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下午,盐田区乐群实验小学成功举办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整合研讨会暨教育部重点课题全国共同体实验校中期研讨活动。围绕“课程整合|重构学习新样态”这一主题,研讨会将艺术表达、整合展演、领导致辞、校长演讲、学习增长、项目分享、成果路演、专家启示等内容精彩串联,获得与会嘉宾的高度赞誉。

山亭中心小学一体化教学(从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整合)(1)

出席本次会议的专家有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方铭琳博士,广东省基础教育与信息化研究院副院长、硕导林君芬博士,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贾建国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杨海燕博士。

山亭中心小学一体化教学(从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整合)(2)

六大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整合作品集中展出

当天下午一点半,乐群实验小学的生态校园里响起雄壮激昂的迎宾曲,这是学校“东岸之声”交响管乐团的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乐群实验小学全体师生对来自全国各地嘉宾们的热烈欢迎。

走进乐群校园,独特的理念墙,繁茂的古树,美丽的教学楼,礼貌的乐群学子......让客人们啧啧称赞,更吸引大家眼球的是校园内各具特色的展台。在活泼可爱的小解说员的带领下,客人们参观了乐群实验小学六个年级精心布置的六大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整合作品展览。

山亭中心小学一体化教学(从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整合)(3)

一年级的小朋友们用小手装饰出乐群百年校园的立体模型。

二年级的小朋友们化身为“奇趣动物”探究大使,充满生命力的“生态金鱼缸”作品是同学们对金鱼放养密度、水质、水温和食物认真研究地成果。

三年级小朋友们从盐田独特的地理位置入手,制作了各种贝壳旅游纪念品,漂亮的贝壳盘碟、精美的贝壳首饰、充满创造力的贝壳画。

山亭中心小学一体化教学(从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整合)(4)

四年级的同学们变身乐器达人,课本才有的图案拼接、云纹,都出现在了彩绘乐器作品中。

五年级的同学们对校园的七棵古树展开研究,结合数学、体育学科知识的校园古树位置图、图文并茂的古树明信片、囊括多学科的校园古树百科小册子、木质手工浮雕画、原木片画展现了同学们的融合和智慧。

形形色色的大桥模型是六年级同学在年级的整合课上亲手制作的作品,记录桥梁结构和特点的“建桥记”是此次孩子们整合学习最好的见证。

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整合“研究共同体”正式启动

当天的研讨会上,李致学副校长宣布“基于协同学习的小学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整合研究共同体”正式启动。乐群实验小学王树宏校长与全国共同体实验校代表一同上台,由与会领导和专家为各课题校授牌,并祝此次教育部重点课题顺利开展。

会上,乐群实验小学王树宏校长做了《看得见的未来——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整合的创想与实践》的主题报告。

“感恩最美遇见,历练最智慧的修行,实现最有价值的人生”,王校长首先用三个“最”表达了对在场领导和来宾的深深感谢。接着,她从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整合的背景、内涵、实践、保障这四个方面分享了乐群实验小学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整合的探索历程。

山亭中心小学一体化教学(从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整合)(5)

要落实未来教育的素养目标,培养适应未来的学习者,课程整合势在必行。乐群的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整合指向“未来教育”,在课程整合过程中主要从四个方面对教育进行深度探索:一是课程主题的螺旋上升,课程主题以国家课程为依托,与学生生活高度整合创生;二是学习时空的双向平移,课堂学习场景将课堂学习场景延伸到操场、公园、家庭社区等生活场合;三是学习内容的多维植入,主题和驱动性问题双线并进,跨学科学习研究成为常态;四是学习方式的多重叠加,BYOD模式的融合,访谈展示实验等跨学科学习方式不断产生。

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构建在杜威的儿童中心课程论和人本主义课程理论之上,主张从真实情境出发,让学习与生活相联结,促成真实的学习。

王树宏校长特别强调,课程整合的关键在于打破学科知识与学科类别的边界,学生围绕来自国家课程和真实世界的学习主题,进行基于现实生活的、以学科联动为特征的实践性学习。因此在项目中,只有情境、主题、整合三大要点的逐项落实才能形成稳定的合力,情境凸显真实,主题重在知识的完整和系统,整合则是触发各学科融合的关键,知识搭架,多科联动,从而培养学生多学科视角和思维下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

历经四年,乐群实验小学已经探索了7大主题,42个项目的研究,从建立清晰完备的项目流程图,到架构完整的实施框架图,再到各个年级的主题式项目流程图,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整合实施步骤清晰,有迹可循。

山亭中心小学一体化教学(从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整合)(6)

在实施过程与既定目标的不断磨合中,学校探索了两种主要实施途径。第一种途径是“还原”,将教材知识还原到生活中去学习。第二种途径是“抽象”,将生活现象抽象成知识来学习。无论是在“还原”,还是在“抽象”中,学习随时随地发生的事实清晰可见,见证了学生思维层次发展的过程,也见证了学习开花结果的整个过程,社会效益与经济价值相互组合,从真实中发现、探寻、解决问题。

在整个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整合的实施过程中,为了使成长真实可见,乐群实验小学运用了5P-R档案袋评价方式使得评价过程可视化。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学校为每个孩子建立了电子档案,以大数据记录孩子的成长印记。

此外,学校定期举行毕业论文答辩,参照高等教育的毕业考察方式为每位孩子提供给能力展现的舞台。正如王校长所说,这样的尝试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从孩子们的一张张报表、一份份研究图文中体现真正的儿童立场,创造让生命自由舒展的生态教育。

“未来已来,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变是这个世界是永远不变的道理;欲变世界,先变其身……”王校长以振奋人心的3句话结束自己的发言,借此机会传达了乐群实验小学对课题开展的坚定信心,与在场的共同体实验校共勉。

山亭中心小学一体化教学(从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整合)(7)

跨学科课程整合“乐群实践”获专家高度赞许

乐群实验小学的孩子们随后带来了《最炫海鲜街》项目式学习的精彩展示。学生们从项目背景、项目分工、研究过程和成果展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展示了小组合作、实地调查的具体过程。围绕着提出的驱动性问题,综合运用了科学的三棱镜知识、数学的比例尺知识、信息的编程知识、美术的美化知识、语文的推销艺术等知识进行灯箱的设计、制作与推销。

《最炫海鲜街》项目,充分发掘了孩子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潜能,孩子们变得大胆自信、阳光开朗、乐观向上,他们热情的推销、新颖的表达、富有童真的创造力展示了乐群学子的风采,让在场来宾们情不自禁地为他们热烈鼓掌。

乐群实验小学六年级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整合展示课“建桥之约”,由六年级学生从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出发,为一路之隔的盐田实验学校与乐群实验小学建一座友谊之桥。

经过前期的调查研究,初步制作,同学们已经初步完成建桥的作品模型,但是如何保证桥梁的坚固耐用与装饰美化以及媒体宣传,这可难倒了大家。科学宋铮老师在课上为孩子们讲解桥梁结构与桥梁坚固性的知识,随后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加固自己的桥梁模型。孩子们兴趣盎然,积极动手,仿佛自己就是小工程师呢!美术老师王瑞瑶指导孩子们用不同的材料对桥梁进行美化,设计不同风格的桥梁。孩子们做得热火朝天,他们为桥描花纹、给桥增添彩灯、给桥设计美观大方的造型。科学老师郝毅指导学生利用iPad制作桥梁宣传动画,孩子们把自己设计的桥梁都了网络平台上。最后在语文老师高勇的带领下,孩子们写了一篇《建桥记》,对“桥”项目式学习进行总结。

山亭中心小学一体化教学(从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整合)(8)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方铭琳博士大力称赞了《最炫海鲜街》项目式学习展示和《建桥之约》整合课展示,她认为在两个展示中看到了会引导的老师和会投入、有思考的学生,更感受到了展示背后学生和老师的集体努力,真实呈现了王树宏校长所说的“课程整合”的魅力,学生基于问题任务驱动和成果导向进行学习,在实践活动中提升了创新思维、探索能力和表达能力,真实指向了教育“立德树人”的总目标。方博也强调,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整合构建了学习的新样态,重新定位了学科学习的意义,实现从学科价值到育人价值的转变,是以学生成长为目的开展的学习活动;而在学习内容上,提供了学习情境的转变,在真实情境中学生和老师把经验逐步代入到问题的解决当中,以动态的知识结构体系,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从知识的单向流动到多维互动,让学习和成长真实可见。

山亭中心小学一体化教学(从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整合)(9)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杨海燕教授认为无论是面向课程的改革,还是面向学习方式的改革,最终的目的都是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素养,实现整体的育人目标。她认为,乐群实验小学的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整合关注整体育人,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通过多学科的课程整合,把知识转化为学生智能结构体系,成为一个整体。同时,她也从国家政策的层面上提出新样态整体育人的要求与目标,认为乐群实验小学推出的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整合恰恰就是推进整体育人,在学校层面上将国家的育人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撰文】叶淑萍

【通讯员】曾秀丹 唐疆铭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