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顺县城东南35公里处的太行山崇山峻岭中,坐落着一个名叫夫子岭的小山村。这夫子岭传说是因孔子游学到此小住而得名,所以村中有夫子庙、夫子关等遗址,还有许多关于孔夫子的美好传说。
夫子岭村的人会唱戏,据说已有300多年历史了。这种戏的名称叫做弦腔,始于明代,流传至今。据村中老人们讲,弦腔是明朝时由一位河北落魄艺人传过来的,原戏种系河北丝弦戏,传到夫子岭村后又与当地民歌、方言融合,逐渐演变成了当地独具风格的“夫子岭弦腔”。
夫子岭弦腔,是一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古老剧种,有着三百多年的历史,在其传承发展过程中,历经兴衰和变革,但它以其地域特点、文化特色和艺术魅力一直延续至今。这一民间的草根戏剧剧种所表现的原生态的文化现象,为研究中华民间戏曲文化和戏曲传承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原始资料。2011年,夫子岭弦腔被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00多年来,夫子岭弦腔仅存在于夫子岭村内,周边村镇则无一人会演唱,它的传承方式就是家庭相传、师徒相带。因为没有专门的曲谱和台词,只有依靠师傅唱一句,徒弟跟着学唱一句来学习,所以要学会唱弦腔除了靠自己的领悟和勤奋外,还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在这个仅有400余人的小村子里,弦腔能够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真是让人难以想象。依然健在的一些老弦腔艺人甚至连一个字都不识,但他们却能将整台大戏的台词和曲牌牢记于心中,实属不易。
艺术特色
弦腔乐器由文武场组成,文场乐器主要是板胡,配有四弦、二胡、小三弦、横笛、唢呐、笙等;武场乐器以板鼓为主,配以马锣、铙钹、小铰、小锣、鼓、小镲、云锣等,没有梆子。演出始终由板鼓统领全局,起着整台戏的指挥作用。
弦腔的唱腔结构属板腔体,它有10余套板式和30余首曲牌。唱腔与过门曲牌往往连环式交替运用,形成了唱腔真假声演唱艺术特点。弦腔的传统剧目有50多种,大多为朝代大戏,反映宫廷内部忠奸斗争和军事斗争的故事,它的代表剧目有《吊梅山》、《大进宫》、《罗裙记》、《访洪调》、《两狼山》、《孙膑下山》等。
弦腔《访昆山》
和顺夫子岭村常演剧目:弦腔多表演朝代大戏,半文半武的戏多。行当: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 ,须生唱功戏占较大比重,有“胡子戏”之称。道具服装和晋剧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