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殷艳丽

小小长假,天气舒爽宜人,非常适合游玩,然而种种原因,外出游玩的计划却搁浅在家里。

沏上一杯绿茶,随手翻开一本书,看看书中文字,岂不也是一番游玩?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在《花未眠》中,他说,凌晨四点醒来,看到海棠花未眠。

海棠花未眠?

作家认识事物的方式与常人是如此不同,他看到的不是花的色彩等外观情况,而是把花看作一个生灵。

设想一下,他孤独一人住在一个小旅馆中,凌晨醒来的,却不只是他自己,还有海棠花,海棠花与自己同眠同醒呢。那种情景,可以想象,他醒来,海棠花在静静地看着他,他也在静静地看着海棠。彼此熟悉,彼此相见,内心定是怦然一动,更觉得美到至极,让人无比怜惜,并含有一份淡淡的哀伤,他的心和海棠,完全相融了。

我不得不惊叹,本来一个孤寂或者单调的夜晚,却变得如此诗情画意。

一颗自然流动的心,与天地同道,与万物同心。遇物而化,遇气而聚。美而哀伤,同喜同悲。

当繁华落尽,千帆远去,秋风吹动芦苇,夕阳染红了身边依偎的小鸟,心底升起的,却是无尽的柔软,这就是川端康成。

你连指尖都泛出好看的颜色,这也是川端康成。

他的心,无尽的丰富,无尽的繁华,似一个日不落帝国,哪怕是死亡,他也认为死亡可以将美升华成为永恒。

作家的内心,微小处也有卓越感受,让人心灵的精髓和万物结为一体,心外无物,万物皆为己心。

终于懂得,我们一直看到的世界,原来海棠花未眠。

苏轼曾有“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诗句,一颗拳拳之心跃然纸上,对美的珍惜和爱怜可叹可感。每每读之,内心都是怦然一动。诗人那颗心,比海棠花更为珍贵。

这未免又让人想起诗人海子,他说:“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黑夜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面对空旷的天空和无边的黑夜,他却感悟到了来自天空和黑夜的安慰和力量。“在最深的绝望里,遇见最美的风景。”海子空灵般的感悟,无非是他美好的内心。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人的内心何其奢华,在平淡生活中,点点滴滴,都是美在呼吸。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顾城的内心,美得让人心醉。万物与之相呼应,显得更美了。

诗人的心,哪一天不缀满花瓣写满诗行?

苏轼被贬之后,夜游赤壁。那一晚月白风清,水声淙淙。他放舟中流,任其西东,听风行水上,观碧波月明,清朗之气油然而生。苏轼本来可以烦恼,可以忧郁,可以缺少情趣,然而他却诗情白昼,画意黄昏,当他夜半在江中尽兴游玩时,一只孤鹤突然飞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舟西去,这在常人看来,似乎没有什么,然而苏轼却久久凝望,只到从他眼前完全消失。在他看来,这绝非一只孤鹤,而是大有天地之深意。 于是夜晚做梦,梦到一位道士,玄裳缟衣,作揖问苏轼游玩得是否高兴,苏轼才惊悟“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在苏轼看来,那只孤鹤就是道人的化身,是特意来看望他了,他被贬,惊动了仙界,仙界特意派孤鹤来看望他。孤鹤原来是道士的化身,原来是看望苏轼!天地不仅有大美,还有灵气和柔情。

安慰自己,还有比这更好的理由吗?

想来,世间原非没有什么神仙,苏轼正是与他的灵魂相遇。这正体现出了他的老庄情结,道家胸怀。有此心,人生坎坷还能算什么?

心中有什么,就能看到什么,天地之大同,无一不是自己的内心。

后来苏轼被贬到岭南,山岭瘴气及其恶劣,黄庭坚担心他的生命安危,但苏轼是怎样的呢?“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心地恬然淡然,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灵魂依然那么高贵。蛮荒之地竟然成了他的乐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屡屡遭贬身飘零,此心安处是吾乡。

每每看到这些存活在文章里的灵魂,常使我深受感染,沉浸其中而不能自拔,美好的感受如食甘饴,慢慢的,我爱上了写作,把这些美好的感受倾之于笔端。阅读和写作,竟然成了我最好的习惯。

愿从此长一双慧眼,养一颗素心,去看海棠花未眠。

为什么说海棠花未眠(我们一直看到的世界)(1)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