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是脊椎动物中的第二大类群,它在生殖和发育上有哪些适应于陆地生活的特点呢?本节课通过观察鸡卵的结构,帮助学生认识到鸟卵复杂的结构是鸟类适应于复杂多变环境的基础,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再通过观看有关影片,进一步认识鸟类的生殖和发育,使学生理解鸟类的繁殖行为对种群繁衍的意义。
教学目标:1. 说出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2. 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说出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用正确的观察方法认识鸟卵的复杂结构,自主建构“鸟卵的复杂结构增强了鸟类对陆地环境的适应”的概念。
教学流程:新课导入
展示各种鸟类的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认识这些鸟吗?最喜欢哪种鸟?”;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生活常识,回想鸟是如何繁衍后代的。通过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带着问题走进鸟类的世界,共同探讨有关鸟类的生殖和发育的问题。
环节一:鸟卵的结构
教师:要了解鸟卵的结构,可以从我们最熟悉的鸡卵入手。鸡卵也叫鸡蛋,是我们早餐中经常出现的美味。同学们认为鸡卵由哪些部分构成?鸡卵的哪一部分将来会发育成可爱的小鸡仔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实验来共同探究鸡卵的结构。
同学们先观看老师在大屏幕上的演示,然后动手观察自己手中的鸡卵。观察鸡卵的表面,用放大镜看看卵壳的表面是否光滑?
学生:鸡卵壳表面不光滑,有很多小的凹陷。
教师:对的,同学们观察的很好。接下来我们将鸡卵放入温水中,看看卵壳的表面会发生什么变化,有什么特别的现象?
学生:卵壳上慢慢出现了很多小气泡。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小气泡是如何产生的,卵壳上的小凹陷是否有卵与外界相通的结构?讲解卵壳表面有许多气孔,可以进行气体交换。
教师:用剪刀将鸡卵的钝端轻轻敲出裂纹,用镊子将破裂的碎卵壳除去,看看卵壳下面有什么结构?
教师:我们可以看到,卵壳下面有半透明的空腔,这个空腔就是气室。
教师:气室这个空腔,又是介于什么结构之间呢?我们通过下面的操作一起来探究。用剪刀将外壳膜揭开后,还有一层内壳膜,外壳膜和内壳膜之间的空腔即为气室。气室内贮存气体,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
将壳膜内的卵白和卵黄倾倒到一个培养皿中,对照教材中鸡卵的结构图,观察卵的结构。
学生通过讨论观察,认识到鸡卵的结构,由卵黄、卵白、卵黄膜、系带、胚盘构成。
教师:同学们都正确观察到了鸡卵的结构,那这些结构分别有什么作用呢?鸡卵的哪一部分将来会发育成小鸡呢?请同学们讨论后进行回答。
学生讨论后分别认识到鸡卵各结构的功能,并且带领学生们归纳总结各结构的功能: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们认知并总结鸟卵的复杂结构增强了鸟类对陆地环境的适应能力:
1. 鸟卵外包有坚硬的卵壳和卵壳膜,有很好的保护和防止水分散失的作用。
2. 鸟卵内有大量的卵白和卵黄,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充足的水分和营养物质,发育时摆脱了对水的依赖,可以更好的适应陆地生活。
环节二: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展示鸟类交配、筑巢、繁殖等过程。引导学生分析出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为: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伴随着复杂的繁殖行为。
板书设计:一、鸟卵的结构
二、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求偶 → 交配 → 筑巢 → 产卵 → 孵卵 → 育雏
总结:本节课在环节一中,通过展示教学,教师不仅能够在大屏幕上进行实验展示,让学生观察观察鸡卵这一实验的操作细节及注意事项;另外还能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验中来,动手探究鸡卵的结构,获得感性认识。
实验室中3D立体的鸡卵结构模型,方便学生对极薄的内外壳膜进行仔细地观察,突破了传统教学环境中操作细节难呈现的困局。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鸟卵的复杂结构增强了鸟类对陆地环境的适应能力。
环节二通过视频录像,展现鸟类复杂的繁殖行为,引领学生认识到鸟类的一系列繁殖行为才使得鸟类对陆地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爱鸟护鸟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