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消费者剩余:买方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实际为此支付的量。市场总体的消费者剩余反映了经济福利。

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市场总剩余=消费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

=(消费者意愿-实际支付量) (实际支付量-生产者成本)

=消费者意愿-生产成本

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这是一个假设条件,事实上有时非完全竞争,一小群卖者或买者控制市场价格,这种影响价格的势力为市场势力会使价格与数量背离供求均衡,市场结果不只影响买卖双方,更有可能影响第三方。

国际贸易

世界价格:一种物品在世界市场上所通行的价格。

当国内价格低于世界价格时,国内价格会上升至国际价格,会导致消费者剩余减少,而生产者剩余扩大,由于出口部分会导致总剩余增加。

当国内价格高于世界价格时,国内价格会降低至国际价格,会导致消费者剩余增加,而生产者剩余减小,由于进口部分会导致总剩余增加。

因此贸易会使一国的经济福利增加。

关税的影响:

关税一般指进口关税,降低或提升外来品进入国内市场的门槛,而且主要是针对进口物品,进口物品又意味着国内价格要高于国际价格,因此增加关税会增加购买成本,影响消费者,同时关税的增加会导致价格的增加,同时影响国内生产者,提升了国内生产者的剩余,因此关税增加,不利于消费者,有利于生产者,反之。

自由贸易的观点

工作岗位论:某个行业商品的进口国,会导致本行业减产,工作机会减少,短期会带来危险,但是利于劳动力转移至本国内出口产品行业,整体利益会上升,但对于短期个人来讲如不追求向上突变,则是较大的损失。对离岸外包来讲,将国内部分业务转移至低人力成本的国家进行生产,有利于提升产业利润。对于美国来说,目前离岸工作是蓝领则不会成为热点政治问题,但是到了白领会使得的一个自信的社会阶层感受到威胁。

国家安全论:目前的芯片,半导体、5G,在美国以国家安全论对中国的压制与打压。

幼稚产业论:当某个新兴产业在国际市场不具备竞争力,但是长期将是一个好行业,短期的维护与支撑,保护某些特定产业,若后续的发展是可期的,则是有价值的,否则也是会被国际头部企业压榨,目前中国的芯片,半导体就是处于这样的产业中。

不公平竞争论:国家退税补贴以支持某些产业内销外销的发展,是有利于消费者,但是对另一个国家的生产者是压制的,同时出口国的退税压力是压在纳税人身上。

自由贸易会使一个国家变富,并没有说明自由贸易会使每个人都变富,对于缺乏竞争力的人来说更是一场经济利益的压榨与打压。

生产成本

总收益:企业出售产品或劳务所得到的货币总量。总成本:企业用于生产投入品的市场价值,利润=总收益-总成本。

生产函数:投入量与产出量之前的关系;边际产量:增加一个单位的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边际产量递减:边际产量随着边际增加而减少的特征。边际效用递减在心理学上普遍存在,如双方关系的边际效用递减。

固定成本: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如生产厂房的租金;

可变成本:如生产过程中的电力和按件计费的人工费;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竞争市场:市场上有许多卖者与买者,买卖双方单独无法影响市场价格,各个卖者提供的物品大体上是相同的。

垄断

垄断企业:没有相互替代品的产品的唯一卖者企业

形成垄断的三个主要原因:

垄断资源:生产所需关键资源被单个企业占用;

政府管制:政府给予单个企业生产物品或劳务的权利;

生产流程:某个企业能以低于大量生产者的成本生产产品;

垄断行业的供需曲线,只有需求曲线,没有供给曲线,垄断行业作为价格的制定者,价格并不随数量而进行波动。

垄断市场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因此通过法律增强竞争,反垄断法,通过政府价格管制对电力、供水行业进行价格制定,如收益小于成本,采取政府补贴形式进行平衡。

垄断竞争

在垄断与完全竞争之间的不完全竞争,寡头:只有几个提供相似或相同的卖者市场结构,如电信市场,石油市场;

垄断竞争:许多企业出售相似但不相同产品的企业的市场结构。

微观经济学中什么是生产要素(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生产要素)(1)

关于广告的争论:

广告的批评者:许多广告是心理性的,而不是信息性的,商业广告创造了一种本来就不存在的欲望。广告抑制了竞争,向消费者夸大了各产品之间的差别。通过增加产品差别意识来促进产品的忠诚度,广告会使买者不太关心相同产品的价格差,每个企业的出售价格都要包含产品广告的价格成本。

广告的辩护者:企业用广告向客户提供信息,价格、存在、途径,提高了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使新企业更容易进入市场,抢占现有企业市场。

寡头市场双头,只有2个企业,如果2家企业就生产的产量与销售的价格达成一致就是勾结,并形成一个联合行事的集团卡特尔。寡头希望形成卡特尔并赚到垄断利润,但现实中卡特尔集团对于如何 瓜分利润及反垄断竞争法律的限制是很难形成勾结。

寡头维持垄断利润有困难,垄断结果对寡头整体来讲是理性的,但每个寡头都有违背协议的激励,利己使寡头难以维持低产量高价格的合作结果。

生产要素市场

劳动、土地和资本是最重要的三大生产要素;

劳动市场也受供求力量所支配。是什么会引起劳动需求曲线的移动?

产品价格:如目前的大宗商品涨价会刺激产品的出售需求量,为追逐利润,企业会扩大生产规模而增加对劳动就业市场的需求量。

技术变革:技术变革会减少劳动需求,增加资本需求从而导致劳动就业市场的转移与向更高深的专化业方向发展。

劳动供给曲线的移动:

1、工作与闲暇时间的取舍;

2、嗜好变动:女性职业化的发展;

3、可供选择的机会:有更高利润的就业机会;

4、移民:美国控制移民进入,避免过多的劳动供给影响本国的就业市场。

黑死病的经济学

14世纪的欧洲,鼠疫的流行使得在几年内失去了1/3的人口。我们看看这场灾难幸存者的影响。

人口减少会使得劳动供给减少,同步社会需求也会减少,但总体提高了工资水平,由于劳动供给减少,用于耕种土地的工人减少,土地的供应量增加,土地租金减少,劳动产量增加,农民阶级的工资收入增加,土地阶级收入减少。

收入与歧视

补偿性工资差别:煤矿工人得到的工资高于其他有相识教育水平的工人的工资;工人夜班的工资要高于同类白班工人的工资,高出部分用于补偿所承担的风险。

人力资本:对人的透支的积累,如教育与在职培训。为什么教育提供了工资,因为受教育程度高的工作有关较高的边际生产率,教育程度高度的工资差可看作是受教育程度的补偿性工资差别。另外能力、努力与机遇也会决定收入差。

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趋势会与前期的农业发展趋势相似,随着技术变革,生产率的提高,所需要的工人会逐步减少,就业机会减少,低生产率劳动力会被无情的压榨与转移,会遭受阵痛,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观察今天的经济,两类工作正处于上升阶段,第一类工作涉及确定并解决新问题:研发、设计、工程、高水平销售、广告、创作家、律师、银行家、金融家、医生等;第二类工作涉及私人服务:电脑、机器人不能从事这类工作,这类工作要求关注与关心如护士、理疗师、保安、医院护理人员,这类工作由于产业的转移,大量制造业劳动力涌入这个市场,从而造成第一类与第二类的收入差距扩大,解决方案就是使国人获得更好的教育来刺激向上的流动性。

恐怖分子的人才资本

恐怖分子一般都是具备高端受教育能力的人而不是穷人,人只有被满足了基本物质需求才会去考虑私人理念的实现,受过教育的工作更能胜任各种工作,即使是毁灭性的工作。9.11事件中的恐怖分子不是没有受过教育的穷人,而是拥有高学历,受过西方教育的人。

工资的差别:歧视

对仅仅由于种族、宗教、性别、年龄或其他个人特征不同的相似个人提供不同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