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查家谱沂南孟家(山东东平常庄赵氏迁居口头序)(1)

赵家大院已不复存在,网络配图

盖闻鲁卫毛滕各就分封,国判而家则一也。吾族始祖讳胜字捷三自明盛世离文安迁居常庄,四世单传,四世祖元卿始开枝散叶,五世祖之翰之英之璧之才昆季四人,且开书香之门,一时人文蔚起,或食廪饩或游胶庠或登科第。四支祖讳之才字龙衢,龙衢公明万历乙酉科举人前任河南兰阳县正堂转升北直广平府知府,宦迹昭著,载在谱端。三支祖讳之壁字霁宇州庠生,之壁公长子讳光森字旭阳郡庠生例赠文林郎,光森长子讳璋字昆函,昆函公顺治戌子科举人,昆函公乃龙衢公之叔孙也,相继登第,亦可谓绳武贻谋,但龙衢公以举人而升知府,昆函公并未得仕,仅以门额兼善乘时而已。昆函公兄弟五人,昆函公居长。其初,口头原有薄田数十顷,昆函祖遂就居而迁焉。昆函祖有子三人浑、渊、潜,留长子浑居常庄有十八顷地,渊、潜随父昆函公迁口头。昆函公寿享七十一岁,不复归葬故里,祖生前自卜葬地在于汶右聚风堤前,当其时破土最深,忽有白鸽腾起振翼西飞之异,遂驰马追踪其迹,白鸽落于文字山麓之左(今姜庄之南),遂改葬于此,子子孙孙因奉祀而终居于口头。日后, 按谱考稽登科第者虽不复见,列胶庠者八九位,廪增贡者三五人,犹称诗书继世,书香之门也。

今岁癸酉孟春,故里续修祖谱,我欲操笔阅卷,余本才疏学浅,不能同赴谱馆以效拙工之劳, 谨作此序载在谱端,以备后人之考稽,聊以志先人之迁居,庶不忘尊祖敬宗之意也,是为序。

十六代孙国庆敬叙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岁次癸酉四月中浣

十八代孙学良拜阅敬书时略有增减

新中国七十周年四月上浣

免费查家谱沂南孟家(山东东平常庄赵氏迁居口头序)(2)

科举图

免费查家谱沂南孟家(山东东平常庄赵氏迁居口头序)(3)

网图

注:

文林郎不是职官,而是散官,清朝时为 正七品文官所授的散官名。散官用来定级别,就好比现在说"行政级别"一样。跟现在比的话,因为明清时知县均为正七品,所以大概可以算得上正处级干部。

举人是指被 荐举 之人。汉代取士,无考试之法,朝廷令郡国 守相 荐举贤才,因以"举人"称所举之人。唐、 宋 时有 进士科 ,凡应科目经有司 贡举 者,通谓之举人。至明、清时,则称 乡试 中试 的人为举人,亦称为 大会状 、 大春元 。中了举人叫" 发解 "、"发达"。习惯上举人俗称为" 老爷 ",雅称则为 孝廉 。

廪生, 廪膳生员,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明府、州、县学生员最初每月都给廪膳,补助生活。名额有定数,明初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二十人,每人月给廪米六斗。清沿其制,经岁、科两试一等前列者,方能取得廪名义。名额因州、县大小而异,每年发廪饩银四两。廪生须为应考的童生具结保证无身家不清及冒名顶替等弊。

清朝的秀才,考取比较严格,考生通过县试,府试以后,还要通过院试。才能叫秀才。院试则必须由钦派之学政主持。院试第一名,叫案首。

考取秀才以后就有了一定特权,如可以站着和县知说话,免于差傜,不予上刑等。但是,必须每年参加考试,考试不及者,或许受到申斥,警告或除名。

秀才中的一等是廪生,所谓廪生,就是秀才经过岁考和科考两试成绩优秀者。廪生政府每月给廪食。并有资格被选为贡生。 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 生员 (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 京师 的 国子监 读书,称为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明代有 岁贡 、 选贡 、 恩贡 和纳贡;清代有恩贡、 拔贡 、 副贡 、岁贡、 优贡 和 例贡 。清代贡生,别称" 明经 "。

所谓贡生,就是地方政府如县,州,府乃至省向朝廷推举的,经过学政选拔,成绩特别优秀的生员而成为国子监的学生。但是与其他国子监学生不同,贡生是正途所出(非钱买来的)。贡生被送人京师国子监学习深造,肄业后由吏部派任知县、县丞、教谕等官职,因而入国子监的贡生又称贡监。

,