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径通幽
无论怎么说,旅程总要继续下去,擦干眼泪让我们先忘记“虎”,从一战开始游览。作为英国现代战争值得大书特书的一笔,几乎在所有英国军事博物馆中一战都是展示最精良的区域,坦克博物馆也不例外。一战厅被布置成战壕一样的场景,游客穿梭在堑壕之中仿佛回到了20世纪初那泥泞的战场。这里有一些很有趣的布置,走过拐角,远处的机枪点忽然开始咆哮,有没有吓到你呢?
拐过几个弯,我们的主角:坦克,终于登场。这里陈列一战时期的多款主力坦克:马克1、马克4、马克5(这辆马克5可还是史上仅有的几辆可以开动的马克5其中之一,从一战维护到现在的难度可想而知)、马克9以及造型略有不同的英美合作型号马克8“自由”号。这里的大部分坦克都开出了专门的窗口供游客参观内部,能够很直观的感受到一战坦克的内部构造。如果之前有玩过《战地1》的朋友可能会对马克5坦克内部还有印象,在这里笔者就亲眼确认了马克5的内部,确实还真的挺宽敞的。
一战虽然是坦克的起点,也是英国人心中的骄傲,但毕竟一战时期的坦克还相当的早期和幼稚,远不如二战坦克多姿多彩,且让我们随着时间继续前行。前方出现的是战间厅,这里展示的是一战二战之间英国在坦克制造上取得的一些成果,不过话虽如此这一块区域的大部分空间在2014年之后用作电影《战马》的相关展示,真正有意义的展品并不多。
但可不要掉以轻心,尤其是多炮塔神教的教徒可要注意了,在这一区域的最后部分陈列着一辆“圣物”,它就是被誉为“多炮塔神教”鼻祖的A1E1“独立”号多炮塔坦克。这种坦克是一战后英军对于装甲力量新方向的一种尝试,于1926年提出原型计划,它在一门3磅主炮(47毫米口径)之余还在四周安装了四个机枪塔,用以增强对多方向敌情的应对能力。英军用其进行了各种测试直到1935年,苏德就是受其影响分别研制了自己的多炮塔坦克T-35以及NbFz坦克。
在这之后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装修中的“虎”厅,此路不通我们只得绕道而行重新前往二战厅。
二战厅是非常大的一个库房,车辆摆的相当杂乱,需要各位自己去慢慢挖掘。这里我给大家讲讲我比较在意的几件展品。首先是“狂怒”,没错,就是电影中的那一辆狂怒。毕竟是一名“影视明星”,馆方将其简单的隔开做了一个小展示间。笑一笑,拍一张,在这留念一下你也是布拉德·皮特了
除此之外这里还有大量的珍贵展品,像是“黑豹”F型炮塔,也就是所谓的“黑豹”2的窄炮塔,英国将其缴获后进行了许多靶场试验,因此游客所看到的F型炮塔已经有些支离破碎。
我个人非常喜欢的“土龟”重型突击坦克同样推荐一看,虽然从结构上它完全可以归类为坦克歼击车,但它的设计初衷是为了突破齐格飞防线的突破坦克,因此名称上还是要遵循传统的。这种坦克总共生产了6辆,现在能查证的仅有3辆,而这3辆中唯一保存完好的就只剩博文顿的这辆大乌龟了。
在英国我们当然是要多看看英伦特产,如果说A39“土龟”好歹也生产了6辆算是小有功绩了,那么它的前辈A38“勇士”可要更珍贵的多。虽然顶着“勇士”这么体面的一个名字,但A38的介绍上开头就写着 “The Worst Tank”(最糟糕的坦克),这种车型仅生产了唯一一辆,它是英国人自己也承认的在二战中设计的最离谱的一个型号。这种车型原本预定要用在远东战场,它脱胎自一种极具英国特色的步兵坦克“玛蒂尔达”。“玛蒂尔达”是一种很特殊的重甲轻型坦克,而目的是突破防线的“勇士”更是将这一点走向极致:它要在仅仅27吨的自重限制下布置正面超过114毫米的装甲(要知道40吨的“丘吉尔”也不过才88毫米的装甲),区区210匹马力的羸弱动力使其公路最大时速仅能达到19千米每小时。
这唯一一辆A38“勇士”被保存至今不为了别的,就是为了警醒后人不要再继续做这种不切实际的梦。
偌大的博文顿藏品之多不是我一句两句说的清的,且让我点到为止留些悬念,留待各位届时自行探索。之前我们说到博文顿有一个区域叫做“坦克工厂”,实际上这个区域不是完全独立的部分,它和二战馆基本上是完全相连的,但在内容上区别比较大。这里被布置成一个坦克装配车间一样的场景,主要展示的车辆正是冷战时期让英国引以为傲的“百夫长”系列。“百夫长”本身不稀奇(最稀罕的“百夫长”MKI在二战馆,也就是《少女与战车》中爱里寿的座车),但这里的展示方式非常有趣,有吊装炮塔中的“百夫长”、刚刚出厂的“百夫长”以及全副武装的瑞典“百夫长”Strv 81,甚至于还有一辆被一分为二,供游客仔细参观内部的“切片百夫长”,很有些互动的乐趣。
除此之外这里还收藏了FV101“蝎式”的原型车、颇具特色的“塑料战车”ACAVP(主要材料由纤维材料制成,被戏称为“塑料战车”)以及一辆瑞典无炮塔坦克Strv 103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博文顿几乎馆藏了从Strv 42开始直到Strv 103几乎所有瑞典坦克的主力车型,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向瑞典出口“百夫长”系列时建立的友好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