鸡的经验,两人只能一边摸索一边干,期间还犯了不少错误、养死了不少鸡。
但在两人的不断努力下,他们终于找到了一套养鸡的方法,到了年底,两人靠着养鸡赚了2万多元钱。
在拿到钱的那一刻,努内觉得自己为了干农活和养鸡所吃的苦、所起的水泡都是值得的。她相信只要她和邓忠刚一起努力,两个人的生活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
在养鸡挣钱之后,努内还扩大经营,养起了奶牛,又给家庭拓展了不少收入。
在詹家庄里生活了几年,努内已经完全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妇人了,她对于村子中的人情往来一清二楚。
而且努内为人还十分大方,谁要借农具她都会大方出借,村里的人也从一开始觉得这个“洋媳妇”不会干活、“太开放”了,到对她交口称赞,夸她“了不起”,彻底放下了对于“洋媳妇”的偏见。
努内到底是一个在城市里长大的女孩子,她不甘心一辈子都在农村,而且,她还要为两个女儿考虑,她想给两个女儿更好的生活,因此,努内又对邓忠刚提出,要全家搬到城里去,他们要去城里生活。
有这样的想法,努内当然也不是突发奇想,她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方面,城市里的教育环境更好,有利于两个女儿的成长。
另外一方面,努内得知山东有一个石岛港,这个港口经常有俄罗斯轮船来此休整,因此,当地有很多俄罗斯海员。
努内的母语就是俄语,她和俄罗斯人沟通没有障碍,她还知道,这些海员常年在海上漂,一旦上岸就会“疯狂”消费,对她而言,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邓忠刚听了之后,觉得十分有道理,于是一家人就搬到了石岛居住,努内还拉到了一笔“赞助”,在一个企业的资助和银行贷款之下,开起了一间“努内咖啡屋”。
在咖啡屋的灯箱广告上,努内印上了她和邓刚的爱情故事,这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
许多俄罗斯海员下船就会到努内的咖啡屋里坐坐。由于努内可以和他们无障碍交流,还能和他们聊聊高加索的风土人情,俄罗斯船员们都喜欢到咖啡屋里的消费,咖啡屋的收入也是水涨船高。
后来,还有另外一家企业给努内“投资”,让她开了一家“努内风味美食城”,努内在这里卖家乡风味的食物,很受船员们的喜爱。
与此同时,努内的两个女儿一放假还会到美食城帮忙迎宾,这对双胞胎长得亭亭玉立、貌美如花,往门口一站就是“活招牌”,能够吸引不少顾客。
努内在赚了钱之后,也没有丢掉善良的本性,她对员工很好,员工的工资基本上当地同行里最高的,遇到员工家里有困难,努内不仅大方地让他们放假回去照顾家里,还会给一些红包补助,让他们尽量不为钱犯愁。
后来,努内又做起了边贸生意,当了一个“企业家”,亚美尼亚国家电视台得知了她的事迹之后,还特意为她做了一个专题节目,介绍她的勤奋努力。
在努内忙于照顾生意的时候,邓忠刚则承担起了家庭的责任,他将家里照顾得很好,成为了努内坚强的后盾。
培养女儿,尊重他们的生活
对待自己的女儿,努内更是用心培养。邓嘎米拉和邓鲁奇娅从小就长得十分标致,两人还有文艺天赋,当母亲问她们想做什么时,两人异口同声地表示要当明星,于是努内就将两人往这个方向培养。
她不仅支持女儿们的爱好,还让她们上相关的演艺培训课程,最终,两个女儿都顺利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真的有可能成为明星。
由于邓嘎米拉、邓鲁奇娅的相貌、气质都很不错,两个人先是当了模特,后来还拍过一些电视剧。在2011年时,她们还曾获得环球比基尼小姐山东决赛的冠军、最佳上镜奖等奖项。
央视《新闻联播》的新春走基层节目还曾采访过邓嘎米拉和邓鲁奇娅,这对姐妹也算是上过《新闻联播》的红人了。
不过,可能是因为早早就遇到了爱情,这对双胞胎最后都没有在演艺道路上走得太远,她们虽然参加过央视、浙江电视台、天津卫视等多地节目的录制,也曾参加过不少活动,但两人都很早就结婚生子,现在更多时候只是当平面模特,而不是当演员。
但努内对此却没有什么抱怨,从努内社交媒体更新的照片来看,努内反而十分享受女儿、外孙、外孙女都围绕在自己身边的生活。
对于努内而言,她用心培养自己的孩子,是为了让她们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束缚她们的选择。
现在,努内的父母也不再担心自己的女儿,他们有时候还会飞到中国来,与女儿一起生活一段时间,看着女儿一家人生活的变化、看着中国的变化,努内的父母对于中国也是越来越喜欢。
空闲时间,努内还经常分享自己的在各地游玩或是带小外孙的日常,可以看出,努内对于自己现在的生活十分满意。
努内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愿意开动脑筋、勤劳努力,不管在哪里,我们都可以用双手改善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命运,哪怕是在异国他乡,也没有什么好害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