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追《去有风的地方》到现在,我虽然没有像有些人一样只关注男女主,但是我也只看到了“有风小院”里的那群人,却忽略了故事中的那些配角中的配角,演绎的才是我们最真实的生活。

尤其是那群可爱又活泼的嬢嬢,更是使得整个故事变得有历史岁月的厚重感,如同一锅浓汤,香味四溢,沁人心脾。

慈祥而深情的谢阿奶。一边说着不能打孩子,一边对着小孙子好一通揍,强烈的反差感,让我们明白什么叫严慈相济。那次去上坟的时候,她对着亡夫的那一通告白,诠释了什么叫真正爱情。

被命运捉弄的凤姨,小女儿早早离世,大儿子锒铛入狱,只剩下老两口相依为命,就是为了帮儿子还债,一辈子省吃俭用,恨不得一分钱当两分钱花,可就算如此,她不抱怨不苛责,一直在默默努力。

温柔贤淑的宝瓶婶,是谢晓春和谢晓夏的妈妈,小葫芦的姥姥。责任心强,吃苦耐劳,独自将俩孩子养大,心疼孩子却不善表达,最担心的就是两个孩子的终身大事。

当然,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阿桂婶——

作为“有风小院”的房东之一兼工作人员,阿桂婶性格强势,喜欢听漂亮话,有点小虚荣。方向感差,平时主要负责“有风小院”的卫生清洁工作。

可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角色,却是整个故事里最通透的人,我甚至觉得,“有风小院”里的那群租客能够被治愈,阿桂婶绝对起到了重要作用。

阿桂嫂清流(快言快语的阿桂婶)(1)

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截图

阿桂婶的虚荣,让我们看到了老家空巢父母的无奈。

相比凤姨,相比宝瓶婶,阿桂婶的人生很圆满。两个孩子,对阿桂婶从来没有秘密,乖巧又懂事。也从不担心俩孩子会长歪,后来年岁渐长,两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去了青岛上学。后来毕业了就留在青岛,工作,结婚,生子,组成自己的小家庭。

可以说,阿桂婶是大多数人梦想中的老年生活,虽然子女不在身边,但逢年过节必定有红包,时不时跟儿女通话,有值得拿出来在社交圈炫耀的事情。

可是,对阿桂婶来说,这恰恰是她人生最大的遗憾。

为人父母大多比较纠结,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可是另一方面又希望孩子可以陪在自己身边,儿孙绕膝,享受天伦之乐。

阿桂婶的俩孩子虽然很有出息,但是他们却算不上孝顺的孩子。

那次,大洋打电话让阿桂婶去青岛,听到消息之后,可把阿桂婶高兴坏了,认认真真准备行李,找菌子晒干打包好,做鲜花饼、乳扇,想着给儿女带家乡的东西,让他们吃到家乡的味道。

可就在阿桂婶做好一切准备,准备出发的时候,大洋却打来电话说自己要出差,让阿桂婶不要过来了。同在青岛的小溪也借坡下驴,爸妈不来了就不来了。

跟大多数空巢老人一样,他们要得并不是孩子买多少礼物,发多少红包,他们只希望儿女能经常回来看看他们,或者他们可以随时去看看儿女。

可是这些,统统都成了奢望。

阿桂嫂清流(快言快语的阿桂婶)(2)

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截图

阿桂婶的通透,让我们看懂了历经沧桑的智慧。

虽然阿桂婶的个性很鲜明,但是最开始的时候,我并没有记住她。

阿桂婶第一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是他点醒马爷那一次。

阿桂婶小学毕业,从没有走过出这片天地;马爷几起几落,见过了很大世面,在正常的情况下,这样的两个人,是很难产生交集的。

可是说也奇怪,就马爷那油盐不进的性格,竟然对阿桂婶的话言听计从。作为“有风小院”里最懒的人,马爷除了坐着之外,顶多也不过做做饭吃,仅此而已。

可是,在阿桂婶的劝慰下,马爷再次有了前行的勇气。

现在想起来,阿桂婶的那段话话,先一针见血地指出马爷 “懒是一种病”,然后阿桂婶告诉马爷人生必须承担起自己该承担的责任。就在马爷为自己的行为辩解的时候,阿桂婶马上告诉马爷,人生最该做的不是“躺平”而是“折腾”。看到马爷依旧在犹豫,阿桂婶告诉马爷,人生的终极目标,并非只有赚钱这一项,而是完成自己该完成的使命。

其实,这些道理我们都懂,马爷也懂,只是我们懂的只是道理,缺少了生活阅历支撑的道理,终究是苍白无力的。

阿桂婶也许说不出华丽的言辞,但是走过半生积累的人生智慧,是人世间最宝贵的财富。正是这些朴实的话语,不仅点醒了马爷,也让许红豆和大麦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

要说阿桂婶是一个智者,似乎也并不夸张。

阿桂嫂清流(快言快语的阿桂婶)(3)

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截图

阿桂婶和凤姨的友情,让我们看到了最淳朴的善良。

其实,阿桂婶和凤姨之间,并没有太大的矛盾,他们之所以会吵架,完全是话赶话赶上了——

本来,阿桂婶要去看儿子,就把给小院打扫卫生的工作托付给了凤姨,因为大洋的临时变卦,凤姨少赚了五十块钱,这件事本来没什么,偏偏这时候阿桂婶口不择言地提及她坐牢的儿子谢强,气得凤姨当场嚎啕大哭。

当然,这里面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当年凤姨的女儿是因为采菌子才坠崖身亡的,所以这么多年来,菌子一直都是凤姨的禁忌,阿桂婶不明就里送凤姨菌子这件事,着实在凤姨的心上扎了一刀。

本以来两人会赌很长一段时间气的,可是此后没两天,凤姨老公(昌叔)突然晕倒住院时,阿桂婶立即开着自己的电三轮把凤姨送到了医院;又因为担心凤姨省吃俭用把身子搞垮,特意做了红烧牛排给凤姨补充营养。

在同一个乡村里,磕磕碰碰三十年,可是只要一方有事,另一方都会准时出现。我们完全可以肯定,如果阿桂婶有事,凤姨绝对会第一个出现。

这就是老家的父老乡亲,平日里为了田边边地角角,为了你家的鸡啄了我家的菜,我家的狗偷了你家的剩饭,他们就能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大打出手。

但是闹过打过之后,他们依旧是最好的乡邻,无论谁家遇到生老病死的重大事件,他们都会准时出现帮忙,而这,就是这世间未经世俗污染的最淳朴的善良。

阿桂嫂清流(快言快语的阿桂婶)(4)

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截图

这样的阿桂婶,其实就是我依旧生活在老家的那些父辈。

他们没有读过多少书,根本没有跳出农门的机会,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就算能有外出务工的机会,他们也只是普通的劳动者。

这一辈子,他们没有去过高档酒店,舍不得喝二十块钱一杯的奶茶,但是他们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自己的孩子身上,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让孩子读更多的书。

可是等到孩子长大之后,却离开了生养他们的父母和乡村,去了外面的世界,顶多不过逢年过节的时候才回家看看。

于是,我们的父辈只好继续困守在乡村里,继续着自己平静无波的生活,日复一日等待着远方的孩子。

平日里,他们虽然有这样的问题,也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但是多年在同一片天空下讨生活,他们早就变成了一个整体。

其实,只要我们静下心来,再回到老家,我们就会遇到我们的阿桂婶,我们会遇到我们的凤姨,也会遇到我们的宝瓶婶还有谢阿奶。

忽然觉得,并非只有大理才是“有风的地方”,当我们倦了累了迷茫了,只要回到我们老家,同样也能治愈自己。

因为在我们的老家,不仅有原生态的生活,还有淳朴善良的父老乡亲,这就够了。

也许,我们最该做的,就是抽点时间回家看看,陪陪依旧留守在老家的父母,也放空自己被庸常生活堆满的心情。

阿桂嫂清流(快言快语的阿桂婶)(5)

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截图

(原创不易,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