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慈厚番薯(地瓜)在闽南地区广为种植,因为番薯耐旱,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生长,这对缺少良田的闽南地区真是再适合不过了所以在历史上历次闹粮荒的时节,番薯总是帮闽南人度过一个个荒年,因此在闽南地区就广为流传这样一句俗语:时到时顿,无米煮番薯汤(到了该煮饭时,若没米下锅就煮番薯汤),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电饭锅煮红薯汤?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电饭锅煮红薯汤(时到时顿无米煮番薯汤)

电饭锅煮红薯汤

?吴慈厚

番薯(地瓜)在闽南地区广为种植,因为番薯耐旱,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生长,这对缺少良田的闽南地区真是再适合不过了。所以在历史上历次闹粮荒的时节,番薯总是帮闽南人度过一个个荒年,因此在闽南地区就广为流传这样一句俗语:时到时顿,无米煮番薯汤(到了该煮饭时,若没米下锅就煮番薯汤)。

这句话透露着一种无奈,也透露着一股底气,意思是无论遇到天大的事,别慌,到时总有解决的办法,即使遇到没粮食这样的大代志(大事情),不也有番薯汤可以顶过去吗。船到桥头自然直,这体现了闽南人吃苦耐劳、乐观向上、勇于面对困苦的精神。

每当我听到这句俗语,总让我想起那些曾经的往事:日寇侵占厦门时,民众生活凄惨困苦,一个人只配售两斤地板米,即从粮仓或粮店地上收集起来的粮食,夹杂许多异物,就是这样的粮食还不能按时供给。而当时所谓的“日本皇民”却有36斤好米,“良民”28斤,“顺民”也有22斤,所以大部分民众只能去郊外捡菜叶、番薯叶等和地板米混在一起充饥度日,个个脸黄肌瘦,要是有一碗甜甜的地瓜汤该有多好啊。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全国遇到了罕见的三年自然灾害,各地粮食供应紧张。为了支援重灾区,机关工作人员每月要从仅有的24斤口粮中拿出5斤来,因此高丽菜(包菜)、番薯就成为充饥的主要食物。这就是当时的“瓜菜代”。

历史上的多次荒年,闽南地区幸亏有了番薯而挽救了不少民众的生命。现在番薯早已不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主食,而成了保健食物,真是令人感叹!

番薯当粮的时代过去了,但吃苦耐劳,如同番薯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顽强生存的精神却不能丢失,而应代代相传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