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檀所长
春节前,股民们大喊“复苏牛”来了。
春节后,大家发现,似乎又“中计”了。
1月30日以来,A股在7个交易日里收出5根阴线,与节前的势如破竹形成了鲜明对比。
就在昨天,去年年末刚提出“A股正站在新一轮牛市起点”的李蓓,被发现已经在一月直接减掉了一半的权益仓位。
而这几天,一度“买爆”A股的外资也开始明显放慢脚步。北向资金已经连续三个交易日呈现出净流出态势,累计净卖出约80亿。
这种种迹象,不禁让人担心“复苏牛”来得快去得更快。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反差?我们从几个角度来看。
一个最为明显的信号是,央妈对流动性的态度。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央行在春节前后的资金投放节奏出现了明显反差。
春节前一周,央行通过MLF、逆回购等手段累计净投放20450亿元,创出了央行单周投放的历史纪录。
而春节回来之后,在节前投放陆续到期的前提下,央行明显减少了流动性的投放。
2月1日至7日,已连续5个交易日净回笼,共收回近15000亿元资金。
对此,市场普遍的声音认为,央妈在春节前大手笔投放,然后在春节后再大幅净回笼是往年的常规操作,不值得大惊小怪。
诚然,回顾往年春节前后央行的操作,我们会发现一般都是节前投放节后收紧,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
然而,这次我们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在于,今年春节前后的资金需求是在积蓄了三年之后突然爆发的,理论上对流动性的要求是远超往年的。
那么,春节回来之后,央妈还是按照以往的逻辑回收流动性,实际上可以说是低于预期了。
节前大量资金流入了资本市场,同时也有大量资金消耗在消费、旅游等领域,直接导致了节后回来仍然缺钱。
缺钱了怎么办,当然先从股市里拿,毕竟节前入场的资金几乎是全部浮盈的。
我们可以理解为,在全面刺激经济的大背景下,央妈对流动性的态度并没有放宽,就是一种相当克制、变相收紧的行为了。
原因是什么?
有钱没地方用,不如少发点钱了。这又是老生常谈了。
正是这种老生常谈,仍在周而复始的发生。例如,这两天大家普遍关注的“提前还贷潮”。
为什么会发生“提前还贷潮”?
简单来说,有钱没地方花。
举个例子,春节回来小王清点了下过去几年赚的钱,想把这笔钱花在刀刃上。
如果做理财,就得跑赢通胀,最好还要跑赢当初签的房贷利率。
然后小王简单查了一下,发现前不久还有银行理财亏钱的新闻,股市更是一年都没啥大行情,有点怕了。
要不拿这笔钱投资自己吧,可是自己的工作压力已经不小了,发展前景也不明确,不排除打水漂的可能。
想了半天,既然没本事跑赢房贷利率,还不如拿手头的闲钱提前还贷,变相省下了不少钱,心情甚至还舒畅了不少。
这可能是不少80、90后的真实现状。
同样的,对于企业、机构来说,这一年的钱怎么花?都是需要好好考虑的。
春节之后,各地促经济的政策正在陆续出台,但是政策从出台到落实再到起效,仍然有一个过程。
2月是一个比较尴尬的时间点,大家刚从节日状态中恢复,很快又将迎来3月的重磅会议,或许会让不少人选择暂时性的观望。
因此,央行对流动性的严格,也可以说是在避免更多有钱没地方的情况发生。
不过,换个角度说,“提前还贷潮”的现象也没最近有些人说的那么糟。
回顾历史数据,还贷潮有明显的季节性,这一次并非偶发现象。
建行的数据显示,2月份为还款低谷、4月份为还款高峰。其中,每年4月提前还款金额达到贷款余额1%以上。
而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2月份春节假期商务活动停止,提前还款需要提前1-2个月申请,一般3月向银行申请提前还款,即4月还款。
按这一逻辑来看的话,目前这一批提前还贷的人,应该是在去年年末拿到年终奖后选择这么做。
同时,“提前还贷潮”出现的前提是“得有钱”,只要下一步政策能做到“有更好的地方花”,相信这一现象会很快淡化的。
过去20多年,房地产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蓄水池”,让钱有“足够的地方花”。
而现在,房地产的这一历史任务基本已经完成。下一个“蓄水池”,可选项不多,基本只能是股市。
之所以要推进全面注册制,很大一部原因也是为了让我们的大A股,早日有足够的资格和规模来接过房地产的历史任务。
只是,楼市与股市的交接,这个过程会相当漫长而艰巨,我们只能保持耐心。
不过至少,这个趋势已经非常清晰了。非要说这里是新一轮长牛的起点,也不是不行。
最后,再聊几个短期影响市场情绪的小事。
比如,过去这个周末的“流浪气球”事件。这让不少人原本翘首以盼的中美对话不得不延后,也引发了一些猜想。
从目前两国的发言来看,考虑今年全球经济不算乐观的预期,中美对话仍将是全球瞩目的一件大事。
再比如,2月以来出现了多只主动权益基金限购的情况,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50只主动权益基金限购。
公募基金的“88魔咒”我们也说了不少次了,天相投顾的数据显示,股票型开放式基金2022年四季度末平均仓位达90.47%。
可见,大家都早早提前布局好了复苏行情,短期确实是过于拥挤了。
总之,还是那句话,今年全球经济的预期是弱于2022年的,但是中国经济的预期是绝对好于2022年的。
这样的逻辑下,看好中国跑赢全球,算是一种确定性吧。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