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王看到秦灭赵之战 龙腾史记中的匈奴问题(1)

战国七雄赵国

赵是秦的亲戚。秦和赵共同的祖先中衍,是殷帝大戊的马车夫。他的后裔蜚廉有两个儿子:哥哥恶来在殷纣王手下,武王伐纣时为周人所杀,是秦的祖先;弟弟季胜,是赵的祖先。季胜的曾孙造父很受周穆王宠幸。造父选取毛色、力量相当的八匹骏马调教后送给周穆王,又去潼关附近的桃林塞偷了骊(黑色的马)、骅骝(赤色的马)、绿耳(青黄色的马)等骏马献给穆王。于是,穆王让造父做了他的马车夫,驾着骏马拉着的马车一路向西,去见了西王母,跟西王母在瑶池饮酒作乐。就在穆公乐而忘返时,徐偃王(徐夷国君,东夷盟主)反。穆公骑着骏马一日千里地回到了周,大破徐偃王。因为造父献马有功,赐以赵城(山西省南部,汾河纵贯其中),从此有了赵姓。

造父以下六世就到了奄父。周宣王伐戎时,为他驾车的就是奄父。后来,奄父的儿子叔带去了晋国,为晋文侯服务,于是,晋就有了赵姓。

晋文公重耳在外流亡时,叔带的后裔赵衰是他的死党。文公返晋即位后,赵衰因为功劳最大,主持了晋国国政。赵衰死后,他流亡在翟期间与赤狄女人生的儿子赵盾接替他继续主持晋国国政。赵盾死后,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发生了司寇屠岸贾灭赵氏的事件;赵氏一门,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都死于这个事件。赵朔的遗腹子赵武在两个狭义的门客程婴和公孙杵臼的帮助下,活了下来。十五年后,在韩厥的帮助下,赵氏的冤案被评反;屠岸贾因为制造了这个冤案被灭族。赵武成人后,继承了他先人的爵位和封地。三十九年后,他做了晋国的正卿,和韩宣子、魏献子一起把持了国政。他死后,他的儿子景叔继承他的事业,晋进入了所谓的六卿专国的时代。景叔死,儿子赵鞅成为他的继承人,这就是有名的赵简子。

匈奴王看到秦灭赵之战 龙腾史记中的匈奴问题(2)

赵简子肖像

有一天,赵简子忽然病倒,五天里不省人事,手下大夫无不惊恐。于是,他们请了当时著名医生扁鹊(名越人,又号卢医,渤海郡郑,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扁鹊诊断后出来,说没事,三天后他自会醒来,醒来必有话说。而且还讲了个案例,说秦穆公也曾经这样,七天后醒来,说他到天帝的居所去了,快乐极了。之所以呆那么久,是因为刚好有东西要学。天帝告诉他,晋国将大乱,五世不得安宁,但后来晋将称霸,未老而死。称霸的那个人的儿子将令国家男女无别。秦穆公的话被公孙枝记录下来秘密收藏,这就是所谓秦谶(谶,指将来要应验的预言、预兆)。果然,后来晋国发生了骊姬之乱,文公之霸,襄公败秦师于崤而回来后放纵淫乐。

两天半后,简子醒来,说他到天帝的居所去了,快乐极了。跟着众神在鈞天(《辞海》:天之中央。《吕氏春秋·有始》:天有九野……中央曰钧天。高诱注:鈞,平也;为四方主,故曰钧天)游玩,聍听广乐(《辞海》:亦称“鈞乐”,“钧天乐”。神话中天上的音乐。《列子·周穆王》:王实以为清都紫微,鈞天广乐,帝之所居),观看万舞(《辞海》:舞名。《诗·邶风·简兮》: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毛传》:以干羽为万舞,用之宗庙山川。陈奂传疏:干舞,武舞;羽舞,文舞。曰万者,又兼二舞以为名也)那音乐听上去不像夏、商、周三代之乐,似乎更动人心魄。突然,一头熊扑过来抓他,天帝命他放箭;他射中了熊,熊死了。又来了一头罴;他射中了罴,罴死了。天帝非常高兴,赐给他两个盛食物的竹器,都配有分食物的刀具。他看见有个小孩在天帝的旁边。天帝注视着一头翟犬,说等这个孩子长大了,我就把这头翟犬赐给他。又告诉他,晋国将会衰落,七世之后就会灭亡。姓嬴的人(赵的祖先姓嬴)将会在范魁(地名,所在位置待考;魁,小丘) 的西边大败周人,但不可能占有那片土地。现在我回想着虞舜的功劳,恰好我打算把他的后裔中有个叫孟姚的女子配给你的七世孙。简子的话被董安于记录下来秘密收藏。

另一天,简子外出,有人挡道,怎么都躲不开。随从生气了,拔刀想杀了他。挡道的人说,我有事要拜访主君。简子让他过来,走拢一看,说,咦,好面熟,我在哪里见过你。挡道的人说,请左右回避一下,我有事要说。左右的人回避之后,他说,您生病的时候,我就在天帝的旁边。简子说,对,你确实在,你来见我,有什么话说?挡道的人说,天帝让您射熊与罴,熊、罴都死了。简子说,是的,但那又如何?挡道的人说,晋国将有大难,您将首当其冲。天帝让您灭二卿,熊与罴就是这二卿的祖先。简子说,天帝赐给我盛食物的竹器,都配有分食物的刀具,什么意思?挡道的人说,意思是您的儿子将灭掉两个狄人国家,这两个国家都姓子。简子说,我看见一个孩子在天帝的旁边,天帝嘱托给我一头翟犬,说等这个孩子长大了就把它赐给他,赐那个孩子翟犬干吗?挡道的人说,那个孩子就是您的儿子。翟犬,就是代国的祖先,您的儿子必将占有代国。您的后代中,将会有人改革朝政,身着胡服,从狄人手里兼并两个国家。简子问挡道的人的姓名并请他去当官。挡道的人说,我是个荒野之人,不过就是来传达天帝之命罢了。说着,就不见了。简子记录下这席话并收藏在家里。

另一天,姑布子卿(春秋时期著名相士,生平事迹不可考)来见简子,简子把所有的儿子都叫来让他看相。子卿看了个遍,完了说没有一个孩子将来可以做将军。简子说,那赵氏岂不是要灭了吗?子卿说,我曾经在路上看见一个孩子,可能是您的孩子吧。简子叫儿子毋恤来,毋恤到后,子卿站起来说,这才真是做将军的料啊!简子说,这孩子的母亲是个卑贱的奴婢,是翟人,怎么说这孩子能够做高贵的将军呢?子卿说,这是天意,现在虽贱但将来必贵。这以后,简子把所有的儿子找来谈话,发现毋恤最贤能。有一天,简子又把所有的儿子叫来,说我有一道宝符藏在常山之上,先得者有赏。所有的儿子跑到山上,到处找,都没找到。毋恤回来后说他找到了。简子问他找到什么了。毋恤说,站在常山(《辞海》:古山名。本名恒山,西汉避文帝刘恒讳、北宋避真宗赵恒讳改。为五岳中的北岳。在今河北曲阳西北)之上向下看,看见的是代国(《史记正义》:《地道记》云:恒山在上曲阳县西北百四十里。北行四百五十里得恒山岌,号飞狐口,北则代郡也),他找到的就是代国。于是,简子废掉了太子伯鲁,而以毋恤为太子。

后来,赵简子的梦和挡道者的话开始一一兑现。

晋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8) ,范、中行氏二卿作乱。

晋定公二十一年,赵简子攻破邯郸,中行文子奔柏人。简子又围柏人,中行文子、范昭子奔齐。赵氏终于占领了邯郸、柏人。范、中行二家的其他城邑归晋所有。但赵氏在名义上既然是晋卿,实际上就控制了晋的大权,拥有的奉邑跟诸侯差不多。

晋出公十七(公元前458年) ,赵简子卒,太子毋恤代立,是为赵襄子。

赵襄子的姐姐是代王夫人。赵简子的葬礼举行之后,丧服还没有脱掉,赵襄子就北向登上了夏屋山(古山名。又名夏壶山、贾屋山、贾母山。在今山西代县东北,和句注山相接,为山西北部险要之地),邀请代王相见。宴会上,襄子让厨师带着有秉的铜枓(方形,取斟水器)招待代王及随从。席间,襄子秘令厨师们利用斟水机会,一齐操起铜枓击杀代王及随从。完事后,襄子就举兵灭了代国。襄子的姐姐知道后,哭得呼天抢地,拔下头上的簪子,用簪子结果了自己。代人非常怜悯这个姐姐,于是把她自杀的那山命名为摩笄之山。

赵襄子立四年,晋主持国政的知伯跟韩、赵、魏三家分了中行氏、范氏的从前的领地。晋出公不服,在齐、鲁两国组织了干涉军。于是,四卿恐,合力攻出公。出公奔齐,死在路上。于是知伯立了晋懿公。这以后,知伯越来越骄横,竟然向韩、魏两家索要土地,韩、魏惧怕知伯,都给了土地;向赵索要,襄子不予。知伯大怒,率韩、魏两家攻赵。赵襄子奔晋阳。

就在赵襄子奔晋阳的时候,原过跟随襄子,掉了队,到了王泽(《正义》:《括地志》云王泽在绛州正平县南七里也) 这个地方的时候,碰见了三个人,这三个人腰带以上看得见,腰带以下看不见。他们交给原过两节竹筒,竹筒两头是封死了的,说把这个替我们交给赵毋恤。原过赶上赵襄子后,告诉襄子这件事。襄子斋戒三天之后,亲自剖开竹子,里面有朱笔写的文字,说赵毋恤,我是霍泰山(即霍山,也称太岳山。在山西霍县东南)山阳侯的天使。三月丙戌那天,我将让你反灭知氏。但事后你要为我立庙,让我享受一百座城邑的供奉,我将赐给你林胡(又称林人、儋林,为林中胡人之简称,生活于森林中,活动于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包括今伊金霍洛旗、东胜区和准格尔旗及东越黄河到晋北山地森林区)之地。到了你的后世,将会出一个强健的国王,脸色赤黑,龙颜而鸟嘴(噣,特指钩形的鸟咀),鬓角、嘴边、两腮的胡子像麋鹿,有着宽阔的胸膛,从下而登,露着右边的膀子,驾着马车,拥有龙门河(沁河支流。发源于山西阳城县城东南三盘山东麓,南流经三窑乡神仙洞,在河南省境内的木公山入沁河)上游的全部地区,一直到休溷诸貉(指戎狄之地),南伐晋之别邑(指韩、魏的城邑),北灭黑姑(一个戎国)。襄子再拜,接受了三位神人的命令。

后来,赵襄子果然反灭知伯,与韩、魏瓜分了他的领地。

任继愈先生总主编,卿希泰、唐大潮先生主编的《道教史》介绍:“据《旧唐书·高帝本纪》、《混元圣纪》和《历代崇道记》等书记载: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李渊与隋武牙郎将宋老生交战于霍邑,适‘会淋雨积寻,愧运不给’,就在此时,忽有霍山神称奉太上老君命来告诉李渊‘必得天下’,并且‘八月雨止,路出霍邑东南,吾当济师。’就这样,到‘八月辛巳,高祖引师趋霍邑,斩宋老生,平霍邑。”这个故事很可能是受《史记》中赵襄子的故事的启示编撰的。李渊后来在取天下的过程中援用了赵襄子的策略。

赵敬侯十一年(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分晋。

赵成侯七年(公元前368年),与韩攻周,八年,与韩分周为东周、西周,应了赵简子的梦。

十六年之后,成侯的儿子赵武灵王即位,这大约就是霍泰山山阳侯的天使说的那个伉王(强健的国王)来了。

赵武灵王十六年(公元前310年),他果然因为一个梦,梦见美女鼓瑟歌诗,而娶了吴广的女儿孟姚(《史记集解》:徐广曰;《古史考》云内其女曰娃。《史记索隐》:孟姚,吴广女也。广,舜之后,故上文云余思虞舜之勋,故命其胄女孟姚以配而七代之孙是已。然舜后封虞,在河东大阳山西上虞城是,亦曰吴城。虞吴音相近,故舜后亦姓吴,非独太伯、虞仲之裔)。

赵武灵王十九年的春天,正月,在信宫(《春秋后语》作“信武宫”,在今河北临洺县)举行盛大朝会,赵武灵王召见老臣肥义讨论国是,两人会谈了五天。五天之后,赵武灵王北掠中山(白狄的一支,鲜虞仿照东周各诸侯国于公元前507年建立的国家,位于今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一带,在赵、燕之间,因都城中有山得国名)之地,直至房子(赵邑,在今河北武宫”,今河北高邑西南) ,抵达代国之境;北到无穷(今河北张家口北) ,西到黄河,登临黄华之山(西河侧之山名,在今山西山阴县北)。 他召见了楼缓,说我先人根据时事的变化,以漫长的南藩(日人中井积德曰:赵在北边,宜言北藩也。按:就韩、魏言,赵在北边。然就上文代、无穷而言,赵曰南藩,亦无不可)之地,连接漳河、滏河(山西省东部有清漳、浊漳二水,东南流至河北河南两省边境,合为漳河。滏,即滏阳河,源出河北磁县西北滏山,东流入于漳)之险要,修建长城,又攻取蔺、郭狼(蔺,今山西离石西。《考证》:《汉书·地理志》,西河郡有蔺、皋狼。郭狼疑是皋狼。按:郭、皋音相近。皋狼在今山西离石县西北),败林胡于荏(地名,位置不详),但最终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现在,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史记正义》:《地理志》云赵分晋,北有信都、中山,又得涿郡之高阳、鄚州乡;东有清河、河间,又得渤海郡东平舒等七县。在河以北,故言北有燕),东有胡(《史记正义》:赵东有瀛州之东北。营州之境即东胡、乌丸之地。服虔云:“东胡,乌丸之先,后为鲜卑也。东胡:《辞海》:“古族名。因居匈奴(胡)以东而得名。春秋战国以来,南邻燕国,后为燕将秦开所破,迁于西辽河的上游老哈河、西拉木伦河流域。燕筑长城以防其侵袭。另一说法是:“一个古阿尔泰语词Toung-gu<s>的音译,正确的读法应该是“通古<斯>”,即“东胡”实际上是“通古(斯)”一词的异写),西有林胡、楼烦(《史记正义》:林胡、楼烦即岚、胜之北也。岚、胜以南石州、离石、蔺等,七国时赵边邑也。秦隔河也。晋、洺、潞、泽等州皆七国时韩地,为并赵西境也)、秦、韩的边境,而我们没有强大的兵力可以帮助我们,这是威胁江山社稷的形势,怎么办?有高于世俗的声名,必有不被世俗理解的麻烦。我打算变装,让我们的人穿胡人的服装。楼缓说好,但群臣都不愿意。

有一天,肥义陪赵武灵王谈话。赵武灵王说,简主(赵简子)、襄主(赵襄子)的伟业,就是来自算计胡人,从胡人那里得到好处。作为人臣,要以严守长幼顺明的职分为荣耀,以补益百姓帮助君主为通变,这两点是臣子的本分。现在我想踏着襄主的足迹,开拓胡人、翟人的土地,但人世间就找不到这样能尽本分的忠臣。因为敌人弱小,战胜他们就可以用较小的力量而获得较大的胜利,不用百姓过分的辛劳就可以继承往古的殊勋。有高于世俗之功业的人,就必然有不被世俗理解的麻烦;有超凡脱俗之思想的人,就必然招来没经过驯化的世人的怨恨。现在,我打算教导百姓穿胡人一样的服装,像胡人那样骑马射箭,这必然招致世人对我的非议,怎么办?肥义说,我听说犹豫不决的事情就不会成功,变化不定的行为就难以树名。既然你已经决定不管世人理不理解,那就不要考虑天下的议论。有最高道德的人不合于世俗,成就丰功伟业的人不过问众人的想法。昔日,尧为有苗而舞,禹在裸国脱衣,不是他们要放纵自己的欲望去寻求快乐,而是要用德行的力量以节省事功。愚蠢的人事情成功了他也弄不明白,聪明的人事情还没显露他就已经看清,大王你又怕什么呢?赵武灵王说,我不怀疑胡服骑射,我害怕天下人笑我。狂人之乐,是智者的悲哀;愚者所嘲笑的,是贤者的明察。如果世人听从我的安排,胡服的好处是不可限量的。就算举世都笑我,胡地的中山我也一定要占有。

于是,胡服骑射开始在赵国推行。

赵武灵王自上而下推行胡服的时候,首先选择让公子成(又作公叔成,成侯之子,赵武灵王之叔) 穿上胡服。派王渫去(《赵国策·赵策》作王孙緤。武灵王之叔)告诉公子成,他就要穿上胡服上朝了,希望公子成也能穿。还带给公子成一大套胡服利国利民的大道理,希望他能接受,能以身作则。可是公子成不服,理由是中国是智慧之所在,万物之所聚,圣贤之所教,仁义之所行的地方,有《诗》、《书》、《礼》、《乐》之所用,异敏技能之所试,是远方蛮夷崇奉观摩学习的榜样,怎么会反倒让我们穿蛮夷的服装呢?

于是,赵武灵王亲自到公子成家拜访。再次苦口婆心地讲他推行胡服骑射的道理,重点讲了赵国所面临的形势。说,我国东有黄河、薄洛之水,与齐、中山两国共临,而我们没有船舰可用。自常山至代、上党,东有燕、东胡的边境,西有楼烦(北狄一支,约春秋之际建国,疆域大致在今山西省西北部的保德、岢岚、宁武一带。另一说法是周天子所封诸侯,子爵)、秦、韩的边境,而我们又没有骑射作为战备。我没有船舰可用,挟持水上百姓,我拿什么去守黄河、薄洛之水?不变服骑射,拿什么去防卫我们与燕、三胡(林胡、楼烦、东胡)、秦、韩的边境?昔日,简主差点守不住晋阳以及上党,而襄主兼并戎人,攻取代国以挤压胡人的势力,哪个愚蠢哪个聪都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从前,中山仗恃齐国军队的强大,侵略我国,侵暴我民,引水围鄗(邑名,春秋属晋,战国属赵,故城在今河北省柏乡县北),危及我社稷神灵,鄗邑几乎不能确守,先王引为耻辱,而至今我们也未能雪耻。如果有了骑射之备,近可以方便上党的防卫,远可以报中山之仇。

公子成服了,再拜稽首。赵武灵王乘机发给他胡服。第二天他就穿着胡服去上朝了。于是,胡服令正式下达。

匈奴王看到秦灭赵之战 龙腾史记中的匈奴问题(3)

邯郸胡服骑射雕像

胡服令下达之后,阻力仍然存在,大批大臣上书反对,赵武灵王又耐心细致地对他们作了思想工作。于是,开始在民间招募学习骑射的人。

赵武灵王二十年(公元前306年) ,赵攻掠中山,到了宁葭(今河北获鹿县北) ;西,攻掠胡人之地,到了榆中(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东部) ,林胡王献马。回来后,赵派楼缓出使秦国,仇液出使韩国,富丁出使魏国,赵爵出使齐国。代国丞相赵固主管胡人事务,专门招募胡人士兵。招募胡人士兵的策略很可能启示了后来的霍去病,他也招募了很多适应对匈奴作战的匈奴士兵。

两年后,赵武灵王发动了对中山的战争。这次战争,赵军兵分两路,赵武灵王亲率右、左、中军,取鄗、石邑(一名石志,今河北今鹿泉市南故邑)、封龙(今河北元氏县境内) 、东垣(今石家庄市区东古城一带)。牛剪率领车骑,赵希率领由代人和胡人新组建的骑兵部队走地势险要的山路。两军会师曲阳,攻取丹丘(今河北曲阳西北) 、华阳(今河北唐县西北) 、鸱之塞(又作鸿上塞,今河北涞源南) 。中山王愿意献出四邑求和,赵武灵王同意罢兵。但两年以后他又发动了对中山的战争。

战争中,新的骑兵兵种大大增加了赵军的军力,有力地证明了实行胡服骑射政策的正确性。于是,赵五灵王二十五年,赵武灵王下令让周袑穿着胡服给太子王子何上课。第二年,又发动对中山的战争,向北至燕、代,向西至云中(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西南) 、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 。

赵武灵王二十七年,在东宫召开盛大朝会,赵武灵王传位给太子何,是为赵惠文王。赵武灵王退位,自称主父。

主父令太子治国,自己身穿胡服率领大夫们专门在西北边境攻掠胡人的土地。甚至想从云中、九原,南下袭击秦国。为了侦察秦国,他化装成使者去见秦昭王。秦昭王不知道,过了会儿觉得这个使者有点不同寻常,仪态奇伟,器宇非凡,不像是给人家做臣子的。于是下令追赶,而这时候主父已经安全出关了。后来,秦昭王知道他就是赵国主父的时候,惊恐不已。

赵惠文王二年(公元前297年),主父巡视新的占领区,经过代地,向西,在黄河西岸遇到了楼烦王,又招募楼烦士兵。第二年,灭了中山。

赵惠文王四年的春天,赵国发生宫政变,两个不法大臣率兵把主父围困在沙丘宫里。主父靠嚼谷子维持。三个月之后,嚼完谷子,就饿死在沙丘宫里。

这以后,赵对北方主要采取了守势,而倾其主力对付中原各国了。赵惠文王二十六年(公元前273年),攻取了曾经被东胡强制代地百姓叛离赵国而占有的土地。

赵王族有着丰富的翟(狄)人血统,这是赵和翟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的原因,也可能是几代赵王都性格强悍的原因,是赵在华夏各国中率先组建新的骑兵兵种的原因。但三家分晋之后,赵能够成为强国,在文化上跟它融合了翟、胡的长处,不拘于成法有关;在军事上,跟它长时间推行的北进策略有关。在中原各国力量强大的情况下,只有北进,利用翟、胡的长处以制相对弱小翟、胡,赵才能争取到足够的生存发展空间。

推行北进战略有可能遭遇的阻力不在北方的翟、胡,而在赵国内部,在文化保守主义。为了确立赵来得不太名正言顺的诸侯地位,和克服内部文化上的保守主义,赵简子甚至求助于神学依据,通过梦的神异来说明自己得到诸侯地位是受命于天,压服内部的文化保守主义,这就是赵简子的梦的来历,是原过和赵襄子共同编造的奇遇的来历。梦作为欲望的表现(尽管这个梦太离谱,有太重的编造痕迹,但它终归被描述为梦),在这里主要是政治欲望。我们完全可以把赵简子的梦解读为赵的立国、发展和北进政策的纲领,而把赵襄子的奇遇解读为实施这个纲领的近期计划。赵襄子当然是这个纲领和计划的实施者,正是他策划并进行对代的战争,并消灭了代国,但真正完成赵简子的纲领的是推行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而这个时候,他已经不需要像他的前辈那样做梦和奇遇了,他需要的只是在现实中的进攻进攻进攻。在他的领导下,赵发动了四次对中山的战争,并彻底消灭了中山。从此,赵成了北方无法撼动的力量。

胡服骑射只是为了配合北进策略的手段,它的主要内容是组建骑兵。骑兵是来复枪出现之前陆军中最厉害的兵种。它能以突袭的方式打击敌人,又能迅速地脱离战场。由于速度快,骑兵通常执行侦察、包抄,奔袭,骚扰敌人的任务。直到今天,美军还把搭乘战斗侦察车辆或直升机实施侦察任务的部队称作装甲骑兵或空中骑兵。春秋以前华夏的兵种主要是车兵,步兵配合车兵作战,国家的军力是以拥有兵车的数量来衡量的,基本没有骑兵这一兵种。春秋时期步兵兴起,战争主要是以车、步两个兵种协同作战的方式展开,已经有了少量骑兵,但还不是独立兵种,在战争中只是辅助力量。是赵武灵王组建了华夏第一支骑兵部队,从此骑兵作为一种独立的兵种正式登上华夏战争的舞台。

作者:何国辉

编辑:闫云飞

点击关注【黼黻观史】带您一起品读更多的史记中的匈奴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