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
南师大的录取通知书火了!
鲜红底色、凹凸烫金
满眼都是金榜题名的喜气
当看到金光闪耀的100号楼时
瞬间就勾起了作为毕业生的我
对母校深切的怀念!
初见南师在仙林
还记得报到那天,当校车从玄武大道拐进仙隐北路,抬眼就看到了巨石上的“仙林”二字,学长学姐告诉我们,看到它,离学校就不远了。从那以后,这两个字就犹如灯塔一般指引着我们回家的路。
进入文苑路,学校便映入眼帘。朴素大方的正大门上,书写着浑厚苍劲“南京师范大学”,后来知道写字的人,是江苏省书法协会主席,也是南师大中文系的毕业生,尉天池教授。
还记得第一次进校门的时候,巍峨的敬文图书馆矗立在中轴线上,像一本打开的书,后面的钟楼就如一枚书签。那时候,我们还不曾预料,后面四年的大部分时光都将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度过。
那时候,我们还不知道广场上的喷泉水池一年只开两次,开学一次,毕业一次。池子里的睡莲花开了落,落了又开,这里永远是铁打的毕业照背景,人却换了一届又一届。
那时候,我们觉得校园好大,从北区宿舍到教学楼上课还得坐趟摆渡车。住在南区的妹子常常抱怨和北区男生谈恋爱像是异地恋,临别时要分开了才知道,用心丈量的距离原来是如此之近。
风景这边独好
渐渐的,我们开始熟悉仙林,熟悉南师大。这里虽比不上随园校区那般古色古香,却依山傍水宛如天然园林。四季变换,每一帧风景都绝美如画,细心寻找,每个角落都藏着韵味独特的美。
春花烂漫时,校园被装扮成青春靓丽的美少女,灼灼桃花、袅袅海棠、婷婷玉兰...千姿百态,妩媚多娇。多少次,我们从石头小径穿花而过,都忍不住感叹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
炎炎夏日,厚生路上的梧桐道,遮天绿叶给上下课的我们带来了一份清凉。
秋风送爽的季节,金黄的叶子四处点染,此时的校园像泼墨的油画。社科图书馆前那条道路,金色梧桐与苍翠香樟分列两边,像一幅色彩对比图,更显独特意蕴。
初雪那天,我们欢呼着狂奔出去,在漫天飞舞的大雪里看着粉雕玉琢的校园,心里美美的。
原美楼旁形态各异的雕塑静立雪中,那一刻,世界仿佛为南师静止了,只为留住这片美好!
四季轮回,而美却永远在南师停留。走一走仙林宾馆边的木栈道,和采月湖中的黑天鹅打个招呼,不知有多少次的烦闷都是在这里治愈的。
起霞坡的大草坪见证了无数情侣的甜蜜约会,单身狗为了避免被虐,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从那经过的...大扇面底端的音乐台上,经常有人排练戏曲吊嗓子,山水之间,曲声婉转,让人仿佛跌入幻境。
无论清晨或黄昏,无论晴天或雨天,仙林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柱都展现出最美的姿态。若干年后再回首,我们一定会记得当初校园的美,四年春秋都化作底片融进我们记忆的最深处。
沉浸在学海无涯的日子里
也许是景色太美,所以才容易迷路吧。还记得第一天去上课找不到教室的焦急吗?四年下来,即使对教学区已经很熟悉了,可还是指不出J1、J2、J3具体在哪。
而消失了的J4,却总能成为我们半夜聊鬼故事的首选素材。
课堂上的老师各有各的风采,而我们却总喜欢在课后聊点他们的八卦。
半夜12点选博雅课的日子以后再也不会有了,乱码“鏈嶅姟涓嶅彲鐢ㄣ€”成为南师人的独家记忆。
我们整天泡的敬文图书馆可能是学校最豪华的地方了。负一楼的偲怡园最文艺,点一杯浓香咖啡,听着舒缓的音乐看本书,在这里最适合装装文艺青年。
举办沙龙是常有的事,偶尔路过听一点还真长见识。当然这里也适合跟老师同学交流交流学术问题,有时候思想的火花就是这样飞溅起来的。
三楼西侧那个大家喜欢占位子的破机房,后来改装成了炫酷的“信息共享空间”,委屈了那么久,终于轮到我们成为众人眼中的“别人家的图书馆”了。
看电影、上网找资料,即使一个音符不识也可以乱弹钢琴以自娱...母校总是在我们要离开的时候变得越来越好。
我们会怀念在二楼的小阁楼间认真准备期末考试的日子,怀念在报告厅里听大咖讲座的日子,也怀念偷瞄美女帅哥的日子。
最后一次刷卡出馆,回望灯火通明的图书馆,心头划过一丝惆怅,一挥衣袖却带不走半片云彩,能带走的只有回忆,多希望图书馆也能收藏我们的青春啊!
青春在这里飞扬
图书馆有我们奋笔疾书的身影,体育场当然也少不了奔跑时的飒爽风姿。还记得赢了球的那个下午,每个人脸上的笑容比阳光还灿烂。
仙林体育中心永远是人满为患,打球的打球、游泳的游泳,反正只要能减肥,干啥都乐意。
还记得那一年的EXO演唱会,曾让这里沸腾了好一阵子。
月亮湾边的广乐楼音乐厅,不知上演了多少场文艺汇演,精彩的表演总让我们惊叹身边竟然卧虎藏龙。
而回想自己在后台彩排时的紧张,那一幕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社团招新那一天,宿舍楼下的各种社团看得人眼花缭乱,最后被学长学姐忽悠加了好多个社。虽然课余时间都在四处奔波,但那段繁忙的岁月也成就了后来更好的自己。
饭点还没到的时候,我们总喜欢从图书馆溜达出来闲逛找食。往西边去操场走几圈,然后在厕所鸡排买块鸡填填肚子。
去东边原美堂买点零食,顺便调戏一下傲娇的闪电和三多,已经离开很久了,也不知道现在它们有没有长胖。
南京“吃饭大学”
也不知是谁“ch”、“sh”不分把“师范”读成了“吃饭”,南京师范大学一下子成了“南京吃饭大学”...但这个绰号我们认了,因为名副其实。
东西南北和新北五个区的食堂,中午去哪个食堂吃饭常常成为困扰我们的难题。
那时候,我们喜欢在东区的U选自助餐处拿个餐盘一路排过去取菜。卖蛋包饭的小哥总是很友好地多加点水果、穆斯林的瓦罐面总能把人吃撑。送完餐盘去立可茶饮要一个抹茶冰激凌,一顿饭就这么完美地解决了!
东三的玉米烙、酸汤肥牛、铁板鱿鱼,那些滋味会一直印在脑海里。离别的那一晚喝多了,酒后真言是不想离开四年相伴相知的彼此。
冬天的夜晚,有多少人等着西区二楼的一碗担仔面,吃完心口都是暖暖的。北区的大酱汤不知养刁了多少人的嘴,而一碗炒饭下肚,人间从此无美味!
有时候想换换口味,就去尝尝东城汇的川西集市和东淮西川。南区后面的小巷子里藏着好吃的梅干菜饼和东北水饺,徐州烧烤和东北炖粉条曾在无数个夜晚勾起肚子里的馋虫。
对于二楼湾里的美食,我们总是吃完东家的麻辣香锅还想吃西家的鸡蛋炒粉。结果把肚子给吃撑了,但是还不死心要打包一份烤猪蹄当宵夜。
生活从未如此舒适又多彩
那时候,去外面参加活动回来晚了,宿管阿姨不管多累都会起来为我们开门。失恋的时候她们还兼任心理辅导医生,比亲妈还贴心,可是在检查违章电器时,她们又会毫不犹豫地给我们没收掉...
每个宿舍区都有一个标配的教育超市,里面能买到几乎所有的生活用品,校园一卡通刷一刷,比支付宝还要方便快捷。
那时候,我们南师妹子最爱去爱尚闲逛,衣服好看又不贵,总忍不住买买买。逛累了就在附近吃吃喝喝,红跑车的面包香味总能诱惑到一波又一波人。
东城汇的中影电影院现在也能看电影了,以前看个《星际穿越》还要走几站地去金鹰奥莱城。那时的我们简单又快乐,从不忧愁未来的日子。
在化成楼门前等校车去紫金或随园的时候,我们总会调侃司机几句。文苑路上,97路和70路永远像我们的“团宠”,当语音播报“文苑路西”,我们就如归航的船只一一靠港。
某一天突然听到学则路地铁到站播报“此站可到达南京师范大学”,顿时心都暖炸了。以后无论我们走多远,也要常回来看看,因为我们在这里种下了根。
毕业那天,很多人都把一卡通清零了,再到超市结账时已经提示刷卡无效了,想到自己再也享受不到学校的福利时,惆怅的情绪便挤满了心头。
离开校园以后,再也没有1200元可以住一年的宿舍了,再也聚不齐一起追剧打怪的那四个人了,更不能一起逛街撸串,一起打球K歌了…
从宁海路到板仓街再到文苑路
我们把生命最美好的四年留在了这里
“扬子滔滔,钟山巍巍,壮我心胸”
校歌奏起的那一刻
我们收拾好行囊各奔天涯
但母校始终在我们身后
凝望我们前行的步伐!
图片源自南京师范大学官网、官微、贴吧、论坛等
南京全接触原创发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