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拜登政府的《核态势审议报告》一拖再拖,日前终于露出真容不客气地讲,这是一份再次让人失望的美国核态势评估文件虽然表面上涂抹了一些核军控的脂粉,但其实质与特朗普政府的核战略没有什么根本区别,实在看不出这是竞选期间大唱核军控高调的执政团队绞尽脑汁炮制出来的“大作”,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美国太平洋舰队二级战备?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美国太平洋舰队二级战备(美国新版核战略继续张牙舞爪)

美国太平洋舰队二级战备

来源:环球时报

拜登政府的《核态势审议报告》一拖再拖,日前终于露出真容。不客气地讲,这是一份再次让人失望的美国核态势评估文件。虽然表面上涂抹了一些核军控的脂粉,但其实质与特朗普政府的核战略没有什么根本区别,实在看不出这是竞选期间大唱核军控高调的执政团队绞尽脑汁炮制出来的“大作”。

特朗普政府增加核武器使用场景、降低核武器使用门槛的做法改变了吗?没有。特朗普政府首次威胁使用核武器报复太空和网络攻击,当时就饱受国际社会诟病。拜登政府口口声声说核军控很重要,承诺要降低核武器在国家安全政策中的作用。但它通过所谓系统考察“现有的和新兴的具有潜在战略影响的非核威胁”,声称用核武器威慑这些非核威胁是“必要的”。换言之,拜登政府不仅没有采纳“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就连它的“核武器的唯一目的是用来威慑和反击核攻击”的宣示也很不完整,而是开了一个巨大的“后门”。它不仅要用核武器威慑核攻击,而且还要威慑其他的非核战略攻击。

特朗普政府强调低当量核武器、准备打有限核战争的做法改变了吗?没有。计划用潜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携带低当量核弹头是特朗普政府核战略另一个广遭批评的地方,因为这将增加核冲突的风险。拜登政府对此的评估结论是,为了让美国动用常规军力无所忌惮,就必须“遏制有限核武器使用”,而低当量核武器就是“遏制有限核武器使用”的重要工具,所以它决定继续在潜射弹道导弹上安装低当量核弹头。在潜射巡航导弹上安装低当量核弹头的计划倒是取消了,但原因不是为了防止核冲突,而是核武库里已经具备类似能力,无需重复投资。

特朗普政府增加核武投资、推动“核三位一体”现代化的做法改变了吗?也是丝毫没有。陆基方面,“哨兵”洲际弹道导弹将如期取代“民兵III”成为新一代陆基威慑力量。海基方面,“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将从2030年起取代“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空基方面,B-21“突袭者”战略轰炸机将取代B-2A战略轰炸机。F-35A战斗机也将携带核弹头,逐步取代F-15E战斗机执行北约核任务。

非但如此,美国新版《核态势审议报告》还在核格局论述、核保护伞运用方面走得更远。与此前不同,新版报告不顾中国与美、俄核力量规模差异巨大的客观事实,硬造出一个“核三体时代”的幻象,称美国在本世纪30年代将“首次面临两个核大国作为战略竞争对手和潜在对手的局面”。它的一些论述“很不专业”。例如,它不顾中国一贯坚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毫无根据地臆测中国可能“首先使用核武器”。同样没有任何依据,它就大胆预测中国的核武器数量将达到1000枚。核武器如此事关重大的事情,它讲起来却如此轻佻,不由让人怀疑其背后意图。

比以往的《核态势审议报告》更甚,新版报告试图进一步强化与盟国之间的“核共享”。它计划在美日韩以及美日韩澳之间举行更高级别的会议,并强化所谓危机管理磋商。美国还将继续在“印太”地区部署战略轰炸机、核常两用战斗机和核武器,并通过弹道导弹潜艇访问和战略轰炸机巡航显示核肌肉。

当前,国际社会正面临冷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核形势。一个在核领域张牙舞爪的美国,会吓倒被它视为“竞争对手”或“潜在对手”的国家呢,还是会刺激更多的国家发展自卫能力包括核能力,以防美国的武力干涉与讹诈呢?对于一些持续紧张甚至已经燃起烽火的地区危机来说,它是火上浇油呢,还是釜底抽薪呢?对于日益撕裂的国际社会而言,它是促进了世界大同呢,还是推动了集团对立呢?明眼人当然会有自己的答案。

当年特朗普曾质疑既然美国有核武器为什么不使用,一时舆论大哗,美国国会甚至热议是否有必要对总统动用核武器的权力加以限制。现在拜登政府手下军控专家云集,但评估这么长时间,基本结论却与特朗普政府没什么本质区别,有些地方甚至更为过分。国际社会怎么能对美国“理性”管理和使用其核武器保有信心呢?

如果说美国新版《核态势审议报告》有什么值得肯定的地方,那么其中一点就是它重申了年初五个核武器国家关于“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的联合宣言。但对宣言的支持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必须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核战争既然打不得,那就应该抬高核武器使用门槛,至少要严格做到核武器只能用于威慑和报复核攻击。此外,超级核大国要率先把过多的核武器裁下来,不要左顾右盼为拖延核裁军找借口。被普遍认为在军控方面经验丰富的拜登政府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实在没有必要跟在特朗普政府后面,搞了一番“学究式研究”后故作大有深意之状说:原来前任政府都是对的,那样只会招来更多失望和批评。(作者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军控研究中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